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經濟增長前景減弱和貨幣政策收緊,當局必須審慎地管理債務和執行財政政策。
在經歷了 70 年來最大幅度的下降之後,全球債務於 2021 年仍然高於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這凸顯了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
根據最近更新的 IMF 全球債務資料庫,2021 年公共和私人部門債務總額已減少至相當於全球 GDP 的 247%,較 2020 年的峰值下降了 10 個百分點。但若以美元計算,全球債務持續上升(儘管增速大幅放緩),去年達到了創紀錄的 235 萬億美元。
根據我們的獨家統計(自 2016 年以來每年釋出),私人部門債務率(包括非金融企業債務和家庭債務)下降了 6 個百分點至 GDP 的 153%,由此推動了總體債務下降。我們的資料資料顯示,公共債務率下降了 4 個百分點至 GDP 的 96%,為幾十年來的最大降幅。
債務率之所以出現異常大幅的變化,原因在於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和隨後迅速上升的通脹。儘管如此,2021 年底全球債務率仍比疫情前高出近 19%,這給全世界的政策制定者帶來了挑戰。
國家之間存在差異
然而,不同國家組的債務形勢存在顯著差異。
發達經濟體的債務降幅最大,2021 年私人和公共部門債務的降幅雙雙達到 GDP 的 5%,抵消了 2020 年債務增幅的近三分之一。
新興市場(不包括中國)2021 年債務率的下降幅度幾乎達到 2020 年債務率升幅的 60%,其中,私人部門債務的降幅大於公共債務。
由於私人部門債務增長,低收入發展中國家 2021 年的總債務率繼續上升。
全球債務波動的原因
全球私人和公共部門債務之所以出現如此異常的波動,主要有三個原因:
經濟增速大幅波動。新冠疫情之初的經濟衰退導致 GDP 顯著下降,於是 2020 年債務率急劇上升。隨著各經濟體渡過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其 GDP 實現強勁反彈,促使 2021 年的債務率下降。
通貨膨脹率高企且更不穩定。在新冠疫情的第一年,通貨膨脹率也大幅下降。2021 年,物價大幅上漲,多國通脹下行趨勢出現逆轉。2020 年和 2021 年,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同向移動:產出下降時通脹下降,產出上升時通脹上升。這些因素造成名義 GDP 大幅波動,從而引起負債率的變化。
經濟衝擊妨礙政府、企業和家庭預算。不穩定的經濟環境也透過預算對債務造成了巨大影響。鑑於經濟衰退和政府對個人和企業的大力支援,債務和赤字在 2020 年大幅提高。2021 年,財政赤字下降,但仍高於疫情前水平。
一些國家的例子說明了這些影響。在巴西、加拿大、印度和美國,經濟復甦和通脹上升使債務率降低了 10 個百分點以上,但鑑於政府和私人部門的融資需求,實際債務下降幅度較小。在其他國家,公共債務提高是由於名義 GDP 增長不足以彌補鉅額赤字。
更普遍地說,經濟復甦使各國的公共債務率降低了 2% 至 3.5%(在發達經濟體中更多),而通脹也下降了 1.5 到 3 個百分點(在新興市場中更為明顯)。另一方面,財政赤字推動公共債務增長約佔 GDP 的 4.5%,且各國差異很大。
各國的應對之道
如果經濟前景繼續惡化,借貸成本進一步上升,高負債將變得越來越難以管理。到 2022 年,高通脹仍有助於降低債務率,特別是在赤字接近疫情前水平的國家。
然而,“通脹意外”(即價格水平偏離預期)帶來的債務形式緩解和經濟臨時增長的反彈不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如果通脹居高不下,工資等支出就會提高,投資者在向政府和私人部門貸款時會要求更高的通脹溢價。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增長前景轉弱,貨幣政策收緊,政策制定者必須謹慎管理債務和執行財政政策。債券市場的近期發展表明,投資者對宏觀經濟基本面惡化和財政儲備緩衝的有限更加敏感。
各國政府應採取有助於減少通脹壓力和中期債務脆弱性的財政戰略——例如,遏制支出增長——同時在關鍵領域予以保障,其中包含支援那些受生活成本危機影響最嚴重的人。這也對中央銀行有利,使其能夠以相對較小的加息幅度達到其目標。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期,對長期穩定的信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本文作者
Vitor Gaspar
IMF 財政事務部主任
Paulo Medas
IMF 財政事務部處長
Roberto Perrelli
IMF 財政事務部財政政策和監測處高階經濟學家
編輯整理: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