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知道測試行業的內卷是什麼嗎?

孫高飛發表於2020-10-05

前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內卷這個詞開始頻頻出現在各種場合, 也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人們喜歡把越來越多的問題歸結於內卷,那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內卷。 PS: 本篇文章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起因

事情的起因是社群中一個的匿名貼子(https://testerhome.com/topics/25571,標題是:測試人的內卷,從左移右移開始)。在帖子中樓主表達了對測試行業現狀的不滿, 少數精英在推行左移右移,測試開發,自動化測試提效的同時,拉高了測試行業的技術水平, 以至於原本技術能力不好的從業人員的日子變的更不好了起來。 而生產力的提升導致於原本3個人乾的活現在1個人就可以完成,這造成了就業崗位變少,競爭激烈的內卷現象。 而對於大家爭相效仿少數精英的行為,也有不少在本職測試工作沒有做好的前提下就急於進行工具和平臺的開發的這種現狀存在。

由於我自己也下場與樓主辯論一番,所以我也是想要表達一下我個人的想法。 所以我們一件事一件事分析吧。

內卷

內卷本來的含義跟我們現在理解的不太一樣,只不過當內卷出現在網際網路後,網際網路人將內捲進行了具體化和行為化。 也就是內卷現在的含義變成了:存量競爭下的互相內耗,導致競爭中的個體付出增多,而實際收益未變的過程 。 就好像高考一樣,清華北大的名額就那麼多,在一個地區就是數萬學生競爭少數的錄取名額, 於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少數學生在外面報補課班來提高分數, 後來大家發現了有部分學生報名補課班後就都加入了補課大軍中來。 於是這個地區的平均分數從500分上升到了600分。 但是清華北大在這個地區的名額並沒有增加, 所以大家報名補課班提高分數的結果是錄取分數線也提高了, 學生們帶著厚厚的眼鏡片用比以前花費更多的時間,體力和金錢,得到的卻是跟以前一樣的結果。 這個就是現在網際網路上大家討論的內卷。 從這個角度來看測試行業甚至是所有行業都有這個情況出現。 大家都在去學習更高深的技能來超過同行來讓自己更有競爭力,這就勢必會產生大家都提高了分數但是境遇沒有改變的情況。

但是我們要明白那些去報名補課班讓自己分數更高的學生本身並沒有錯, 沒有報名補課班的學生不應該怨恨他們拉高了這個地區的平均分數,因為如果你要求他們停止這種提高分數的方式增加內卷, 就等於是要求他們放棄用高考來改變命運。這就好像本來你可以通過提升技術能力拿到40K的月薪,但是突然有人說你的行為是在內卷你應該停止學習去跟大家一起拿20K的月薪一樣。這些要求都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沒有人會在能掙40K的時候選擇去掙20K。 自從內卷概念出現後, 我們的目光就不再聚焦於問題本身,而是聚焦於引起存量競爭的人。 比如現在還有一個很火的詞叫奮鬥比,形容一些每天在領導面前假裝很努力,假裝加班的滑頭。然後大家開始在網上自發的譴責奮鬥比,覺得是這些奮鬥比導致了內卷,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奮鬥比導致了內卷,而是內卷導致了奮鬥比的產生,因為大家沒辦法一起向外擴張把蛋糕做大,就只能想盡辦法在內部去搶佔別人的蛋糕。 所以一家公司內一旦出現大量的奮鬥比,其實抵不抵制就已經不重要了, 每一家公司一定都會在某個階段遇到生產力的停滯,生產力的停滯帶來蛋糕無法做大,收益無法變大,業務無法擴大,團隊無法擴大,預算無法擴大,這就必然會帶來大家不樂意見到的內卷,也就是開始內部惡性競爭來增加自己的蛋糕,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麼提出並解決問題,要麼就儘早拎包走人。 而且這裡要說一句我們要區分假裝的奮鬥比和真正在奮鬥的人, 我們要譴責和抵制的也是假裝的奮鬥比而不是真正奮鬥的人。

