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經濟學

HowieLee59發表於2018-07-10

所謂“奈飛經濟學”,是一種讓使用者在網上訂閱視訊內容的科學。

——《經濟學人》

是什麼令奈飛(Netflix)從一家DVD租賃公司,一躍成為西方的五大網際網路巨頭之一?它如何影響並改變了電影、電視、流媒體行業?《經濟學人》定義的“奈飛經濟學”概念,為你解答了這些問題。

今天的議題分為三個部分:

  • 為何會誕生“奈飛經濟學”概念?
  • 是什麼構成了“奈飛經濟學”?
  • 它為影視、流媒體行業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每家成功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祕訣。

蘋果公司的設計理念、亞馬遜的飛輪效應,相信你一定耳熟能詳了。但說起流媒體巨頭奈飛公司(Netflix)的核心競爭力,好像不太容易找到一個詞來概括。

這次《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文章,專門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叫做“奈飛經濟學”(Netflixonomics)。所謂“奈飛經濟學”,《經濟學人》把它定義為,一種讓使用者在網上訂閱視訊內容的科學。

The science of getting people to subscribe to television on the internet.

這個定義,也充分體現了奈飛的競爭力。

《經濟學人》用了兩篇文章的篇幅,幫我們梳理了奈飛的商業邏輯、定義了令奈飛成功的的“奈飛經濟學”究竟是什麼,還分析了奈飛正在如何影響電影、電視和流媒體這三個行業。

| 為何會誕生“奈飛經濟學”概念?

《經濟學人》雜誌之所以提出“奈飛經濟學”這個概念,是因為在如今的西方世界,奈飛取得的成就實在太可怕了,奈飛的商業模式已經自成一體,足以用一個專有詞彙來命名了。

我們們中國人習慣用一些很順口的叫法,來稱呼網際網路巨頭,比如BAT、百度、阿里、騰訊、TMD、頭條、美團和滴滴,其實在西方世界也有類似的叫法,叫“FAANG”,它指的分別是Facebook, Amazon, Apple, Netflix和Alphabet(Google重組後的公司)。

這五家網際網路巨頭的崛起速度,用“凶猛”二字來描述,一點都不為過。再加上英文fang這個詞的意思本來就是蛇的毒牙,所以用來作為五大巨頭的簡稱,再合適不過了。

在這五大巨頭裡,奈飛算是相對比較低調的,口碑也很不錯,但說起奈飛在流媒體領域的實力,真的只能用“可怕”來形容。

我們接下來就看看,奈飛究竟做得有多成功呢?

先說商業資料。十幾年前,奈飛還是一家DVD租賃公司,是標準的“夕陽產業”,而十來年後,它搖身一變,成了一家市值高達1700億美元的流媒體巨頭,並在今年5月超越了迪士尼的市值。

2018年,奈飛投入線上視訊內容製作的預算,規模達到120億至130億美金,在這個地球上,除了體育內容之外,奈飛是在流媒體領域的內容上投入最多的公司,比任何電影製片廠和電視內容提供商都要多。

比如說,今年華納電影公司計劃製作的電影是23部,迪士尼會製作10部,而奈飛計劃製作82部電影。

這還僅僅是電影哦,電視領域更誇張——奈飛將要製作700種不同品類的電視節目,包括連續劇、脫口秀、紀錄片、兒童節目等等。

再從製作上來看,奈飛已經有足夠的實力來吸引影視大腕加盟了,比如火遍全球的美劇《紙牌屋》,就是奈飛與好萊塢大導演大衛·芬奇合作的,其他的合作伙伴包括沃卓斯基姐妹、科恩兄弟等,也都是頂尖大導演;今年奈飛還請出了美國國寶級脫口秀主持人大衛·萊特曼,他一場脫口秀的價格同達200萬美元;此外,就連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夫人,也將出任奈飛新節目的主持人或製作人。

而在內容分發領域,奈飛的資料也極其漂亮,它的業務擴充到了全世界21個國家,光是今年一季度,奈飛全球新增的訂閱人數就達到了740萬,總訂閱使用者數量達到了1.25億。

那麼,奈飛取得令人讚歎的成功,靠的是什麼?

| 是什麼構成了奈飛經濟學?

經濟學人把“奈飛經濟學”(Netflixonomics),定義為“一種讓使用者在網上訂閱視訊內容的科學”。“奈飛經濟學”的核心,其實就是抓住了兩個關鍵:巨大且不斷更新的內容庫、以及通過大資料,對使用者喜好做出精準的定位。

奈飛是怎樣實現這兩點的呢?

首先,全力做內容,擴大內容庫。奈飛非常清楚,視訊這個領域,是一個贏者通吃的遊戲,每個人用來娛樂的時間是有限的,在奈飛的視訊內容上多花時間,就意味著在電視機、電影院和其他視訊網站上花的時間就少了。

進一步說,只要奈飛的內容足夠好,使用者就不會往其他地方跑。所以,奈飛才敢這麼拼命地往內容製作上砸錢,擴大自己的內容庫。

而內容製作成本的大幅提高,又進一步壓縮了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這一點和奈飛的“擴大內容庫”戰略是緊密相關的。

