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重點必須轉向修復公共財政和改善中期增長前景。

烏雲開始散去。全球經濟開始進入實現軟著陸的最後階段,通脹穩步下行,增長得到鞏固。但經濟擴張的步伐仍然緩慢,未來可能會出現動盪。

去年下半年,由於需求和供給因素支撐了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全球經濟活動呈現出韌性。在需求方面,儘管貨幣環境緊縮,但私人和政府支出增強,維持了經濟活動。在供給方面,儘管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再度加劇,但勞動力參與率的提高、供應鏈的修復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都起了有益的作用。

這種韌性將延續下去。根據我們的基線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穩定在3.1%,較我們去年10月的預測值上調0.2個百分點,明年增速將小幅升至3.2%。

但仍存在重要的分化。我們預計美國增長將放緩,緊縮貨幣政策仍在對經濟產生影響;歐元區在2023年面臨挑戰,當時能源價格高漲和緊縮貨幣政策限制了需求,目前預計其經濟活動將略有回升。其他很多經濟體繼續表現出很強的韌性,巴西、印度和東南亞主要經濟體的增長正在加速。

通脹持續下降。除阿根廷外,全球總體通脹今年將降至4.9%,較我們去年10月的預測值(也不包括阿根廷)下降了0.4個百分點。核心通脹(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也呈下降趨勢。發達經濟體今年的總體和核心通脹平均約為2.6%,接近央行的通脹目標。

隨著前景改善,風險已經減輕並處於平衡狀態。從上行方面看:

通脹的下降速度可能比預計的更快,特別是如果勞動力市場緊張程度進一步緩解、短期通脹預期持續下降,從而使各國央行能夠更早放鬆政策。

各國政府宣佈的2024-2025年財政整頓措施可能會推遲,因為今年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球選舉年,許多國家面對的要求擴大公共支出的呼聲日益高漲。這可能會提振經濟活動,但也會刺激通脹,並導致今後更有可能發生擾動。

展望未來,人工智慧的快速進展可能會促進投資並推動生產率快速增長,儘管這對勞動者來說構成了一個重大挑戰。

從下行方面看:

地緣政治局勢再次升級(尤其是中東地區),可能導致大宗商品和供應鏈受到新的干擾。亞歐間的運輸成本因紅海襲擊而大幅上漲,改變了非洲周邊貨物的運輸路線。儘管目前擾動尚屬有限,但局勢依然不穩定。

核心通脹有可能會持續更久。商品價格仍然維持在歷史水平的高位,相對於服務價格。調整可能透過服務部門的通脹以及整體經濟的通脹持續更長時間來實現。工資趨勢,尤其是歐元區談判工資仍在上漲,可能會加劇價格壓力。

市場對於很快降息的前景似乎過於樂觀,如果投資者重新評估他們的觀點,長期利率有可能上升,給政府帶來新的壓力,要求政府更迅速地進行財政整頓,這可能會對經濟增長產生拖累。

政策挑戰

在通縮改善、經濟穩定發展的背景下,現階段正是評估現狀和展望未來的時刻。我們的分析指出,最近的通縮趨勢主要是受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下降的影響,而非經濟活動減縮造成的。

因為貨幣緊縮一般會透過抑制經濟活動來產生影響,所以關鍵問題是,貨幣政策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呢?回答是,貨幣政策透過另外兩種途徑起作用。首先,迅速收緊政策可以幫助民眾和企業相信高通脹不會長時間持續。這樣做可以阻止通脹預期繼續上升,有助於控制工資增長的速度,並減少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的風險。另外,各國採取收緊政策的行動出現了罕見的同步性,這減少了全球能源需求,進而直接降低了整體通脹。

儘管存在不確定性,各國央行目前面臨著雙重風險。央行必須謹慎放鬆政策,以免損害他們辛苦建立的聲譽並導致通脹加劇。然而,在建築業等對利率敏感的行業,有跡象表明,壓力正在增加,同時貸款活動也明顯減少。幾個經濟體已經開始及時推動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因為通脹正在穩步下降。如果不能及時恢復政策常態,經濟增長將受到損害,通脹可能降到目標水平以下。

據我看來,在美國,通脹似乎主要是由需求所推動,所以需重點關注第一種風險。然而在歐元區,能源價格上漲對其影響較大,所以需更多地處理第二種風險。在這兩種情況下,實現軟著陸可能都不容易。

我們所面對的主要難題是應對不斷增加的財政風險。在經歷了疫情和能源危機之後,許多國家都面臨著更高的公共債務水平和借款成本。降低公共債務和赤字將為我們應對未來的衝擊提供更多空間。

考慮到能源危機已經過去,各個國家應當立即開始取消目前仍在實施的旨在應對能源價格上漲的財政措施。然而,仍需要採取更多措施。面臨的風險是雙重的。最迫切的風險是各個國家行動不足。財政脆弱性將不斷加劇,直到財政危機的風險迫使各國付出巨大代價,實施突然而破壞性的調整。一些國家已經面臨這種風險,即為了讓市場信任政府的財政清廉,採取了過多、過快的行動。這可能對經濟增長前景造成損害,也會使應對氣候轉型等迫在眉睫的財政挑戰變得更加艱難。

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是,穩妥地實施財政整頓,而第一步顯得十分重要。僅僅給出未來調整的承諾是不夠的。在推進第一階段整頓的同時,還應建立一個經過改進並有效執行的財政框架,以確保今後的財政整頓工作既有充足的規模又具備可信度。隨著貨幣政策的逐步寬鬆和經濟增長的恢復,採取更多行動將變得更加容易。我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新興市場一直以其韌性而聞名,增長表現超過預期,外部環境穩定,這主要歸功於貨幣和財政框架的改善。不過,各國政策的分化可能導致資本外流和貨幣波動。因此,各國應根據我們的全面政策框架加強緩衝措施。

除了財政整頓之外,重點應該重新關注中期增長。根據我們的預測,明年全球經濟增長僅達到3.2%,仍然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為了應對全球面臨的諸多結構性挑戰,如氣候轉型、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生活水平,各國需要加快步伐。

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發現進行改革以解決經濟活動面臨的主要限制,例如治理、商業監管和對外事務的改革,有助於釋放生產力增長的潛力。此外,各方應採取措施減輕地緣經濟分裂的影響,比如消除不同地緣政治集團之間貿易壁壘,包括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的低碳技術領域,這也將推動更強勁的經濟增長。

我們需努力促進我們的經濟更大程度上的互聯互通,以解決我們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多邊合作仍是解決全球性挑戰的最佳途徑,我們對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表示歡迎(如最近將IMF的永久資源增加50%)。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