走出內卷

內卷是存量競爭引起的, 存量的資源在無法擴大的前提下,瓜分這個蛋糕的人變多了,那就勢必會引起內卷。 所以走出內卷的方式一定是向外擴張, 讓蛋糕變的更大, 這樣內部的人去蠶食的就是擴大那部分的蛋糕而不是盯著別人手中的蛋糕。 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眾多的知名企業在到達一定規模後都會選擇國際化這條道路, 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沒有在國內殺個你死我活,而是紛紛轉入國際戰場。因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過, 剩下的都是存量資源。 在一開始剛踏足手機領域的時候兩家公司都沒有爆發慘烈的競爭,因為那時候市場足夠大,使用者足夠多,雙方不必太多競爭都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但是當中國人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的時候,兩家公司就發現自己都已經陷入了存量戰爭中了。 所以轉戰全球市場是幾乎每個大公司都會走的路, 全球市場上有更多的使用者存量足夠讓兩家公司都能把蛋糕做的更大。而轉型也是一條道路, 華為不是隻有華為手機, 小米也有自己的生態鏈。雙方各自在其他領域繼續馳騁擴張直到下一個瓶頸的到來, 然後想辦法繼續擴張領域, 周而復始。 同理騰訊,百度, 阿里,位元組跳動等等等等,原則就是大家不能都擠在一個地方廝殺。

所以測試行業也是一樣的, 當國內剛開始有測試行業的時候是不存在什麼內卷的, 人才都是供不應求的。 剛開始搞自動化的時候,也沒人抱怨誰搶了誰飯碗的,反而是因為搞了自動化能提高工資,很多人都對此趨之若鶩。 一切都在於測試行業發展了10,20年後大量人群進入這個行業開始面對的存量競爭。 也就是紅利期過去了,不對外擴張的話,就只有內部廝殺這一條路。 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對外擴張,讓蛋糕變的更大, 而不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要求所有人都停滯不前來避免內卷。因為根本辦不到,就算辦到了,我們面對的也即將是生產力徹底的停滯以及行業的停止發展,最後因為生產力跟不上時代的進步被淘汰。那是測試行業的悲哀,我不希望曾經的那一篇《我們真的需要專職的QA麼》這樣的文章再出現了,當時這篇文章的爆火本身就已經是測試行業的悲哀了,那篇文章裡充滿了對QA能力上的質疑。

我相信不只是這篇匿名貼裡的樓主對左移和右移有質疑,一定有其他同學也會質疑, 也會像那個樓主一樣說上一句:我一個測試憑什麼要懂開發和運維,憑什麼要去研究程式碼。 但是我們所有人都不去學習這些技能難道就不會面對內捲了麼? 沒有了技術上的競爭, 大家覺得我們會競爭什麼? 是政治競爭,是加班競爭,是比誰更便宜,是比誰更會跪舔。到時候會有更多的大家看不慣的奮鬥比出現。

而社群一直倡導測試無邊界, 我也一直在社群中安利技術流,安利測試開發技能,安利docker,k8s,cicd,混沌工程等各種各樣看似不屬於測試範圍內的技術棧,為的就是能闖出一條不一樣的路讓我們走下去,而不是在同一條路上相互廝殺。 devops的出現就是一個契機,devops剛開始出現的時候甚至是到現在都沒有嚴格規定到底是哪一個已經存在的角色來負責。 有的公司是開發自己乾的,有的是運維轉SRE乾的,也有的是測試負責一部分職能的。 到現在行業內都沒有一個規定到底是誰來幹。 而工程生產力團隊在被谷歌提出時,更是直接宣告這就是測試團隊轉型而來的。 所以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是我們把蛋糕擴大增加就業崗位,提升工資的機會。 docker,jenkins,k8s,普羅米修斯等開源專案的出現更是把實現這些能力的門檻降低到了QA也可以去實施的程度。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我現在是質量部下屬工程效能team的leader, 我一開始是負責測試團隊的效能提升, 現在擴張到涉及研發的環境治理,持續整合, 工程能力優化,工具鏈開發的工作中。 目前看效果不錯, 為此研發總監專門來找我希望我以後全面接管這些職能,還要給我額外申請兩個HC。 這就解決了兩個就業人口, 如果一個團隊解決1~2個就業崗位,全北京可能就是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如果QA夠強, 能夠做到行業內預設這些事都是QA團隊來負責的話(就像谷歌的工程生產力團隊是QA轉型而來)那我們能給測試行業增加多少就業崗位的機會? 這就是我希望走的路,向外擴張,擴大蛋糕的路, 而不是在一條路上跟同行死磕。

