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能克服有關挑戰,去中心化金融將可支援一種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

數字創新為金融體系帶來了重大改進。但金融體系的架構基本仍維持不變。它仍然是中心化的。 

去中心化金融(DeFi)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它使用公共區塊鏈網路進行交易,無需依賴託管機構、中央票據交換所或託管代理等中心化的服務提供商。相反,這些角色由所謂的智慧合約承擔。 

智慧合約是計算機程式碼形式的指令。該程式碼儲存在公共區塊鏈上,並作為系統共識規則的一部分被執行。去中心化金融的協議在設計上可以禁止干預和操縱。在所有參與者參與並驗證一切得到妥善執行前,他們都可遵守這些規則。狀態的改變(如賬戶餘額的更新)會被反映在區塊鏈上,任何人都可以驗證。 

在去中心化金融的背景下,智慧合約主要用於確保兩種資產的原子性轉讓(即這種轉讓同時發生,不可分割),或是在託管賬戶中持有抵押品。在這兩種情況下,資產都受智慧合約規則的約束。只有在滿足預定義的條件時,才予以放行。 

透過利用這些特性,去中心化金融可以降低交易對手風險並復刻出眾多的金融服務,且無需中介機構和中心化平臺運營商參與其中。這可降低成本和出錯的機率。借貸市場、交易協議、金融衍生品、資產管理協議只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小部分。 

智慧合約可將其他智慧合約作為參考,並利用它們提供的服務。例如,如果資產管理協議使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則可將傳入的資產作為同一交易的一部分進行置換。這種多個智慧合約在同一交易中發揮作用的概念,被稱為交易內的可組合性,其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對手風險(也將其他交易方無法完成交易的機率)。 

去中心化的好處

在那些通常會被歸結於去中心化金融(或更一般的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優勢中,有許多也可透過中心化的基礎設施來實現。智慧合約不僅限於去中心化系統。事實上,相同的標準和執行環境也可用在中心化的分類賬上。以太坊虛擬機器(它是一個在區塊鏈網路中所有計算機上執行並執行智慧合約的虛擬機器)與高度中心化的共識協議被一起使用的例子不勝列舉。同樣,相同的代幣標準和金融協議也可在中心化的平臺上使用。這些系統甚至也可以實現可組合性 

此外,管理良好的中心化系統比公共區塊鏈的效率要高得多。這可能會得出一個結論,即公共區塊鏈和去中心化金融比不上中心化的系統。 

然而,中心化系統建立在一個很強的假設之上,即對很大程度上不透明的中介和機構的信任。但這種信任不應被視為理所當然。歷史中存在無數機構內部腐敗和發生錯誤的例子。但當經濟學家們討論金融基礎設施,並將公共區塊鏈的特點與中心化賬本進行比較時,他們通常會認為中心化實體是好的,因而很難看到去中心化的好處。 

公有鏈是透明的。由於其不受單一實體的控制,它們可以為金融交易提供一種中立、獨立和不可改變的基礎設施。有關程式碼在一個開放系統上儲存和執行。所有資料都是人人可得且可驗證的。這使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能夠實時地分析交易、進行實證研究並計算風險指標。 

最重要的是,訪問不受限制。這有兩個影響。 

首先,由於不存在訪問限制,其能提供一箇中立的基礎,不會因用例或利益相關方不同而區別對待。這與受許可賬本形成了鮮明對比——受許可賬本的規則由中心化實體制定。其中心化程度如此之高,很難達成一個各方都普遍接受的標準,且訪問和使用這種基礎設施的權利很容易被政治化。考慮到這些問題,那些認為中心化基礎設施可能對其不利的參與者就不會在一開始使用它們。去中心化系統可以緩解這些阻礙,潛在地避免了合作不足(甚至不合作)的問題。 

其次,去中心化金融是建立在分層的基礎設施之上的(參見Schär2021年)。賬本的去中心化並不意味著建立在其之上的一切都必須也是去中心化的。可能存在充分的理由對某些代幣或金融協議的訪問設定限制,或是允許對其進行干預。這些限制可以在智慧合約的層面上執行,而不會損害底層基礎設施的一般中立性。然而,如果賬本本身(結算層面)已經是中心化的,那就不可能可信地實現在其之上的任何東西的去中心化。 

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一種向結合了支付、代幣化資產和金融協議的賬本的轉變,如交易所和借貸市場。去中心化金融是這種趨勢的第一個例子,但中心化的基礎設施也會出現類似的趨勢。其基本原理在於,交易內的可組合性只有在資產和金融協議位於同一分類賬上時才是可行的。網路效應是十分強大的,而且,如果加密資產和央行數字貨幣被部署在缺乏其他資產或金融協議的分類賬上,它們就不會特別令人信服。使用額外的資產和金融協議來建立一個可組合的中心化基礎設施是可能的,但考慮到受許可賬本的相關挑戰,這將是有風險且難以管理的。這為去中心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理由。 

挑戰與風險

去中心化金融具有多種優勢,但存在一些挑戰和權衡取捨問題需要考慮。 

首先,存在出現騙局的風先(即去中心化劇場,指表面去中心化,但實際上為中心化)。實際上,一些被稱為去中心化金融的事物往往是高度中心化的。在許多情況下,區中心化金融的協議受需要滿足中心化的資料饋送,且可能受到具有管理員金鑰或高度中心化的治理令牌分配(投票權)的人的影響。雖然部分中心化不一定是壞事,但重要的是要嚴格區分真正的去中心化企業和聲稱自己去中心化、實際上卻提供中心化基礎設施的企業。 

其次,不可改變性會帶來新的風險。實施投資者保護可能變得更難,智慧合約的程式設計錯誤也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可組合性類以及類似於抵押品再抵押的複雜的代幣包裝方案(NadlerSchär,待發布)能促進系統中衝擊的傳播,並可能影響實體經濟。 

第三,從隱私角度來看,區塊鏈的透明性和去中心化的區塊建立可能存在問題。此外,它允許透過一般化的提前執行來提取租金——這種現象被稱為礦工/最大可提取價值MEV)。那些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觀察到某一交易包含了交換資產訂單的人,可以嘗試透過發起自己的交易來搶先行動,這被稱為三明治套利交易。先行者將獲利,而原始交易的發起人將承受損失。有一些潛在的方案至少可以部分緩解這一問題,但這需要做出權衡取捨。 

最後,在不損害其一些獨特屬性的情況下,是無法輕鬆實現公共區塊鏈的擴充套件的。建立去中心化區塊會帶來高昂的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高額的交易費來支付的。確保每個人都可驗證交易,會導致執行節點所需的硬體存在一定的上限,而這會限制鏈上可擴充套件性並導致高昂的交易費用。這種在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擴充套件性之間的權衡取捨關係,通常被描述為一種三難選擇。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法是所謂第二層解決方案Layer 2)。其旨在將一些負擔從區塊鏈中移開,同時允許參與者在出現錯誤時在區塊鏈上行使其權利。這是一種前景良好的方法,但其在許多情況下仍需要信任和各種形式的中心化基礎設施。 

去中心化金融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但其仍可建立獨立的基礎設施,減輕傳統金融的一些風險,並在過高程度的中心化之外提供另一種選擇。去中心化金融的開源特效能鼓勵創新,且有許多才華橫溢的人(包括學者和從業人士)都在致力於應對這些挑戰。如果他們能夠在不破壞去中心化金融的獨特核心屬性的情況下找到解決方案,其就可能成為未來金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