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需要在車內打遊戲嗎?

Becky Wei發表於2021-04-22
最近,上海國際車展舉辦了。今年的主題,就叫:遇見科技,共創未來。如今,光展示車已經不夠了,汽車廠商如果不能拿出點酷炫高科技的東西,已經很難吸引使用者的目光。為了體現自家汽車的智慧系統有多麼強大,有很多廠商選擇了往車裡安裝遊戲。

這個情況一點也不令人意外。遊戲,人類最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自這一概念誕生起,我們就一直想方設法地讓它出現在一切可能出現的地方:古早年代下棋、打牌、玩桌遊,有了電子裝置就出現了主機、PC、手機遊戲,隨著科技不斷髮達,我們開始談 VR/AR、5G、雲,然而「怎麼把這些新技術用到遊戲上」還是熱門議題。

因此,我甚至相信,當汽車裡出現液晶螢幕的第一天,就已經有人開始思考「這玩意兒能不能打遊戲」了。

本次車展上因「剎車失靈」事件登上熱搜的特斯拉,就是最為推崇在車裡打遊戲的汽車廠商之一。很早以前,他們就釋出了自己的車內遊戲系統 Arcade,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甚至在推特上親自宣稱,其效能之強大,可以跑得動《賽博朋克 2077》《巫師》這樣量級的 3A 大作。

人們看上去對此十分興奮,期待值極高,甚至開始打趣說「不買 PS5 了,買臺特斯拉玩 2077」,一些外媒報導此事時,甚至評價說「汽車將成為下一個遊戲主機平臺」,馬斯克還在自己的 Twitter 上發起了投票,問:你願意在你的特斯拉上玩《巫師》嗎?85.4% 的人投票說「願意」。

汽車可以打遊戲,而且還是 3A 大作,這聽起來實在很酷。人們立刻開始暢想起這些場景:長途旅行時,讓特斯拉自動駕駛,司機打遊戲;司機在開車,副駕駛或者後排乘客打遊戲;在停車場休息時可以打遊戲;去郊外野餐時,我跟朋友們一起用我的車打遊戲……還有人說要用方向盤當手柄,玩賽車遊戲 —— 哦,其實已經有這樣的遊戲了,比如下面這款名為《Beach Buggy Racing 2》的賽車遊戲。

除了特斯拉之外,很多其他汽車廠商都有涉足「車內遊戲」(In-car gaming)。傳統大廠賓士還公佈過一個賽車遊戲《SuperTuxKart》,不僅可以用方向盤操控,還會動用車上的空調或燈光去營造遊戲的環境氛圍,比如遊戲裡的車速越快,空調吹的風就越大,開進水裡,車內燈光就變成藍色……

等等,等等!先冷靜一點!

車內遊戲乍聽十分酷炫,但只要稍微仔細一想,就立刻會發現這其中有很多問題。網上也不是沒有質疑的聲音:這不是增加車禍事故率嗎?電池能扛得住嗎?這中控屏這麼小,玩大作體驗真的會好嗎?……其中,我認為最直戳痛點的提問還是:車的主要功能不是一個載具嗎?我們真的需要用車來打遊戲嗎?

嗯,這是個好問題。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

你所說的場景,可能都是你自己想象的

曾經,一位汽車行業的朋友對我說:「現在『車聯網』的概念比較火,人們就開始為汽車使用者創造一些壓根不存在的需求,看上去有道理,其實壓根沒人會這麼幹。」

他給我舉的例子是外賣軟體,有人把它移植到了車機系統上,並貼心地說,是為了讓開著車、騰不出手來的司機,可以更方便地點外賣。可是一旦細想就會發現:「誰會邊開車邊點外賣,停車之後再用手機來點,不是更方便嗎?」

這也是遊戲面臨的首要問題:為什麼不用手機?為什麼我要舍易求難地把一個手機能解決的需求,遷移到車上。

目前,大部分車內遊戲還處在原始的「拿來主義」階段,都是其他平臺產品的移植,以休閒類遊戲為主,比如《2048》《數獨》之類的 —— 這些遊戲在手機上就能玩,體驗還更好,很難找到用車來玩的理由。

我們真的需要在車內打遊戲嗎?
某品牌電動車的中控屏可以玩《和平精英》,操作方式也是觸屏的虛擬搖桿,感覺極大地增加了「吃雞」難度。

如果說是特斯拉那種,車機效能比較好,號稱可以玩 3A 大作的,同樣,人們需要一個「為什麼不在家裡用主機玩,要跑到車上用螢幕玩」的強力理由。撇開電池容量問題不說,一些人所設想的長途旅行、停車場里長時間滯留、郊遊野餐……這都不是常態,或許一年下來都沒幾次。

更何況,就算遇到上述場景,很多人也不會選擇在這些時間裡打遊戲,或許會睡覺、發呆、看手機什麼的 —— 汽車無法改變一個人的興趣:本身就不是遊戲玩家的人,並不會因為這部車能玩 3A 大作,就突然去玩起來。

而自動駕駛 + 玩遊戲,目前這件事還屬於「違反交通規則」的範疇,這項技術遠沒有到允許司機不必監督它、可以放心去打遊戲的程度,暫時還不現實。

還有那個看起來很有沉浸感的「用方向盤玩賽車遊戲」。老實說,那個廣告我看得就很尷尬,在停車場,一輛靜止的車兩個前輪不停地原地摩擦,哦,原來是司機盯著中控螢幕在玩競速遊戲……也許出於嚐鮮的目的會有人這麼幹,但我很難想象這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順帶一提,我跟朋友在特斯拉上還真試了一下這個遊戲,一局下來中控屏嚴重發熱,按「退出」鍵時都感覺有些燙手。

汽車行業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資料,目前,在車機系統的各種功能裡,遊戲的日活躍使用者比例不足1%,也就是一天當中 1000 個人裡只有不到 10 人會點開車內遊戲,在所有娛樂類功能,如音樂、視訊、K 歌等等當中,遊戲的使用率應該是倒數第一。

什麼情況下,我們可能會用車玩遊戲?