所以很多人質疑的, 厭惡的, 抵制的測試左移也好, 右移也罷,其實都誤會了。 他們不是造成內卷的罪魁禍首, 反而是避免內卷的現在看來起碼可以嘗試的道路。精力放在向外擴張, 向其他領域擴張上。 因為我們不這麼做,才會帶來內卷的各種現象。 而內卷帶來的作用是可怕的。 由於無法對外擴張,所以就在內部開始無休止的精細化和複雜化的演進。 比如很多人都有感覺的,好多測試概念的過度解讀和操作。 比如過度的AI測試潮流,智慧化測試潮流,精準化測試潮流, 工具和平臺化測試潮流(就像這篇匿名貼子裡樓主抱怨的一樣)。 這些東西沒有錯但是現在被人過度的使用了甚至導致越來越複雜但是作用越來越小。 為什麼? 因為大家要晉升,要漲薪,沒有其他的路他就只能在已有的這些東西里玩花樣了,不管有用沒用,一定要做的複雜,要體現技術含量,用這種方式去跟其他人競爭。 要不然他還能怎麼辦呢?還是存量競爭, 當已知的工具和平臺都已經做好了, 已經不剩下什麼發揮空間的時候, 他就只能把這件事做的再複雜點,再精細點,甚至推倒重新造一遍輪子,即便可能沒有什麼用。

生產力

這篇匿名帖子裡還提到了由於生產力提升,以前3個人能做完的工作現在只用一個人就能做完了,導致就業崗位減少帶來的競爭激烈問題。 那解釋這個問題呢, 首先生產力的提升是不可能被阻擋的, 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 只要提高了生產力,企業才能降低成本從而提供價格更低的產品, 在美國牛奶是非常便宜的, 不是因為美國養的牛比其他國家多, 而是因為在美國生產牛奶這一整條產業已經高度的機械化和自動化了,全程是不需要多少人工參與的, 所以極低的成本造就了極低的價格。 同樣的中國的快遞行業可以說是全球之最,任何國家都想象不到在中國收發一個快遞是成本這麼低的一件事。 因為不管是菜鳥,京東還是順豐,他們智慧化快遞管理已經極大的減少了人工參與的成本,並且快遞櫃和代收點的出現更是提高了快遞員投遞的效率,以前需要10個快遞員才能傳送的量,現在1個就夠了。 企業提高了生產力節省了人力成本使用者才能享受到更便宜的價格。 生產力提升對於那些失去快遞工作的人來說殘酷麼? 殘酷。 但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生產力是不能停滯的。 而且如果你不希望快遞工人失業,那你就要承擔以後每次收發快遞都增加可能10塊錢的成本, 如果你也不希望外賣平臺的生產力提升導致外賣小哥失業, 那麼你以後點外賣每次都要多花10塊錢的成本。 如果你不希望任何行業有人因為生產力提升而失業,那你將面臨掙多少錢也不夠花的窘境。 並且生產力的提升雖然導致這部分人失業,但是這不代表他們會永遠失業下去, 因為社會生產力提升後,成本降低,收益變大, 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有資本和餘力去對外擴張佔領更多的領域, 企業提高了生產力, 成本降低,收益變大,他可以去擴張到更大的市場上, 由此業務會擴張,團隊擴張,就業崗位也相應的會增多,而這些人可以繼續在這些擴張的領域裡繼續發光發熱,如果以前一個團隊要3個QA, 現在由於生產力提升只需要1個QA了。 但是因為企業收益變大, 業務繼續擴張,原本只有1條業務線的團隊,現在變成3個業務線團隊,蛋糕變大。 當然這有點回到了使用擴張策略避免內卷的話題上了。

研究內卷的學者在描述清朝的一段時間的時候是這麼說的,當時清朝的人口出現了一次爆炸期, 人口由7千萬(記不清了)擴張到了4億。 大量的人口帶來了極其廉價的勞動力,而極其廉價的勞動力導致了整個社會提升生產力的動力不足(因為勞動力太廉價了, 不需要提升生產力來節省成本)。 而這段時間西方經歷了工業革命後在之後經濟和科技上都吊打了清朝。 所以這裡面我們知道兩件事, 就是生產力是不能停滯的, 短期內我們看到的是生產力提升導致就業崗位變少,但是長期看生產力停滯帶來的是毀滅, 就真如那篇《我們真的需要專職的QA麼》那篇爆火的文章裡說的一樣了,我們最後就會被他們取代掉。 第二件事就是如果我們想象一下如果測試行業打從10年前技術能力和生產力就開始停滯的話,現在是什麼光景? 測試不需要學技術了,大家都知道測試行業門檻低,工資高, 大家全湧入這個行業中。 然後雖然生產力停滯導致一個團隊需要大量的測試人員,但是帶來的結果一定是更多的人群湧入以及更加廉價的勞動力。 這個時候你還能拿到20K了麼,可能只能拿到10K了吧。而且測試這個職位沒有了技術深度, 一眼就可以望見盡頭。 不論是剛畢業2年的還是工作10來年的, 大家的競爭力都差不多。 在這樣的前提下,別說現在35歲的梗了, 你覺得你能抗到30歲麼? 一個行業沒有了縱深,沒有了梯次, 沒有能夠支撐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一直向深度發展的道路,大家全是工作3,5年就看到天花板了,遇到瓶頸了, 那才是真正的可悲,我們的行業也就真正的淪落為青春飯了。

