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對全球經濟似乎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各國貨幣政策的收緊以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繼續拖累經濟活動,導致全球增長放緩。通脹壓力持續存在,美國和歐洲的金融部門現在又出現了問題,這給本已複雜的全球經濟形勢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在全球經濟艱難復甦的背景下,亞太地區是一個相對亮點。正如本週圖表所示,該地區今年將貢獻全球增長的70%左右,這一比例遠高於近年來的水平。

儘管外部需求減弱(例如 2022 年底技術出口需求的下降)、貨幣政策收緊,但亞太地區的內部需求至今依然強勁,中國的重新開放提供了新的增長動力。我們預計今年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速將從 2022 年的 3.8%上升至 4.6%,比 2022 年 10 月《世界經濟展望》 的預測上調了 0.3 個百分點。這意味著該地區對全球增長的貢獻將達到約 70%。中國經濟正在復甦,印度的增長也呈現出韌性,二者為亞洲的經濟活力提供了主要動力。此外,我們預計亞洲其他經濟體的增長將在 2023 年觸底回升,與其他地區的情況一致。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在於中國的重新開放——儘管世界其他地區的需求疲軟,來自中國的消費激增正在推動整個地區的增長。該地區未來面臨的風險包括美國超預期收緊貨幣政策帶來的溢位效應,以及與地緣經濟割裂相關的供應鏈擾動。

但該地區也面臨著重大挑戰。在短期,貨幣和財政政策需要保持緊縮,以使通脹持久地回到央行的目標水平並穩定公共債務。需要利用全部的現有工具,採取綜合的政策應對措施以管理全球衝擊。雖然亞洲的金融體系在近期美歐銀行業動盪之後並未遭受重大影響,但鑑於家庭和企業的高槓杆,當局需要密切監測金融體系的狀況。

從長期看,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是該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但在生產率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預計中國的增速將大幅放緩。該地區應優先考慮實施結構性改革,透過鼓勵創新、推動數字化、加快綠色能源轉型等方式,促進長期經濟增長。

儘管經濟前景充滿活力,亞太地區的政策制定者卻不能掉以輕心。全球需求減弱帶來的壓力將對經濟前景造成不利影響。總體通脹已在下降,但在多數國家仍高於目標水平,且核心通脹已被證明具有粘性。儘管歐美銀行業動盪的溢位效應迄今為止較為有限,全球金融環境收緊和市場波動帶來的脆弱性仍然很高,特別是在企業和家庭部門。我們預計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速將在五年後降至 3.9%,這是其近期歷史上最低的中期預測值。受此影響,中期的全球增速預測值也是 1990 年以來的最低之一。

與此同時,亞太經濟前景面臨著下行風險。原因包括全球和地區價格壓力可能更具粘性,市場對貨幣政策路徑的預期與主要央行的政策溝通出現偏離,全球金融市場發生進一步動盪,以及地緣經濟割裂加深。

各國應保持從緊的貨幣政策立場,直到通脹持久回落至目標範圍內。但中國和日本是例外,它們的產出低於潛在水平,通脹預期仍然溫和。除非金融市場壓力加劇、金融穩定受到威脅,否則央行應將貨幣政策目標與金融穩定目標分離開來,利用現有工具化解金融穩定風險,以便繼續收緊政策以應對通脹壓力。

由於公共債務高企、利息成本增加,各國需要繼續實施財政整頓,一些國家還需加快這項程式——這也將有助於抗擊通脹。同時,政府應運用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保護脆弱群體。為維護金融穩定,當局必須緊密監測與企業和家庭部門沉重債務負擔有關的脆弱性問題,密切跟蹤金融部門的市場風險和企業信用風險敞口。同時,當局需要開展結構性改革,透過創新和數字化提高增長潛力,加快綠色能源轉型,減少全球割裂帶來的風險,確保糧食安全。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