要知道,奈飛拍一部原創劇,動不動就是1億到3億美金的投入,一般公司根本就玩不起。以至於有好萊塢製片人沮喪地說:“奈飛這是故意要搞垮我們啊”。

其次,利用大資料,精準定位使用者的喜好和需求。奈飛按使用習慣將使用者分類,設定了2000個分類標籤,通過這些標籤為使用者推送內容,確保使用者看到的,是符合他們口味和需求的內容。即便是一些貌似很小眾的內容,在奈飛的平臺上,也能很精確地找到它的目標受眾,這就解決了小眾和大眾的矛盾。而這種做法帶來的額外好處,就是使得使用者的滿意度和品牌忠誠度更高了。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奈飛的盈利模式還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就是口碑。因為Facebook和谷歌都靠廣告盈利,所以免不了有假新聞,會打攪使用者,甚至還會洩露使用者的隱私。但奈飛走的是訂閱模式,既沒有廣告,也不會洩露使用者隱私,這種對於大資料的使用方式,讓奈飛在FAANG五巨頭裡,拿到了最好的口碑。因此,當tachlash風潮席捲網際網路行業的時候,奈飛也是唯一沒有受到牽連的。

總之,奈飛的目標,是要提供一種讓使用者隨時隨地、想怎麼看就怎麼看的視訊服務。它的核心是,做到兼具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既符合使用者的個人口味,又能在全球市場上獲得歡迎。通過“奈飛經濟學”,奈飛達成了兩對看似矛盾的目標——既深又廣,既小眾又大眾

這就是《經濟學人》定義的“奈飛經濟學”的真正含義。

“奈飛經濟學”給奈飛公司帶來的,是一種非常全面的優勢。根據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的預計,到2026年,奈飛在全球的使用者會達到3億,按照每人每月15美元的訂閱費用來計算,奈飛的市值將會高達3000億美金。

| 奈飛為電影、電視和流媒體行業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經濟學人》說,“奈飛經濟學”不僅讓奈飛公司一飛沖天,同時還對電影、電視和流媒體行業進行了革命性的塑造。簡單來說,就是這三個在娛樂領域裡的不同分支,在奈飛經濟學的推動下,開始逐漸朝著同一個模式發展了。

這種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呢?

其實在流媒體入局之前,美國的電影和電視行業都漸漸開始衰敗了。在1940年代初,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年會買超過20張電影票。但到了2016年,北美18至24歲的觀眾,平均每年只買6.5張電影票;從2002年到2017年,北美地區的電影票房,萎縮了20%,預計還會繼續萎縮下去。

傳統的大牌電影公司日子都不好過,米高梅2005年被索尼收購、環球影業2011年被美國有線電視網路巨頭康卡斯特公司收購,最近剛傳出訊息,21世紀福克斯將被迪士尼以71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電視行業的情況也差不多。根據尼爾森公司的統計資料,如今美國12至24歲的青少年電視觀眾,跟2010年相比少了一半,25至34歲的觀眾數量減少了40%。2017年第四季度,電視業的淨利潤下滑幅度達到了12%,就連最受歡迎的ESPN體育臺,從2011年開始,每年的收視人數也下降了10%以上。

為了提振收視率,電視行業一直在努力提升內容水準和視聽體驗,試圖挽回一部分使用者,但這種做法卻引發了電影行業的進一步萎縮。暢銷書《流行製造者》的作者德里克·湯姆森,之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過一篇文章,他認為,未來電影院將會消失。

而自從2013年以來,隨著以奈飛為代表的線上流媒體業務急速躥升,逼得電影和電視行業不得不做出改變。

以好萊塢影視業的龍頭老大迪士尼為例,它原來只是把奈飛作為自己的一個內容分發渠道,2016年9月,迪士尼還把自家新電影的流媒體獨家放映權賣給了奈飛,可去年8月迪士尼就宣佈這項協議將在2019年結束,以後不再續約。原來,迪士尼要開始專心打造自己的線上流媒體業務,以抗衡奈飛對線上渠道的蠶食。

而上個月,美國的電信巨頭AT&T被獲准收購時代華納集團後,時代華納旗下著名的HBO,也就是製作《權力的遊戲》《西部世界》的那家電視臺,也加快了流媒體化的步伐。

不僅是影視行業在聯合起來抵擋奈飛的攻勢,其他流媒體行業內的公司,也是拼了命要追趕奈飛的步伐。Hulu今年會投入25億美金用於線上內容製作,亞馬遜今年在內容製作上也將投入40億美金,貝佐斯親口說,他的目標是要製作出像《權力的遊戲》這樣的高水準內容,為此亞馬遜花了2.5億美金,買下了《指環王》的電視製作權。而蘋果公司也正加快佈局,要進入流媒體領域,就連Youtube都在想辦法與奈飛抗衡。

原因很簡單,根據“奈飛經濟學”,贏者通吃,一旦使用者被奈飛吸引走了,你想再搶回來,可就難了。

如果說,之前電影、電視、流媒體三個行業,是在各自的軌道和渠道中競爭,而奈飛卻掀起了一場橫跨三大領域的“時間爭奪戰“,它不但給三個行業同時帶來了壓迫感,也促使他們不得不在未來探索新的模式,來奪回不斷流失的使用者時間。

| 總結

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奈飛公司用短短十餘年的時間一飛沖天,靠的是在內容上一擲千金的投入、對使用者喜好的精準定位、加上沒有廣告的商業模式,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奈飛經濟學”,《經濟學人》用這個概念,幫我們準確地定義了奈飛公司的核心優勢。

今天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羅振宇老師在跨年演講中提到的“時間戰場”概念——時間會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這一點,在電影、電視和流媒體的行業競爭上,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資源來源:

刊物:
*The Tech Giant Everyone is WatchingThe Economist,2018. 6. 30
*Netflixonomics, The Economist,2018. 6. 30
*How Does Netflix Make So Much Money?,  by Taimur,Medium,2018.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