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年終盤點一對一”之很剛的同事
繼續整理技術團隊最近的年終盤點,【採用我問他答的形式】主要是聆聽,這裡是跟第三位同學質效負責人脫敏後的交流。
這位同學年級比我稍大點,是從美團來過來的,跟上個同學不一樣的是他有自己相對完備的工作認知,有一套大公司工作方法論,顯然這在現在的團隊有些“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有時會讓人覺得不近人情,有時會讓人覺得不知變通,有時讓人覺得有點“遲鈍”。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來看看他一年以來自我認知的變化(美女看手相嗎,我們聊聊管理玄學?):
可以看到,在一年的拉扯下,該同學被我“折磨”的很慘,活生生從一個Leader變成了金牌執行者!那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 1 —
你是什麼樣的人
我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
清晰的記得,2021年的開篇是在公司跨年開始的(我們因XX專案在公司加了一週通宵)。回顧一年最大的感觸就是公司很Agile,變化快,變化多。我個人而言,也是在不斷擁抱變化,組織需要哪裡我就去哪裡。
每一個找我的人,我都會盡量及時解決他們的問題;釘釘資料可以佐證,釘釘訊息多,被艾特數很高,由於響應快於是被釘率比較低:
我是一個多面手
今年直接服務以下Leader:
1)研發Leader,也就是區區小釵;
2)產品Leader;
3)研發副班長;
4)其他同級Leader;
5)其他高管;
負責的團隊多種多樣:除了QA和CIO團隊,還有交接過來產研PMO, 北京IT, 公司客服,我這裡還總結了一套接手新團隊的方法論:
1)收集/分析部門問題;
2)收集/分析部門人才梯隊問題-識別核心;
3)產出具有指導意義的部門指標;
4)知識沉澱-建立wiki文件和迭代優化-週會制度;
我是一個有產出的人
團隊質量提升明顯:從9.88 提升到79.7。
2021年質量相對2020年有質的飛越,周平均線上問題小於10個(2020年月均52個線上問題,幾乎發版必出問題,2021年下降到月均19);
質量提升也讓大家經常上線到12點後這個現象幾乎看不見了(只有少數大專案由於種種原因還會發到12點後):
舉一個工具建設(devops、質效平臺)的例子:
devops工程部建設這裡不多講了。質效平臺就像親兒子一下,框架設計、資源傾斜、努力推廣。最終質效平臺在質量這塊的建設基本達到目標,有提測流水線和釋出流水線。做到了流程線上化,所測即所發,也解決了發版衝突,防範錯誤配置上線等:
另外質效平臺上的自動建設也同樣有不錯成績(從0開始的建設):
-
場景覆蓋:353,介面巡檢48,UI巡檢315;
-
介面覆蓋率:84.26%;
-
UI覆蓋率:......;
-
自動化發現的問題:介面巡檢:12,UI巡檢:8;
小釵點評,這個結果來源兩點:
1)我們自己的質量體系、環境、工具(devops,質效平臺)建設和人員培訓;
2)上游需求把控和壓縮,所以未必是技術團隊進步真的如此神速,要注意看全域性;
— 2 —
你的問題是什麼
今年以下事情令我印象深刻:
迷茫過
1)遇到過困難:“0”人力交接產研PMO, CEO駕駛艙遇阻,核心離職;
2)做過重複勞動:三次飛書與釘釘調研,最終終於選擇釘釘;
3)被CFO罵過:因為網路問題,但這個是CFO素質低(小釵表示贊同!);
4)被罰款過:因為業務故障和網路故障;
5)努力白費過:產研成本歸集、產研工時填報(由於當時資訊輸入、能力、勢能都不足以完成這些事背後的目標,最終還是小釵的CEO駕駛艙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但也有收穫
除2021部門產出外,個人能力、認知、勢能都有所增長。最重要是小釵不止一次公開給我畫餅,這是種認可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
PS:畫的餅當然未必會實現嘛
2021部門產出外,個人能力,認知提升,個人勢能也有所增長。最重要是小釵不止一次公開給我畫餅,這是種認可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