說到這裡,也不要立刻 100% 否認車內遊戲的可能性。

我探訪了身邊一批相關人士,車主、車聯網從業者、汽車行業人士、遊戲玩家……又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在某些場景裡,車內遊戲或許還真有一定存在的必要。

首先,一個前提是,「車內娛樂」是一個被驗證絕對存在的需求。經歷過長途旅行的人都知道,在車裡的時間是很無聊的,乘客是完全空閒狀態,司機雖然需要專注於駕駛,但在單調枯燥的路段上也是可以聽點東西、說說話的。如今,很多廠商將音樂、視訊、K 歌的 APP 移植到車上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尤其是 K 歌,這是一個讓人頗為驚訝的發現,原來汽車的音響和封閉空間,用來 K 歌十分帶感。

既然人們需要車內娛樂,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會選擇遊戲呢?

目前看起來最合理也確實存在的場景是:孩子需要玩。

孩子跟大人不同,他們沒有自己的手機,又往往精力過剩,在車裡的他們會比大人更為百無聊賴,需要有東西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孩子們對遊戲品質的要求通常都很低,有得玩就行 —— 因此,很多父母會非常樂意車裡的螢幕能讓他們的孩子打打遊戲,或者看看視訊,「消停一會兒」。

另外,我們不要忘了,除了中控屏,汽車還可以有後排座位的螢幕,這塊螢幕就跟飛機上安裝在你座位前的那塊螢幕一樣,是完全為了乘客的娛樂需求而存在的 —— 雖然,除了我本人出於好奇,用它玩過《憤怒的小鳥》之外,還沒見過第二個乘客用它打遊戲,但假設它效能極強,或者有云遊戲技術,能讓我玩個《超級馬力歐:奧德賽》什麼的,倒也挺好。

我們真的需要在車內打遊戲嗎?

「我還是覺得車內遊戲是有需求的,現在不太靠譜,是受限於多方面的因素。整個的汽車智慧化程度,都還沒有發達到讓人們將車當成一個跟房間並列的獨立空間,人們呆在車裡,目的還是以出行為主。假設有一天,汽車真的成為了一個智慧空間,你不需要操心駕駛了,它會自動去目的地,你可以在裡面進行各種娛樂,那遊戲肯定會佔一席之地的。」一位車聯網行業產品經理分享了他的觀點,我頗為認同。

如今汽車廠商們宣傳的那些車內遊戲,在中控屏玩的也好,用方向盤玩的也好,或多或少都有些粗暴勉強,不排除有的廠商是為了「品牌炒作」目的去推行這個概念。但是,隨著科技不斷進化,車內遊戲或許會以一種更為前沿的、我們目前還想不到的形式合理地存在。

只是,這種未來目測還非常遙遠。而且,我想,無論這個未來是什麼樣,它一定不會是手機遊戲粗暴移植那樣,應該也不是在中控屏接個手柄玩《賽博朋克 2077》那樣。

對未來的設想

在跟大家聊車內遊戲話題時,我們還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原生車內遊戲」。

在遊戲行業,這幾乎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思考邏輯:當某個新平臺出現,比如 VR、雲遊戲,就會有人提出原生遊戲的概念,並認為一個爆款原生遊戲是這個平臺做起來的關鍵。

一個原生車內遊戲會是什麼樣?當時大家對這事兒還進行了一些「腦暴」。大家先分析了一下汽車這個場景有什麼特點,比如:更好的音響,有方向盤,會移動改變位置……等等,然後基於此,有人說可能會結合 LBS(基於位置服務)和 AR,弄一個「真實道路吃豆人」,或者「開車抓寶可夢」什麼的,想了很多挺奇怪的點子 —— 最後一問「你會玩嗎?」,大家都笑說:「應該不會。」

我們真的需要在車內打遊戲嗎?
《馬力歐卡丁車實況:家庭賽車場》就是 AR 結合賽車遊戲

以現在的汽車智慧化程度,談「原生車內遊戲」顯然還太早了,我們連未來的汽車會是什麼樣都不知道。

這次的車展上,有一個新技術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華為 ADS 高階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首次應用在了極狐的新車「阿爾法 S」上。

與其他自動駕駛相比,這一方案最大的突破是對鐳射雷達的應用,這項技術原本十分昂貴,但華為自研的 96 線鐳射雷達,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實現了小型化輕型化,使其真正可以被量產用到消費級汽車上,讓自動駕駛的效能大幅提升,甚至可以在中國那種狹窄複雜的老城區道路上,準確地避讓快遞小哥的摩托車、穿梭的行人等。

這事之所以格外讓人振奮,也是因為在 2019 年時,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曾炮轟鐳射雷達說:「傻子才用鐳射雷達,昂貴的感測器毫無必要。」這次華為的鐳射雷達量產上車,可謂力證了這一結論並不正確,也再次點燃了人們對自動駕駛未來的暢想。

看到這些,我們也不禁會對未來樂觀起來 —— 或許,智慧汽車的發展速度,會比我們的想得更快。說不定以後汽車真的可以變形,我們直接駕駛變形金剛在天上飛呢。

與此同時,我也相信,人類對遊戲的追求永遠不會停下。科技改變汽車、改變車內娛樂的時候,一定不會落下游戲。



來源:IGN中國
原文:https://www.ign.com.cn/you-xi-chan-ye/32383/opini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