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的大名,估計很多人都恨得牙癢癢——就是你小子讓老孃臉上長痘?還不給我死一邊去!

可是,讓它消失光光也並不是個好的解決辦法。

近期,《科學·進展》發表的一篇論文為我們揭開了痤瘡丙酸桿菌好的一面。研究者們發現,痤瘡丙酸桿菌能夠誘導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產生大量必須脂質,包括甘油三酯、神經醯胺、膽固醇和遊離脂肪酸。這些脂質有效改善了皮膚的天然屏障功能,抗菌保溼屏障厚種種,都是我們們想要的好皮膚所需啊!

痤瘡丙酸桿菌,你到底啥時候搗亂啥時候幹正經事,給個準話行不行!

其實,痤瘡丙酸桿菌是皮膚上最常見的共生菌之一,它並不總是致病,但使起壞來,尋常痤瘡(痘痘)就長出來了。同時也有研究發現,痤瘡丙酸桿菌能夠代謝皮脂中的遊離脂肪酸,改變pH環境,營造更加健康的皮膚菌群環境。

為了搞清楚痤瘡丙酸桿菌如何做好事,研究者們使用痤瘡丙酸桿菌的培養基無菌濾液來培養人表皮角質形成細胞(NHEKs),發現隨著暴露時間的增加,細胞中脂質積累也在逐漸增加。

可見油紅O染色增加(左)

對脂質組成分析結果顯示,總三醯基甘油(TAG)、神經醯胺、膽固醇酯、遊離脂肪酸水平增加,在培養7天后達到最大值。其中三醯基甘油增加最顯著。

那麼是無菌濾液中的什麼成分在起效呢?

研究者分析了濾液的生化特徵,排除了pH和其中各種蛋白沉澱物,確定短鏈脂肪酸(SCFA)是增加脂質含量的關鍵。

在幾種純化的SCFA中,丁酸、乙酸和異戊酸無法誘導NHEK脂質的增加,最終確認丙酸(PA)是真正的“益膚”分子。丙酸誘導的脂質積累水平類似直接暴露與無菌濾液,和其他SCFA聯用也不能增加丙酸的效果。

實驗也觀察到應用痤瘡丙酸桿菌無菌濾液或丙酸後,NHEK中脂質合成基因表達上調。機制上,丙酸可透過啟用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啟用受體α(PPARα)影響部分脂質合成基因的表達,如GPAT3

研究者還測試了脂質積累後上皮細胞的物理屏障特性。在痤瘡丙酸桿菌無菌濾液培養後,單層NHEK細胞層的表皮通透性有所改善;在小鼠皮膚上進行的實驗也顯示,施用痤瘡丙酸桿菌上清液或者丙酸之後,皮膚保水能力增強;處理後NHEK脂質的抗菌活性也升高了。

痤瘡丙酸桿菌或丙酸可提高皮膚保水性和抗菌活性

微生物-微生物互作以及微生物-宿主互作都與皮膚屏障的形成密切相關。營造一個整體健康、穩定的皮膚環境,或許是比專門盯著某個菌喊打喊殺更有用的解決皮膚問題的辦法呀。

參考資料:

[1]Samia Almoughrabie et al. ,Commensal Cutibacterium acnes induce epidermal lipid synthesis important for skin barrier function.Sci.Adv.9,eadg6262(2023).DOI:10.1126/sciadv.adg6262

來自: 奇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