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常用APP 32類120+個
95後日均使用手機8.3小時,他們都在用什麼APP?
從本次訪談來看:工具方面,95後偏愛細分工具,每個工具類APP都分別滿足了一個小功能點,其中攝影攝像類工具和本地工具尤其多;內容方面,95後喜歡追星,對音樂有更精緻的品味,手機內基本都有手遊;社交方面,95後陌生人社交需求很弱;電商方面,喜歡下載品牌的官方APP,暫未發現新的社交或電商平臺。
1. 工具類:濾鏡控,愛記錄生活
攝影攝像:攝影攝像工具非常細分,為了不同濾鏡效果同時使用多個APP。95後普遍喜歡拍照發照片,對顏值要求很高。飯圈文化、Ins等對他們影響都很深。此外,做vlog也很流行,有的使用者會在抖音等地方釋出自己製作的愛豆視訊。
本地單點式工具:為每個本地功能下載APP,如本地的公交、單車、本地店鋪等。
效率工具:95後為“移動原生代”。他們依賴手機,同時又希望加強自控。因此,安裝時間安排、手機限制使用等型別的工具非常多。另外,因為社會壓力,95希望提升自我打造競爭力。他們通過每日打卡、指定計劃等形式進行自我監督,但普遍與考試、考證等近期目標有關,因此可能會限制在一定的年齡內。
記賬:95後收入來源多樣(父母給的生活費,個人的兼職收入等),支出去向更多,加之他們相對比較早地有理財觀念,需要記賬工具去分門別類做記錄。
手帳/日記:95後喜歡記錄生活記錄感想。手賬在95後中頗為流行,微博上也有曬手賬及製作方法的帖子和vlog。同時,精緻的手帳也順應了他們對精緻生活和顏值的需求。
追星:95後的追星更具儀式感,他們會打卡超話,在粉絲群做任務。微博仍是他們追星的主陣地。由於國內無法上Ins,還出現了對Ins的對映APP——Foll。此外,近年來相聲界飯圈化趨勢嚴重,追星女孩也入坑了,以20-30歲居多。不過,她們多數仍在主流平臺消費,如喜馬拉雅。
中國元素:95後喜歡中國元素。中國真正開始重視古典詩詞教育,大概在2000年左右。古風遊戲、古風電視劇、電視綜藝等對年輕一代有較大影響。
二次元:95後普遍接受二次元,即使不是二次元愛好者,也會受到二次元文化滲透。本次訪談中,嗶哩嗶哩的下載率為100%。
全球視野:網際網路的普及,讓95後視野更廣。他們喜歡學習外語,大多有出國留學經歷,也會翻牆去使用國外的APP。
公考:當前外部經濟環境帶來了巨大就業壓力。95後在就業方面,更加傾向於穩定的工作,準備考公務員、教師編的比例非常高。
種草社群:95後喜歡被種草,信任KOL的推薦,且在決策前會經過大量調研。很多使用者把小紅書當做搜尋引擎使用。
繪畫/圖片:95後喜歡繪畫的比例很高,這與他們喜歡二次元文化有密切關係。此外,追星往往也需要下載明星的高清大圖。
音樂樂器:95後對音樂比較挑剔,對調性需求明顯提高。他們對音樂的喜好會具體到音樂節目和音樂人,不再是簡單開啟平臺隨機聽歌。比起大眾音樂,很多95後更喜歡小眾音樂,發掘新的獨立音樂人。因此,擁有很多小眾獨立音樂人的網易雲音樂更受喜愛。受飯圈文化影響,95後看線下演唱會的需求也更強烈。此外,家庭教育方面,很多95後從小就會學習樂器,如鋼琴、小提琴、薩克斯等。
小說文學:95後喜歡閱讀言情、同人文,也具有參與創作的熱情。
長視訊:95後大多還未就業,普遍較閒,所以喜歡看長視訊,且付費意願很強。
藝術及其他小眾格調類:很多95後有留學經歷或者從小就接受藝術類教育,喜愛具有藝術時尚格調的東西。
3. 遊戲類:愛模擬養成也愛推理
社交遊戲:這與95後尤其是00後現在所處的年齡階段有關。大家有較多的同學和朋友,喜歡與熟人線下開黑,或者與久未謀面的朋友玩,有時也和陌生人玩。
模擬養成遊戲:95後喜歡通過模擬養成獲得存在感。
推理遊戲:受到日本文化影響,95後更喜歡推理類遊戲。同時,95後受教育水平高,喜歡的遊戲種類也更偏文而非武。
4. 社交類:偏愛高校交友
陌生人社交:本次訪談中,使用人數較少,即使下載了也不常用,只是旁觀並不願意暴露自己。有的則是出國時聽說國外流行而跟風下載。使用高校交友軟體的較多。
同性交友:相比異性交友,同性交友更加依賴網路,是圈內剛需。
5. 電商類:品牌官方的擁躉
二手:閒魚明顯受95後的喜愛。二手電商往往可以聚攏一個興趣的人進行社交。
海購:很多95後都有出國經歷,因此喜歡海購(不是迷信大牌,只是認同品質)。
潮流:95後追求潮流,尤其是潮鞋。
品牌官方APP:除了一些電商平臺外,95後還喜歡直接下載品牌的官方APP,follow自己喜歡品牌的最新發售。
