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混亂的2020年之後,全球經濟最終正從新冠疫情最糟糕的階段中復甦,但各個地區和國家的復甦前景存在顯著差異,而這僅僅發生在仿如休克的“失去的一年”之後。如果各國央行未能採取空前的政策措施,如果政府未能出臺財政措施提供支援,全球經濟本會遭受更嚴重的創傷。

全球市場正關注著當前美國長期利率的上升,擔憂利率持續快速上升可能導致融資環境收緊,進而損害增長前景。自2020年8月以來,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上升約1.25個百分點,在2021年4月初達到約1.75%,恢復至2020年初疫情前的水平。

好訊息是,美國利率水平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疫苗接種前景改善以及經濟增長和通脹的走強。名義和實際利率均有所上升,名義收益率的升幅更大,這表明市場隱含的通脹水平(名義收益率與通脹掛鉤國債的收益率之差)正在回升。允許出現溫和的通脹是寬鬆貨幣政策的一個預想目標。

壞訊息是,利率上升可能反映出貨幣政策未來路徑的不確定性,以及投資者對美國當局增發國債為財政擴張融資的可能擔憂——期限溢價(對投資者承擔利率風險的補償)的飆升反映了這一點。市場參與者開始關注美聯儲削減資產購買的時點,這可能推升長期利率和融資成本,從而引發融資環境收緊,尤其是在風險資產價格下跌的情況下。

全球性影響

需要澄清的是,從歷史來看,全球利率仍保持在較低水平。但利率的調整速度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正如我們今年所經歷的那樣。資產一般使用相對定價,且每種金融資產的價格(從簡單的按揭貸款到新興市場債券)都與美國基準利率直接或間接相關。隨著今年利率持續快速走高,波動性也有所上升,此類波動存在進一步加劇的風險。

如果美國的利率突然意外上升,都可能導致融資環境收緊,因為投資者會轉入“減少風險暴露、保護本金”的模式。這可能是市場對風險資產價格的一個擔憂。金融市場的某些行業似乎存在價值高估,且一些部門的脆弱性正在進一步加劇。

截至目前,全球融資環境總體上仍維持寬鬆。但在經濟復甦遲緩、疫苗接種進度滯後的國家,其經濟可能還沒有為融資環境收緊做好準備。政策制定者可能被迫使用貨幣和匯率政策來抵消任何潛在的融資環境收緊。

儘管歐洲國家和其他國家的政府債收益率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升幅均不及美國;最值得擔憂的是新興市場,因為其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可能快速轉變。鑑於很多上述國家都存在著大量的外部融資需求,全球融資環境急劇收緊可能危及其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新興市場的證券投資流動近期出現波動,提醒我們此類流動存在脆弱性。

滿足未來的需求

儘管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且進口大規模下降也在總體上使原本嚴重的對外失衡問題不再那麼突出,但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未來可能面臨挑戰,尤其是在通脹上行和借款成本持續攀升的情況下。新興市場的本幣收益率已經顯著上升,這主要是期限溢價上升的結果。我們估計,美國期限溢價上升100個基點,會使新興市場的期限溢價平均上升60個基點。很多新興市場今年存在大規模融資需求;當其在未來數月中進行債務再融資併為大規模財政赤字融資時,將會面臨利率上行的風險。經濟疲弱的國家(例如因疫苗獲取渠道有限)也可能面臨證券投資外流。對於很多前沿市場經濟體,考慮到其債券市場融資渠道受限,其能否獲得融資仍是一個主要擔憂。

隨著各國調整政策以戰勝疫情,主要央行需要謹慎溝通政策計劃,防範金融市場出現過度波動。新興市場可能須考慮制定政策措施,以應對國內融資環境的過度收緊。但在利用貨幣、財政、巨集觀審慎、資本流動管理和外匯干預措施時,它們必須關注政策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的經濟狀況和融資環境。

當局仍需繼續提供政策支援,但也須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應對脆弱性並保護經濟復甦勢頭。政策制定者應該為修復資產負債表提供支援,如改進不良資產管理。新興市場應將重建緩衝作為一項重點政策,以做好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再定價和資本流動逆轉。

隨著全世界開始走出新冠疫情,政策制定者將繼續經受考驗,包括經濟復甦不同步且出現分化,貧富差距擴大,以及預算受限但融資需求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時刻做好準備,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時期為成員國的政策工作提供支援。

Tobias Adrian 是IMF金融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他領導開展了IMF關於金融部門監督和能力建設、貨幣和巨集觀審慎政策、金融監管、債務管理以及資本市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