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數字金融平臺成為執行交易的主要工具。因此,確保所有消費者和小企業都能使用關鍵性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響應型金融系統未來理事會新發布的一份白皮書顯示,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利用創新技術,塑造公共政策以實現金融普惠。
金融技術為銀行和初創企業指明瞭提供多種類服務,滿足客戶需求的新路徑。雖然我們看到一些市場已經在金融普惠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這種進步是不平衡的,全球各地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理事會的對話集中在6個重點領域,我們對數字化金融包容性以及數字資產和淨零在我們的討論中占主導地位感到震驚。這種數字化的轉變為整個金融系統的多方利益相關者提供了眾多機遇。以下,我們將重點討論三個方面的機遇。
數字身份證是我們數字未來的催化劑
金融技術,或稱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迅速填補傳統銀行體系中金融服務市場的空白。個人和企業的數字識別系統為數字金融服務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全世界現在約有17億成年人還未獲得這些服務。此外,有效的數字基礎設施和新的支付流程不僅將惠及那些沒有銀行賬戶的人,也將惠及貧困社群,也將確保電子商務和貿易融資領域的可持續創新,提供更廣泛的獲取方式。
數字經濟中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需要創新框架的結合,以建立資料交換和管理的信任。進一步發展需要私營機構與公營機構緊密合作,制定並在當地實施數字化智慧監管。在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內,適配數字金融服務和跨境貨幣支付的監管機制可有助於經濟增長,以及數字銀行和數字支付的持續改進。
支援中小型企業復甦
中小企業是全球經濟的支柱,也是當地社群經濟的支柱。它們創造就業機會,建設社群,促進機會,促進創新、競爭和多樣性發展。儘管新肺炎疫情給小企業帶來災難性影響,但數字工具可以為它們提供一條復甦之路。
數字商業工具可使中小企業更容易接觸本地及海外客戶,並在面對大型電子商業平臺能保持競爭力。金融機構進行的替代性信貸評估為中小企業提供了獲得急需資金的新方法。金融機構可通過設立數字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支援,實現其對客戶的全面接觸,並通過提供無縫跨境支付系統和資料處理服務,為客戶提供針對性優惠和特殊激勵。
強化數字投資服務的獲得渠道
清華大學金融學院的一項案例研究發現,數字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期給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國資產管理公司採用並運用網際網路技術,覆蓋此前在銀行網路購買產品的新客戶。這些公司在購買金融產品後,亦加強了數字服務,與客戶保持互動。
在中國,疫情期間,私人投資者和數字金融服務機構之間的互動顯著增加(圖1顯示消費者數字理財比率的變動)。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改變了金融業的運作規則,一旦投資者感受到數字金融服務的輕盈高效,他們的行為會向好改變。投資者可能會發現,與傳統金融產品相比,數字理財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額外的優勢,如更有效的服務、較低的交易成本和更個性化的客戶體驗。
然而,儘管實施規模迅速擴大,但這一新模式仍存在挑戰,投資者指導是其中之一。數字服務供應商必須尋找更具創新性的方法來引導客戶瞭解他們提供的產品。隨著個人投資者在使用投資產品方面變得更加嫻熟,這些供應商還要為他們提供持續的指導服務。
總的來說,經濟復甦和金融普惠將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數字工具和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來確保所有人都能公平和公正地獲得金融服務。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