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人了,但凡是個雜食動物,就很難不對高脂高熱量的好吃的食指大動。我不是在陰陽比起肉更愛蔬菜的人,只是從進化角度來說,如有機會,飽食熱量的確是上上之選。
當然,每天每夜火鍋炸雞冰淇淋肯定不可取,但逢年過節總得吃幾天好的,應該沒啥吧?
本週,《自然·免疫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有意思的研究,德國科學團隊發現,“天降大餐”對免疫系統的衝擊可是不小,短期攝入高能量密度食物足以誘導短暫的黏膜免疫和全身免疫抑制,增加對病原體的易感性。實驗中觀察到了由於膳食纖維攝入減少而導致的T細胞功能失調和細胞因子產生減少。
好訊息是,這種影響並不頑固,重新引入膳食纖維就能很快恢復免疫的正常功能。這些影響在人類志願者中也得到了驗證。
論文題圖
我們知道,食物的改變帶來的影響能夠飛快體現在腸菌上,不同營養元素的變化能夠快速擾動菌群組成,有菌歡笑有菌愁。而隨之產生的代謝物變化,則能夠將食物的影響傳遞給其他生物系統。
比如免疫。
實驗中,研究者設計了兩種飲食模式,常規飲食(RD)和富含動物源脂肪但缺少纖維的能量密集飲食(FD),讓小鼠每隔3天交替食用。
每次“換菜譜”,小鼠的體重、血清膽固醇、能量消耗核心溫度都會隨著發生週期性變化,而且小鼠的腸菌種類也會變化。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結果顯示,參與免疫應答的基因轉錄有明顯變化,其中T細胞受體、Janus激酶訊號轉導和轉錄的啟用因子的標準化富集評分(NES)最高。研究者還發現,在首次切換到能量密集飲食後,III型細胞因子,IL1a,IL17f和IL17表達顯著下調,它們對於維持腸道穩態和對致病性感染的免疫力都有重要作用。
口說無憑,研究者用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小鼠,能量密集飲食小鼠與標準飲食的對照組小鼠相比,體重減輕更多,小腸內也具有更多的集落形成單位(CFU);能量密集飲食小鼠也無法有效清除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感染,說明全身免疫也受到了影響;此外,使用卵清蛋白(OVA)誘導經典延遲型超敏反應,能量密集飲食小鼠已經無法出現腳墊腫脹的症狀了。
這些結果表明,短期的能量密集飲食抑制了黏膜和全身免疫,並降低了抗原特異性CD4+T細胞的免疫力。
能量密集飲食降低了免疫力
進一步分析顯示,短期的飲食變化改變了腸道的免疫景觀,抑制了腸道的CD4+T細胞功能和IL17a、IL17f和IL22等III型細胞因子表達。分離小鼠的CD4+T細胞可以發現,在能量密集飲食期間,CD4+T細胞明顯表現出氧化磷酸化、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標(mTOR)和糖酵解途徑的顯著下調。
這些影響並非是食物熱量帶來的影響,當改變小鼠攝入的熱量、脂肪和糖的配比,研究者發現,短期飲食改變不依賴於脂肪,也不侷限於某一種特定的能量密集飲食,而是所有缺乏膳食纖維的飲食方案。
這一下就讓人想到腸道微生物了。腸菌可以將膳食纖維代謝為短鏈脂肪酸,並由此介導免疫穩態。實驗結果顯示,能量密集飲食小鼠迴腸中的乙酸鹽和丁酸鹽濃度顯著更低,相關合成途徑也顯著下調。給能量密集飲食小鼠恢復標準飲食,或補充短鏈脂肪酸,就能夠有效挽回免疫力。
研究者也招募了一些人類志願者來試驗,這些健康志願者吃了5天富含纖維的飲食(FRD),然後吃了5天缺乏纖維的飲食(FPD)。缺乏纖維顯著改變了志願者的腸菌組成,真桿菌屬和部分毛螺菌屬等主要的纖維發酵菌減少。同時,志願者外周血中共表達IL7a和TNF-α的TH17和TH1細胞都顯著減少了。
人類志願者的腸菌變化
由此來看,熱量是機體所愛,但膳食纖維不吃夠是真不行啊!下回再有連著幾天都大魚大肉的情況,可別忘記添盤青菜!
來自: 奇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