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表的文章指出,新冠疫情使新興經濟體銀行持有的政府債務達到創紀錄水平,增加了公共部門財政壓力給金融穩定帶來威脅的可能性。當局應迅速採取行動,儘量降低這種風險。
文章表示,世界各國政府已大幅增加開支,幫助家庭和企業抵禦疫情的經濟影響。隨著政府通過發債來彌補預算赤字,公共債務也不斷增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釋出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第二章指出,去年新興經濟體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平均已上升至創紀錄的67%。
這些債務中的大部分是由新興經濟體的銀行提供的融資。2021年,新興經濟體銀行持有的政府債務在其資產中的比重已創下了17%的新紀錄。在部分經濟體中,政府債務已達到銀行資產的四分之一。其結果是:新興經濟體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銀行獲得融資,而這些銀行也嚴重依賴其政府債券作為投資——它們可將其作為抵押品,以便從央行獲得資金。
主權債務與銀行之間的關係
文章表示,如果政府財政面臨壓力、政府債的市場價值下降,那麼大量持有主權債務的銀行將會蒙受損失。這可能會迫使銀行減少對企業和家庭的貸款,從而給經濟活動造成壓力。隨著經濟放緩和稅收收入減少,政府財政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進一步擠壓銀行。
“主權-銀行聯絡”可能產生一種自我強化的負反饋迴圈,最終可能迫使政府違約。這一現象也有一個專門的名稱——“末日迴圈”。其曾於1998年在俄羅斯發生,2001至2002年在阿根廷發生。
風險增大
現在,新興市場經濟體比發達經濟體面臨的風險更大,原因有二。一是與疫情前的趨勢水平相比,新興市場經濟體比發達經濟體的增長前景更加疲弱,政府支援經濟的財政空間也更小;二是外部融資成本普遍上升,因此政府將不得不承擔更高的借款成本。
什麼會引發一國出現“末日迴圈”?在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以及俄烏衝突引發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如果全球融資環境急劇收緊並導致利率上升和新興市場國家匯率走弱,則可能削弱投資者對新興經濟體政府償債能力的信心。國內衝擊,如經濟意外放緩,也可能產生同樣的影響。
風險渠道
《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第二章還概述了政府和銀行部門之間風險傳導的其他兩個潛在渠道。
其中的一個渠道與政府為面臨壓力的銀行提供支援的安排有關,如存款保險。政府財政壓力可能會損害這些保障安排的可信度,削弱投資者信心,並最終損害銀行的盈利能力。陷入困境的銀行將不得不尋求政府救助,而這又會進一步加大公共部門的財政壓力。
另一個渠道則通過更廣泛的經濟來傳導風險。如果公共財政遭受打擊,可能會推高整體經濟中的利率,損害企業盈利能力,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這反過來又會限制銀行向家庭和其他企業客戶貸款的能力,從而抑制經濟增長。
穩健的財政,銀行的抗風險能力
文章表示,經濟復甦緩慢意味著政府應該繼續依靠支出來支援增長。但隨著發達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開始迴歸常態,發達經濟體的資金回報率不斷上升,這可能會降低新興市場債務的吸引力,並給其借款成本帶來上行壓力。因此,需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以避免“主權-銀行聯絡”得到進一步強化。政府還可以通過制定可信的中期赤字縮減計劃來增強投資者對自身財政信心。
文章指出,通過保護吸收損失的資本緩衝來增強銀行業的抗風險能力也很重要。考慮到經濟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可限制銀行以派息和股票回購的方式向股東分配資金,從而實現保護資本緩衝的目的。此外,當監管寬容政策撤銷後,可能有必要進行資產質量審查、為資本的充足水平提供指導,從而確定隱藏損失的數量,並識別出薄弱銀行。
文章表示,政策制定者應該採取多種應對措施作為解決方案,以降低發生金融或經濟危機的風險。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