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享:數字化,轉型個啥?

qing_yun發表於2022-02-16

前言

“數字化”與“數字化轉型”這兩個詞,最近半年在VC圈“燙了”。上一個比較熱的風口是“低程式碼”。原本馮斯基是要寫低程式碼的前世今生,後來發現,還是我慢了,沒追上風口的速度。

那麼好,我們直接借坡下驢,也因為常壘也確實在投資“中國核心產業數字化轉型”這個大賽道,便有今天這篇文章。

1、“數字化”與“數字化轉型”是不是一回事?

凡事,先說答案:真不是一回事!

相信很多的小夥伴,在這塊也困擾了很久了。

那讓我們先看看維基百科怎麼定義“數字化”的:

用簡單一點的大白話就是:

把原來模擬的、手工的、人處理的,讓計算機、IT系統去辦,就是數字化。

這樣就清楚了,其實數字化還是一個比較基礎的事。是我們以前講過的資訊化大範疇的一部分。因為實現資訊化的前提:你得先數字化。這樣就可以讓IT應用,用數字化的方式半自動化、自動化處理了。

舉個?:過去銀行轉賬,要到櫃檯填單子,前前後後小半個小時。現在手機網銀 App 轉一轉,這就是數字化:排隊不用了、填單子沒有了、櫃檯刷卡、看身份證、按密碼統統沒有。回單也省了。這就是數字化+資訊化的好處。

那麼,數字化轉型,又是什麼鬼?

數字化轉型,前面帶有數字化三個字,從因果來說,數字化帶來“數字化的業務”,而數字化轉型不是從簡單的從“非數字化”到“數字化”的過程,而是著眼於解決業務問題的角度:

用更新的技術和技術化手段,來更多的解決“業務問題”!

所以,本質上數字化轉型是從“業務需求”出發的,最終迴歸到解決“業務問題”。當然技術和手段麼,肯定離不開數字化。總不能還用紙張簽字和excel解決業務問題吧。

小結:

數字化可以理解把為沒數字化的、模擬的、實物的、手工的,數字化了,先把業務跑起來。

那麼數字化轉型呢,就是圍繞著業務問題。用更厲害的數字化、手段和雲技術、物聯網技術等,解決它,搞定它。

所以,當下在中國,重大的改革、行業的紅利,其實是著眼於:

數字化轉型!

2、為什麼要數字化轉型?

網上搜搜“數字化轉型”,這幾年各式各樣的資訊如火如荼,只不過這個行業的熱點話題,到了2021年的下半年才傳進了VC圈。十月份大白馬VC釋出了一份數字化年度指南。

自那時候開始,VC圈子對於這個話題熱了。所以說,VC的行業熱點和產業的趨勢熱點,還是有滯後的。

不管話題在媒體那邊熱不熱,數字化轉型是有極大的必要,甲方爸爸,為什麼要買產品進行數字化轉型?有四個重要維度是可以給出答案的:

一是數字化轉型是資訊科技引發的系統性變革。

從數字化轉型工作開展角度,涉及戰略調整、能力建設、技術創新、管理變革、模式轉變等一系列轉型創新,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

過去的企業協作,就是機械化+自動化+IT化,能轉起來或者孤島式的轉起來就不錯了。本質上還是手工到自動化的過程。

而數字化轉型,是把自動化+資訊化+資料化,三個維度打通。進行資料和業務一體化。業務產生資料,資料的洞見再反過來指導業務。

二是數字化轉型的根本任務是價值體系優化、創新和重構。

企業是一個創造、傳遞、支援和獲取價值的組織(其實就是賺錢組織),每一項數字化轉型活動都應圍繞價值效益(開源節流)展開,數字化轉型在根本上是要推動其價值體系優化、創新和重構,不斷創造新價值,打造新動能。簡單點:就是提高效率,更好節流,更快速賺錢的過程。

數字化轉型的體系架構和方法機制應始終以價值(省錢?賺錢?)為導向,通過週期性明確價值新主張,提升價值創造、價值傳遞的能力,轉變價值獲取方式,創新價值支援、價值保障支撐體系,穩定獲取轉型成效。

三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路徑是新型能力建設。

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能力就是數字化生存和發展能力,就是為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深化應用新一代資訊科技,建立、提升、整合、重構組織的內外部能力,賦能業務加速創新轉型,構建競爭合作新優勢,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形成新動能,不斷創造新價值,實現新發展的能力。過去企業雖然在運轉,但是是管理黑盒,系統不連線,資料不通,大量手工處理,這些都免不了拖累的企業的行動效率。

很多大型企業的歷史系統都是煙筒式的,為了區域性或者部門設立的。這就導致了,整個系統之間是沒有連結、協同以及整體的能力體現。

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很大一部分目標就是把這些所有系統都連結起來。將產生的資料彙總,將資料和業務中整合起來。

四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要素是資料。

資料也已成為一種新的信用媒介,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基於資料的價值線上交換,可提升數字組織(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用資料科學重新定義生產機理,資料還將成為知識、經驗和技能的新載體,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基於資料模型的知識共享和技能賦能,可提升生態組織開放合作與協同創新能力,提高社會資源的綜合開發潛能。

企業系統的執行資料,就是企業實時執行指標。

看著指標進行改進,比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改革方案,結果要好得多。

3、誰是中國數字化轉型的大賣家?

