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歷多年低利率環境後,貨幣政策的快速收緊正使金融體系的薄弱之處暴露出來。
全球金融危機後,銀行業監管顯著加強。其中,銀行被要求持有更多資本金和流動性資產並接受壓力測試,以幫助確保銀行擁有抵禦不利衝擊的抗風險能力。
然而,隨著利率上升動搖了市場對部分機構的信任,全球金融體系正面臨相當大的壓力。美國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倒閉(原因是缺乏存款保險的儲戶意識到高利率已導致這些銀行的證券投資組合遭受了巨大損失,因而紛紛提款逃離),以及在瑞士政府支援下瑞信銀行被其競爭對手瑞銀集團(UBS)收購,均動搖了市場信心,導致兩國當局採取了重大的應急響應措施。
我們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顯示,隨著央行快速加息以遏制通脹,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面臨的風險已經上升。從過去的情況看,央行大力度加息之後往往會帶來金融體系薄弱問題暴露的壓力。
IMF擁有評估全球金融穩定的職能。其指出,金融機構的監管和處置都存在著不足。此前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曾警告稱,當利率上升時,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將面臨壓力。
現在不同於 2008 年
儘管銀行業的動盪增加了金融穩定風險,但是其根源與全球金融危機不同。從今天的角度來看,2008年之前大部分銀行的資本金都過於不足,所持流動資產匱乏,同時也面臨更高的信用風險。除此之外,金融體系還普遍存在著過多的期限和信用風險轉換的問題,同時金融工具的複雜程度也較為顯著。並且風險資產主要由短期貸款提供資金。由於系統高度相關,一些銀行的問題快速擴散至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其他實體。
近期的金融市場動盪與此不同。銀行系統有更多的資本和資金以應對不利衝擊,表外實體的問題也已得到解決,全球金融危機後更為嚴格的監管遏制了信用風險。這次金融動盪的癥結在於:利率急遽增長,而同時尚未準備好應對利率上行的金融機構在快速擴張。
同時,我們發現,小型機構的問題會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的信心,這在持續的高通脹繼續造成銀行資產損失的情況下尤為明顯。因此,可以認為當前的混亂局面與上世紀80年代的儲貸危機及導致伊利諾伊州大陸國民銀行和信託公司破產的事件異曲同工。該公司倒閉事件曾是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銀行倒閉事件。這些機構的註冊資本較低,存款也不夠穩定。
日益增長的威脅
最近,銀行股因為行業困境而出現下跌,這種情況導致銀行的融資成本上漲,同時還可能影響到貸款的降低。同時,金融環境整體並未明顯收緊,與去年10月相比仍然寬鬆。股票估值仍然過高,這在美國尤為明顯。企業信用利差小幅擴大,這在很大程度上被較低的利率所抵消。
這就使得投資者保持了相當樂觀的態度,預計通脹將在後續不大幅加息的情況下得到緩解。儘管市場參與者普遍預測到經濟衰退出現的機率很高,但他們認為經濟可能會僅面臨程度較小的衰退。通脹加速可能對這種樂觀觀點造成挑戰,引發投資者重新評估未來利率路徑,並導致金融環境的突然緊縮。這將使金融體系再次承壓,進而削弱金融基石——“信心”。銀行和非銀行機構的資金可能會迅速消失,而恐慌情緒可能會蔓延,社交媒體和私人聊天群則可能擴大其效應。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體系中快速增長的一個部分——也可能面臨與經濟放緩相關的信用風險的惡化。例如,某些房地產基金的資產估值已大幅下降。
截至目前,新興市場的銀行股幾乎未受到美歐銀行業不穩定的波及。雖然一些貸款機構受到利率上升的風險,但其影響有限。這些機構通常持有信貸質量較低的資產,而且部分銀行的存款保險範圍較窄。除此之外,也有許多評級較低的新興市場和前沿經濟體,它們因高主權債務脆弱性而面臨壓力,這有可能對其銀行業帶來溢位效應。
量化風險
我們的“在險增長”評估指標(用於評估金融動盪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潛在風險)表明,明年全球產出收縮1.3%的風險約為1/20。如果金融環境持續緊縮,GDP下滑2.8%的可能性也為1/20。這將導致大多數新興市場企業和主權融資利差擴大,股票價格下跌,貨幣將貶值。
堅定的政策
政策制定者應果斷行動維護信心,以應對高風險金融穩定挑戰。
必須立即解決金融監管方面的漏洞,增強國家處置機制和存款保險計劃。央行在嚴峻的危機管理情況下可能需要加大對銀行和非銀行機構的資金支援。
這些工具將有助於中央銀行維持金融穩定,進而使貨幣政策更專注於實現物價穩定的目標。
當金融部門陷入困境時,可能會對更廣泛的經濟產生嚴重影響,這時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調整貨幣政策來支援金融穩定。如果發生上述情況,政策制定者應該明確傳達其將在金融壓力減輕後儘快將通脹拉回目標水平的堅定決心。
本文作者
Tobias Adrian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融顧問
兼貨幣和資本市場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