總結

請原諒我的長篇大論。 這篇匿名貼表達的是左移,右移以及自動化的出現拉高了行業的技術水平,本來大家在不用學習技術,不用做這些就可以活的好好的。但是現在門檻變高了,大家就業更難了。 所以這些拉高行業技術水平的人是內卷的罪魁禍首。

而我要表達的是,內卷跟這些沒關係,至少不是主要因素,這是正常的技術發展。 相反的是如果測試行業沒有門檻了, 大家不需要學技術了。 那才是內卷的加劇的開始。 因為門檻低,待遇高(在北京手工測試的10幾,20K的薪資也是超越其他行業的存在),會導致數以十萬計的行業外的人群湧入測試行業。 因為誰都想輕輕鬆鬆的掙高薪, 你要公平那就是所有人都公平,這錢你能掙得其他人就也能掙得。 過量的就業人群會迅速破壞測試行業的供需關係。 在激烈的競爭下10幾K的平均工資會被快速拉平到可能只有幾K。 而且只有幾K的工資大家還得拼命加班,還會有大量人員失業, 因為市場上崗位就這麼多,突然多了幾十萬消化不了。 到那個時候大家日子絕對比現在要悽慘。 可能很多人不信,但是這是經濟規律, 市場一定會在供需關係上找到平衡點。 可以參考當初外賣行業剛興起的時候, 外賣小哥的月薪平均在10K左右,做的好的15K。 導致大量的工廠工人和社會上的年輕人迅速湧入外賣行業。 大家可以搜搜當時的新聞, 工廠的老闆在斥責外賣行業吸社會的血,年輕人都去做外賣沒人去工廠做實體經濟了。 然後大量人員進去了, 你再看看外賣小哥們現在的待遇是什麼樣的? 前幾天沸沸揚揚的事件大家都還記得。 當初外賣騎手就是門檻低,待遇高, 一個人,一件衣服,一輛電動車就可以入行了,幾乎就是沒什麼門檻。 所以如果我們拒絕技術發展, 那今天的外賣騎手,就是我們的明天。 這就是我的觀點, 造成內卷的反而是樓主這樣不希望技術發展,而導致海量人員無門檻的進入測試行業帶來的。 推廣技術發展的人,反而是阻止內卷的那一批人,因為他們造成的技術水平的增高才阻止了非常多的人進入這個行業跟大家競爭。

大家想日子過的輕鬆點我理解的, 我也不是希望每個人都變成我這樣的奮鬥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是麼。 我只是希望大家別怨恨錯了物件, 現在測試行業是有門檻了, 跟以前不一樣了。 但是門檻也是保護大家不被外人爭奪的保護傘, 只要大家稍微努力點, 跨過這個門檻,就安全了。 這就跟以前的計劃生育是一樣的。

說點別的吧

針對這個質疑回應一下吧, 借用別人說過的一句話, 這個行業裡,不論是培訓,還是社群,還是佈道者,都是希望測試這個市場越來越大,越來越正規,越來越健康,這樣大家才能在這裡掙錢。這句話就像我希望同行的工資一個比一個高一樣,這樣我出去面試也才能要個好價錢。 在這裡誰也沒有想掙一波塊錢就走。把測試行業弄垮了,從業人員勸退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測試行業還不成熟, 我們曾經經歷過被研發質疑的時代, 經歷過大QA時代,也經歷過大QA時代被瓦解被淘汰的灰色時代。 大QA時代失敗了, 但我不歧視這些前輩們,他們那一代很偉大, 他們是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探索道路的先驅者。 同樣的, 我也希望後來人對我們現在這些人多一些諒解, 我們現在探索的路也許也是失敗的,但我們在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