提到政企,很多投資人有點抗拒。凡是有點涉及政府或者沒有那麼市場化的客戶市場的,就有點畏懼。

其實,這個市場一直是跨國公司在中國最主要服務的客戶市場。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的B端市場,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構。

2020年1-12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總收入632,867.7億元,其中中央企業353,285.6億元,地方國有企業27,9582.1億元。GDP是101.5986萬億元。中國國有經濟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例是62.29%。

看似國有企業總數佔據是60%多一點,但是國有企業是非常集中的:都是大戶!

央企佔了接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比例,而央企集團公司也只有97家啊。國有法人企業也就不到25萬,全國法人公司總計1.4億啊。

說明1%國有經濟體中,佔據了整個經濟總量超過了60%。剩餘的40%民企是散落在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從1線到18線城市的縱深。

開發SaaS產品做中小企業(基本都是民企)生意,這的確是一個市場,但只是在幾個細分賽道,強剛需,可能會有比較大的需求。但如果不是強剛需,客單價低,客戶又多又散,最終可能的結果:

銷售費用>毛利。越賣越虧,越擴張,虧越厲害。

話說,虧損企業,收入增速再快,在A股上市也是不小的一個困難。

再來看看上面明顯的政策指引

中國的政企數字化轉型是未來十年的重要歷史機遇,不僅僅是產業自發驅動,還是有強政策引導的賽道紅利。

4、數字化轉型怎麼做?

紅杉的這部分報告,我借用一下。其實可以看到。不少行業叫做非數字原生行業。這些行業在建立的時候都是以物理世界為中心來構建的。絕大部分企業,在創立的時候就是圍繞著生產、流通、服務的具體的事兒展開的。天然缺乏以軟體和資料平臺為核心的數字世界入口。

這些企業和數字原生企業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所以在數字化轉型中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如果不轉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然會被歷史程式逐漸淘汰掉了。

參考優秀的大公司,是最佳實踐的方法之一。因此我找來了華為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2017年,5年前,華為提出了數字化轉型目標。CIO陶景文說:“實現全連線的智慧華為,成為行業標杆”。

分解這句話,意思就是:

對內,各個業務領域數字化、服務化,打通跨領域的資訊端點,達到領先的行業執行效率。這句話解釋的很清楚,華為要數字化轉型對內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內部的執行效率。內部增效就是一個降低成本的方式、

對外,對準五類使用者(企業、消費者、員工、合作伙伴、供應商),打造ROADS體驗,實現與客戶做生意更簡單、高效、安全、提升滿意度。ROADS是:實時(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線上(All-online)、自助服務(DIY)和社交化(Social)。

華為數字化轉型藍圖

按照以上的圖,最後你會發現。數字化轉型,是完全離不開資料的。核心的落地場景竟然是:圍繞著資料,對企業進行業務改造。

基於統一的資料管理規則,確保資料來源頭質量以及資料入資料湖,形成清潔、完整、一致的資料湖。這個就是華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

業務與資料的雙驅動,資料之間建立連線。利用對業務和資料的know-how,把資料對外能服務,能給用資料的人簡單操作就可以使用上。

以上兩段啥意思?

資料入湖,就好比老中醫上山採藥。把藥採回來放在一面牆的藥櫃子裡。

第二條,提供資料&業務的雙驅動就是,如果想治病。幾百味藥,亂抓,亂煎可不行。你得有中醫的醫術和經驗(業務和行業know-how),把藥(資料)從藥櫃(資料湖)中取出來,根據老中醫的經驗組合一下(方子)。然後才可以給病人(業務資料消費者)使用了。

以下是概念對照表:

資料=草藥;

資料湖=藥櫃子;

行業經驗=老中醫醫術;

資料使用策略=方子;

資料消費者=患者;

所以,玩資料,搞數字化轉型,不是一個單純的IT或者技術問題。

中醫的核心是什麼?是經驗和醫術。純IT人員,缺乏行業經驗,採藥再快,是沒用的。

小結:

投資數字化轉型,不能光看技術能力或者產品效能,核心是找到老中醫。

真的匯聚的海量資料,內部外部資料,確保安全合規。(相當於把藥要保管好,別受潮了)

不斷晚上業務物件、過程與規則數字化,提升資料自動採集能力,減少人工干預,減少人工錄入。(研發製造機器狗,自動上山採藥)

這麼一類比,大家基本知道老中醫治病和我也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了。

既然資料與草藥有這天然的雷同性。資料的治理就尤為的關鍵。相當於如果全生命週期的管理採藥和用藥。採好藥,方子對,煎的沒問題,就一定會有療效。

華為資料全生命週期治理規範與方案

5、資料成為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數字化轉型改變了人們看待資料的方式。數字不再僅僅被是為商業活動的附屬品,或者應用產生的副產品。現在變成的戰略資源,是發展和提供新型數字產品與服務、建立新型數字商業模式的基礎。

企業的資產中,資料也成為資產化的一部分。甚至應該在資產負拆表中單獨來一項資料資產。

因此,將企業角角落落的歷史資料、實時發生的資料,匯聚成湖、建立後設資料,再標準化,然後在應用起來,是企業提升數字資產價值。其實就等於在整個公司以及生態系統都佈滿了“神經”。

自動化的獲取&使用企業資料,會再造企業下一個級別的核心競爭力。

來自 “ 常壘資本 ”, 原文作者:馮斯基;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tHVrEH3GX7hMeUCKaCjWA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