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但受疫情影響,復甦勢頭已經減弱。高傳染性的德爾塔毒株正在全球肆虐,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經接近500萬人,各國面臨巨大的健康風險,經濟實現完全復甦的程式受阻。處於全球供應鏈重要環節的國家暴發疫情,導致供應中斷的持續時間比預期更長,這在許多國家推升了通貨膨脹。總的來說,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已經增加,政策權衡取捨已經變得更加複雜。

相比今年7月的預測,此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1年全球增速預測值小幅下調至5.9%,將2022年的預測值保持在4.9%不變。然而,總體增速預測值的小幅下調掩蓋了一些國家的大幅下調。由於疫情惡化,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前景已經變得更為黯淡。發達經濟體的近期前景也變得更為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供給擾動導致的。與此同時,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們上調了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增速預測值,這部分抵消了上述預測值的變化。由於疫情對接觸密集型行業造成了干擾,大多數國家的勞動力市場復甦明顯滯後於產出復甦。

不同國家的經濟前景呈現出危險的分化趨勢,這仍是我們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發達經濟體的總產出預計將在2022年恢復至疫情前的趨勢水平,在2024年超出疫情前趨勢水平0.9%。相反,到2024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不包括中國)的總產出預計仍將比疫情前的預測值低5.5%,意味著這些國家在提高生活水平方面的進展將出現更嚴重的倒退。

這種差異是由“疫苗差距”和政策支援的巨大差異造成的。在發達經濟體,60%以上的人口已經完成了疫苗接種,一些人正在接受加強注射,但低收入國家約90%的人口尚未接種疫苗。此外,儘管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生產赤字更大,但由於更嚴格的融資環境和通脹預期變化的風險增加,他們正在更快地取消政策支援。

供應擾動引發了另一個政策挑戰。一方面,在一些國家,疫情爆發和不利氣候導致大量生產投入短缺,導致製造活動疲軟。另一方面,這些供應短缺,再加上受抑制的需求的釋放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導致消費價格通脹迅速上升。在美國、德國以及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都出現了這種情況,在糧食安全問題最嚴重的低收入國家,糧食價格進一步上漲,增加了貧困家庭的負擔和社會動盪的風險。

2021年10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強調,金融市場的風險行為增加,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脆弱性增加,這給貨幣政策帶來了另一個挑戰。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