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新冠疫情在全球部分地區的惡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8%,2022年將增長4.9%(與2021年7月《世界經濟展望》更新預測相比,2021年的預測值被下調了0.2個百分點)。能否獲得疫苗已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一個主要斷層線,其將各國劃分為兩類:一類的經濟活動有望進一步恢復正常(主要是發達經濟體),另一類則因疫情的捲土重來,導致住院和死亡人數持續上升。2022年以後,全球的中期經濟增速預計將放緩至約3.5%。儘管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當前的通脹上行預計是暫時性的。
與2021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的預期值相比,亞洲2021年的增長前景下降了1個百分點以上,降至6.5%,因為疫情進入了一個新的爆發週期。隨著疫苗接種的加速,希望該地區2022年的增長率將略高於此前的預期。儘管亞太地區仍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但亞洲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反映出它們在疫苗接種率和政策支援方面的差異;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中期產出水平仍將低於疫情前的趨勢水平。未來的風險趨於降低。主要原因包括對疫情發展趨勢的不確定性,疫苗對變種毒株的效力減弱、供應鏈的擾動,以及在各國現有金融脆弱性的情況下,美國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可能給全球帶來的金融溢位效應。
國家當局應根據形勢發展調整政策,加大疫苗接種力度,繼續提供巨集觀經濟支援,提高政策相關性(如果政策領域允許),並加快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廣泛接種疫苗是當務之急,因為疫苗接種的延遲和獲得疫苗的機會不均等正在使經濟復甦變得更困難。此外,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和全球價值鏈的干預加劇了通貨膨脹,影響了增長前景。如果經濟復甦的動力減弱,當局則須進一步延續寬鬆的政策立場,而這又需要謹慎的金融監管來維持金融穩定。財政政策必須繼續支援經濟復甦,但不得超過中期預算框架,以保持政策的可信度。當復甦勢頭超過預期或通脹預期增加時,各國央行應做好迅速行動的準備。當局必須大力推動社會保障政策,推動結構改革,增加對數字和綠色部門的投資,以提高生產率,也是為在疫情中遭受長期影響的學齡兒童和勞動者創造公平的機會。
本期《地區經濟展望》基於兩項研究,同時側重於實現強勁持久經濟復甦所需的重要工作。第三章討論了新關疫苗接種進展的決定因素,並定量研究了疫苗接種對健康和經濟效益的影響。研究表明,疫苗接種進展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2020年疫情的嚴重程度、採購戰略、本國生產能力、民眾接受程度,以及衛生基礎設施的質量。本章提供的新實證證據表明,快速普及疫苗接種可以顯著促進經濟活動,其影響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疫苗接種率的提高而增加。如果一個國家正在遭受嚴重的疫情,並且正在採取措施預防,那麼疫苗接種的健康效益將更加顯著。本章對疫苗溢位效應進行了定量研究,表明在所有國家都能廣泛獲得疫苗之前,任何國家都無法完全實現經濟復甦。
第四章分析了貿易自由化對提高生產率和潛在產量的影響,同時減少該地區疫情的長期創傷效應。回顧過去,貿易一直是亞洲增長和減貧的強大推動力,但這一推動力(包括全球價值鏈貿易)卻停滯不前,部分原因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嚴重的貿易限制下,貿易自由化有所下降。本章的分析強調,亞洲仍有空間更快地降低非關稅壁壘(遠高於其他地區),以實現包容性繁榮和更快發展,並以全面和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區域協定所取得的進展為基礎,再接再厲,尋求發展。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