人從嬰兒時代就愛甜、鹹、鮮三味,而對苦、酸避之不及[1],真嗜好這兩味的大多也來自後天影響。這能解釋世間的很多現象,比如飲食中為什麼少不了各種調味品。

不過滿足口腹之慾,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的,奇點糕都不記得講過多少次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吃太甜大概率招來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故事了。而這回奇點糕要告訴大家,提鮮的味精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團隊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被代謝後會生成大量尿酸,長期攝入就可能導致肥胖和代謝綜合徵

瘦素抵抗、下丘腦炎症等不良代謝反應,都參與了味精誘導食慾過多,從而催肥的過程,這與果糖代謝和鈉鹽攝入過多,導致肥胖進而引發疾病的機制非常相似。所以不管是甜、鹹還是鮮味,喜好都得適可而止啊

配圖1

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研究在小鼠的飲食中加入穀氨酸鈉,發現這會誘導小鼠肥胖,也有流行病學資料作佐證[3-4],但由於具體的分子機制一直不明確,這個問題其實存在著不少爭議。

科羅拉多大學團隊的“大膽假設”是,穀氨酸鈉誘導肥胖的機制,可能獨立於經典的果糖促肥胖通路,而且還與尿酸代謝有關,因為也有研究報告過,攝入味精過多與痛風發病風險上升存在關聯。

研究者們首先給年輕雄性小鼠的飲水中,加入不同濃度的穀氨酸鈉(1-5 w/v),效果簡直比填鴨還催肥,小鼠的日常熱量攝入上升了20-25%,而且頭兩週體重就上升了12.8%-19.2%,比只喝水的對照組小鼠長肉多好幾倍

飲水中加入不同濃度的穀氨酸鈉(MSG),會導致小鼠的食物和水攝入明顯上升,可不就肥了

而如果飲水中加穀氨酸鈉的時間延長到15周,小鼠就會被喂出肥胖乃至代謝綜合徵,和飲水中加入果糖效果類似。而且喝了穀氨酸鈉水的小鼠,一開始並不會出現食慾減退,吃的飼料反而還更多了,與加果糖之後的早期變化截然相反。

那麼問題就來了,穀氨酸鈉催肥的效果怎麼就這麼好呢?

從代謝通路上來看,穀氨酸鈉被攝入後,會先在肝臟被代謝為谷氨醯胺,再進入嘌呤代謝通路,先在AMP脫氨酶2(AMPD2)的作用下生成肌苷一磷酸(IMP),然後IMP被降解併產生尿酸。

研究團隊的分析能夠證實這條通路的影響,首先是飲水中加入穀氨酸鈉後,小鼠的尿酸水平明顯上升,而針對性敲除掉肝、腦中的AMPD2後,小鼠就不太愛喝加穀氨酸鈉的水了;此外單獨加IMP,也可能加劇穀氨酸鈉誘導的代謝綜合徵。

進一步的實驗顯示,穀氨酸鈉導致的肥胖和代謝綜合徵,與IMP和尿酸介導的瘦素抵抗、下丘腦炎症緊密相關,尤其是尿酸堆積會增進小鼠食慾,導致熱量攝入顯著上升。而用別嘌醇降尿酸,對穀氨酸鈉誘導的肥胖有一定緩和作用。

一張圖總結穀氨酸鈉催肥的全過程3

吃兩週味精就催肥那麼多,奇點糕想想簡直都頭皮發炸,減肥和控制體重多難啊?看來不只要做到低鹽少糖,連味精都得好好防備才行。希望科學家們繼續深挖分子機制,早點搞個預防性的藥物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