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全國各地疫情風險等級降低,人們工作生活正在恢復正常。“宅”經濟催生的新的消費方式愈發受到關注。近日,尼爾森釋出《新冠病毒疫情是否正改變消費者》研究報告,透過研究疫情下的消費者,解讀他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洞察飲食行業消費新趨勢。<p>
已有跡象表明,中國內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在全球新冠疫情消退後發生永久性的改變。尼爾森的一項攬闊11個亞洲市場的獨家調查中,絕大部分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受此次全球疫情影響,他們會增加在家吃飯的頻率,不僅是中國,整個亞洲市場的消費者都呈現出這個趨勢。<p>
尼爾森研究顯示, 86%的中國內地的受訪者表示與疫情之前相比,他們會更多地選擇在家吃飯。而其他亞洲市場也表現出了類似的情況,77%的中國香港消費者也打算更經常在家吃飯,而在韓國、馬來西亞和越南也均分別有62%的受訪者作出類似的回應。<p>
圖1 亞洲主要市場“在家吃飯”的受訪者比例<p>
資料來源:2020年3月尼爾森《新冠病毒疫情正在改變消費者?》研究<p>
此外,研究發現到店打包和食品外送服務的需求正在增加,分別有24%和37%的中國內地消費者表示自己比疫情之前更願意選擇這兩種用餐形式。對於餐館以及其他原本業務範圍在家庭之外的行業來說,從中收到的訊號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受此影響,零售商也會改變備貨方式,以應對這些新的需求。<p>
過去五年以來,中國餐飲業一直是創新和變革的溫床。隨著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城市化、越來越忙碌、聯結更緊密,食品外送和快速消費正在迅速改變傳統餐飲業和人們的用餐體驗。但是隨著新冠疫情的變化,消費者的用餐地點、飲食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事實上,現在更多人會選擇購買食物回家食用。<p>
圖2 疫情對亞洲消費者飲食方式的影響<p>
資料來源:2020年3月尼爾森《新冠病毒疫情正在改變消費者?》研究<p>
尼爾森中國區總裁Justin Sargent還注意到這些新的消費行為正在迅速發展為一種新常態。“我們最初認為消費者是在恐慌消費,但現在我們看到,這些行為在市場上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消費者會多次回到同一家店鋪,所以這明顯已經不是恐慌消費了。毫無疑問,消費者已經從‘忙忙碌碌的生活方式’進入到一種更像是‘居家消費’的模式。”Sargent說。<p>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行為在短期內已經發生變化。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才會回歸正常呢?”

尼爾森研究發現,消費者的這些體驗從資料中可以看出均處於一個非常時期。Sargent指出:“消費者思維和行為已經重置了,而這會帶來長期的影響。對於很多人來說,在外面吃飯這樣的老習慣可能會永遠地被更適應新環境的新習慣取代。”<p>
目前中國內地正在逐漸從隔離限制中走出。尼爾森另一項針對中國內地的調查——《尼爾森社會化媒體研究》中關於新冠疫情的部分顯示,消費者正在形成一種“戀家”思維。這種思維之下,健康和技術因素會在今後以及長期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購物習慣。<p>
在中國大陸,接近70%的受訪者每週購買日常用品/新鮮產品兩次以上。而居家隔離則進一步使消費者逐漸養成了網購的習慣。89%的消費者表示,疫情結束後,他們會更願意在網上購買這些日常用品/新鮮產品。另外,有80%的受訪者表示,疫情之後會更注重飲食健康。<p>
“新冠疫情在短期內使得中國內地消費者對健康問題的態度發生劇變。同時,疫情也正在改變人們的購買行為和購買渠道,” Sargent解釋道,“對於商家和零售商來說,這同時意味著機遇和挑戰。隨著5G、AR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的出現,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在制訂新的商業戰略時商家應持續關注、適應變化。”<p>
這表明即使等到新冠疫情褪去,人們生活回歸正常之後,健康飲食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依然會比過去高得多。<p>
Justin Sargent表示:““這對於製造商、零售商、餐廳以及外賣行業來說都是一個關鍵的機會。他們應該抓住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產品、進一步提高標準,保證自己的產品能滿足正在增長的對於健康食品和方便食品的需求。同時還要注意到,這種需求現在同時還附加了高質量、高衛生標準的要求。對於零售商來說,深挖線上銷售渠道,進一步提高線上線下整合能力,加速全渠道融合將會是適應未來消費者舉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