— 3 —
你有什麼心得
做到知行合一
有些同學在破壞流程,比如倒排、濫用緊急需求,繞過提測流水線,繞過釋出流水線,APP隨意發,濫用QA環境,繞過預發等,簡單的告知他們尊重流程是行不通的,會有各種理由來讓你開綠燈。
在得到更多的輸入,認知提升的同時,需要更好的實踐,做出標杆案例。像泳道成功推廣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2022年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打造更多成功案例。
更多的獨立思考
2022年,投入更多思考在以下三大塊:
1、產研質效
研發過程改進,質效運營,流程化/線上化建設等質效保障工作。
2、協助公司PMO建設
CEO駕駛艙,公司數字化轉型。
產研質效是我最擅長,但存在巨大挑戰的地方。各級對流程的認知、優先順序的認知是最難統一的。大部分人都盯著手裡的東西,偏愛舒適的做事,所以經常想要破壞流程。但優秀公司的應該有完善的流程規範,這也是我追求的目標。
我之前老是被小釵笑著說:
1)不思考,不獨立思考;
2)不解決問題,習慣做簡單的事情;
3)總期望尚方寶劍,但就算給你把尚方寶劍你也把這個事情做不好,沒人會真的聽你的,事實上後面拿著公司紅標頭檔案要做一件事也確實很難;
在2022年希望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可以給到Leader更多助力,幫助其實現目標。
產研管理事情比較雜,這塊在2021年沒有抽象出什麼方法論,接到任務就是想快準狠完成。2022年希望能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幫助各Leader減少常規管理上的干擾,專注重要事項上。
PS:事實上該同學最大的問題就是獨立思考能力有限,這裡算是根節點。
更好的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並非PUA領導來達成自己的目標。這裡的向上管理指管理leader的目標,根據部門的目標,甚至公司的目標,調整自己的工作重心去幫助實現leader的目標把蛋糕做大,這需要獲取更多的資訊輸入,認知對齊,目標對齊,也希望得到小釵的支援。這裡我以CEO駕駛艙為例:
一開始捲入進來的時候,只看見了點線面:研發迭代(優化列表),知識庫(產品說明,Q&A),推廣(推廣手冊,海報,全員培訓,CIO反饋群);
做完後才發現CEO駕駛艙本身就是公司未來推廣專案化的案例,而這一開始就是Leader的目標。
所以更好的向上管理是在leader給你輸入20%關鍵資訊的後,要有意識挖掘其真實目標,把Leader的目標當自己的目標去努力達成,而且是超越100%達成。
更好的向下管理
最簡單的管理就是拿結果。對於人才密度大的團隊是可行的。
但對於人才密度低,整體自驅性不足,主動性不高的團隊,管理得多做一些才能拿到更好的結果,也能培養提升下屬的能力。
我原來喜歡用PDCA方法論來管理部門活動:
如果是新組建的團隊,我會做P(lan)-識別問題,抽象問題,具體規劃;C(heck)-檢查結果, A(ct)-提供解決路徑, 實施最佳解決方案,然後D(o)-做做看;
機制運轉順暢後,參與C(heck)-檢查結果,A(ct)-實施最佳解決方案;
團隊梯隊完善後,本以為可以拿結果就行,結果還是出現了兩個流程case:
1)CS 問題:leader參與度低,導致CS質量不高,重複掉坑可能性大;
2)測試APP上傳應用市場(還好是未推廣APP,未造成損失);
之前做的CS流程和APP測試流程,是運轉的不錯的,由於缺少週期性review和迭代,導致上兩個case發生,所以2022年用好PDCA迴圈方法論,杜絕管理黑洞,不斷迭代我們的組織和流程,最終達到部門目標:
— 4 —
你有什麼想對小釵說的
不要只有「公司要求」
公司流程制度我們當然是會遵守,希望出現明顯不太合理要求時,能給大家透傳一下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目標對齊,資訊透明,才能引導團隊積極向上。
加強遵守流程規範的重要性
公司流程我們嚴格遵守,同樣被審批通過定為部門級的流程,我們也應當嚴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