6. 其他類:關注求職,熱愛旅行
求職:第一批95後剛畢業,有求職需求。對比80/90代,95後並沒有明顯特殊的求職差異。
工作/學術技能:每個人還有適用於自己專業的垂直APP。
旅行:95後熱愛生活,喜歡旅行。
APP內行為
買會員、賣二手、交閨蜜
支付,交流,學習,網購,工作……手機的作用已經完全不僅限於與人交流的工具,而是已經與我們生活中實際的、虛擬的所有產生關聯。
“我會為消除水印付費,也買了很多好看的濾鏡。有些付費濾鏡真的很好看,6元左右,主要滿足自己的即時性需求。” “騰訊、百度雲、優酷會員,我都開了,都是包月自動續費,自己買來自己用。每個月所有APP會員費總共150元,沒有跟別人合買。” “在興趣上,我花的最多的錢就是買二次元周邊。一般我會在閒魚上買,或者在貼吧上找人代購。我現在的一個閨蜜就是通過閒魚平臺認識的。”
這些APP的下載,是即時嚐鮮玩過就刪,還是已形成日常使用習慣?我們又繼續詢問了他們在這些APP中的社交、付費行為。主要如下:
1. 社交行為:
2. 付費行為:
“VSCO主要就是用來調濾鏡,我在淘寶買了一個永久的全套濾鏡,很好用。FIMO是一個膠片機,膠捲多模板多。”
“我把小紅書當瀏覽器用,搜複習資料、甜品教程、網紅餐廳推薦等。還有各種視訊剪輯教程,美妝博主視訊,畫畫找圖有時也在小紅書上找,挺方便。”
“叨叨記賬很有意思,微博上很多追星的姐妹們都推薦這個APP。比起死板的記賬APP,叨叨記賬了會有人回覆,很有趣。可以跟偶像模擬聊天。”
對於APP的定位,95後認為一個APP實現一個主要功能即可,不喜歡使用太多功能兼具的APP。
在95後的手機中,APP安裝數量非常多。本次調研的20位95後中,平均每個人手機APP數量達100個,遠高於國內網民的平均值60個。這可能也跟95後一直使用大記憶體手機有關(80/90經歷過功能機時代,即使後來更換記憶體大的智慧機,卻沒有安裝大量APP的習慣)。
相比80、90後,95後更願意嘗試新鮮事物,下載APP過程更主動,願意研究、探索小眾APP。
95後非常重視別人的種草,或者在應用商店下載一堆APP進行比較,小紅書、微博成了95後的“百度”。
種草和拔草行為分開:直播帶貨有可能在95中行不通。部分95後對導流有遲疑,認為導流是讓別人賺錢,並非最優決策。95後希望在一個客觀整理的平臺決策完畢後,去主流電商平臺消費。本次調研中,沒有發現非常小眾的電商平臺。
3. 社交偏好:
4. 價值觀:
5. 補充:
8個值得關注的重點賽道
1.攝影攝像:重點關注向內容社群和電商轉型的進展,以及是否有獨特功能或玩法、有被內容社群平臺收購的機會。此外,可以探索是否有與此相關的電子消費品機會(很多人購買大疆的目的就是攝影攝像)。
2.前沿電子消費品:與95後主題交叉的前沿電子消費品機會,關注各大主流電商平臺榜單。同時,也可留意一些開箱平臺,探索有無95後專屬的類似威鋒、機鋒的機會。一些二手租賃平臺也值得從新的視角予以關注。
3.追星:目前微博、Ins、貼吧、抖音等是主流追星平臺,頭部效應較為明顯,主要看圍繞這些核心生態是否有補充性質的機會。一方面是看現有的頭部追星工具向內容社群和電商轉型的進展,重點是圍繞追星的垂直電商機會。另一方面,如果把明星內容當做商品,學習電商領域,是否有如類似尾貨模式、社交電商模式等新的供需端變革機會。
4.二次元:目前二次元內容平臺比較集中,在視訊、漫畫等領域都有hero APP。因此,可重點關注二次元周邊商品、虛擬偶像技術層及二次元電子消費品進展。
5.公考:公考線下培訓市場集中度較高,中公、華圖雙寡頭。線上雖有粉筆公考,但隨著公考的下沉勢必會更加線上化,線上仍有紅利性質的機會。關注從工具切入的公司,以及深耕地方的高盈利型公司。
6.種草社群:在小紅書逐漸搜尋引擎化之後,應該會有新興的更垂直、精緻的替代品出現,重點關注這一機會。除了從C端關注外,還可以關注小紅書上KOL的動向。
7.二手:目前二手電商行業集中度較高,閒魚、轉轉雙寡頭。主要機會點可能還是在垂直品類上,重點關注二手與其他賽道的交叉,如二次元、潮流、前沿電子消費品、追星、種草社群等相結合的二手。另外,二手與社交有天然關聯,在考察這類平臺時,需要更關注平臺上的社交情況。
8.潮流:潮流領域已經有跑出來的公司。現在這些平臺逐漸從潮鞋向其他品類延展,如高街、美潮、國潮等,但是做的不夠專。專注做其他品類的,有獨特調性定位的平臺值得持續關注。
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