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最新評估,由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勞動力市場危機遠未結束,就業增長至少在2023年前都不足以彌補所受損失。
因此,預計2022年全球失業人數將達到2.05億,大大超過2019年1.87億的水平。這相當於5.7%的失業率。除去疫情危機,上一次出現這樣的失業率是在2013年。
2021年上半年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歐洲和中亞。在這兩個地區,預計第一季度的工時損失超過8%,第二季度超過6%,而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全球工時損失分別為4.8%和4.4%。
全球就業復甦預計將在2021年下半年加速,其前提是疫情整體情況沒有惡化。然而,復甦將是不平衡的,因為獲取疫苗的機會不平等,並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支援強有力的財政刺激措施的能力有限。此外,在這些國家,新創造的就業崗位的質量可能會下降。
就業和工時的下降已經轉化為勞動收入的急劇下降和貧困的相應增加。與2019年相比,全球增加了1.08億被歸類為貧困或極端貧困勞動者(意味著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每人每天的生活費相當於不到3.20美元)。“五年來在消除勞動貧困方面取得的進展已經化為烏有,”報告稱,這使得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2030年消除貧困的目標更加渺茫。
報告發現,疫情危機對弱勢勞動者的打擊更大,加劇了原有的不平等現象。普遍缺乏社會保護——如在全球20億非正規工人中——意味著與大流行有關的工作中斷對家庭收入和生計造成了災難性後果。
在全球範圍內,2020年青年就業率下降了8.7%,而成年人則下降了3.7%,中等收入國家的下降最為明顯。這種延遲的後果和對年輕人早期勞動力市場經驗的擾亂可能會持續多年。
這場大流行對青年勞動力市場前景的影響在與《2021年趨勢》同時釋出的一份ILO簡報(英文)中得到了更詳細的闡述。“關於疫情危機對青年勞動力市場影響”的最新報告還發現,青年勞動力市場的性別差距變得更加明顯。
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蓋·萊德表示,“從疫情中恢復不僅僅是一個衛生問題。還需要克服其對經濟和社會的嚴重損害。如果不採取專項措施加快創造體面的工作,支援社會中最脆弱的成員和受影響最嚴重的經濟部門的復甦,疫情的殘留影響可能會以喪失人力和經濟潛力以及更多貧困和不平等的形式伴隨我們多年。”“我們需要一個全面和協調一致的戰略,以人為中心的政策為基礎,並以行動和資金為支撐。沒有體面就業的復甦,不是真正的復甦”。
除了關注工作時間和直接就業的損失以及損失的就業增長外,《2021年趨勢》報告還概述了圍繞四項原則制定的復甦戰略:促進基礎廣泛的經濟增長和創造生產性就業;支援家庭收入和勞動力市場的轉型;加強包容的、可持續的和有復原力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所需的體制基礎;以及利用社會對話制定以人為中心的復甦戰略。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