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釋出了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該報告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8%,2022年將增長4.4%。但報告指出,全球復甦前景仍不平衡,將取決於新冠疫苗接種情況以及公共衛生和財政支援措施的有效性。
報告特別提及,在G20成員國中,中國將繼續“突出重圍”,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具體來看,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5%,2022年將預計增長5.8%,兩年的增速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全球經濟的前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各經濟體的恢復程度不同。在發達經濟體中,有效疫苗的逐步推廣已經開始允許更多的接觸密集型活動逐步重新開放。同時,今年額外的財政刺激措施正在幫助提振需求,減少閒置產能,並降低大流行病造成的巨大的長期創傷的風險。根據目前的計劃,2022年的財政支援可能會有所緩和,但信心的提高和公共衛生限制的減少將會鼓勵家庭消費。然而,在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滯後的疫苗接種部署、新一輪的感染爆發和相關的遏制措施,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壓制經濟增長,特別是在政策支援範圍有限的地方。
世界經濟現在已經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活躍水平,但到2022年底仍將低於疫情前的預期水平。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增長將由美國的強勁上升帶動,在2021年上升到5.3%,然後在2022年放緩到3.8%,強勁的個人消費支出有助於確保大多數國家的GDP水平恢復到接近大流行前的預期。中國的經濟產出已經達到了疫情前的預期水平,並將在2021年和2022年保持這一軌跡。其他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包括印度,相對於大流行前的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將仍有很大的缺口,預計只有在病毒的影響消失後才會有強勁的增長。
近幾個月出現了投入成本壓力增加的跡象,但全世界範圍內相當大的閒置產能應能阻止基本通脹率的大幅和持續上升。最近整體通脹率的回升反映了石油和其他商品價格的復甦、航運成本的激增、受衝擊行業的價格隨著限制的放鬆而正常化以及稅收變化等一次性因素,並應在短期內緩解。由於許多國家的失業率和就業率在2022年底之前不太可能達到大流行之前的水平,因此在未來18個月內,對資源的壓力將不大。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