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部如何做覆盤——“年終盤點一對一”之一生之敵孫狗!

葉小釵發表於2022-01-24

​書接上文:

“年終盤點一對一”想要進步的同學

“年終盤點一對一”之前端架構師

“年終盤點一對一”之大公司來的同事

“年終盤點一對一”之很剛的同事

繼續整理技術團隊最近的年終盤點,「採用我問他答的形式」主要是聆聽,這裡是跟一生之敵,小孫「孫狗」之間的對話!

個人在孫狗身上花的心思不可謂不少,之前有很多案例全部與他相關:

是悟了,還是防禦機制的應激反應?

你為什麼不想向上彙報?

【Case】被下屬罵,記一次矛盾升級——有心無心,蝴蝶效應?

【Case】被下屬教做人只能生悶氣嗎?

我們先看他一年來的性格測評:

技術部如何做覆盤——“年終盤點一對一”之一生之敵孫狗!

 

執行相關屬性拉的很高,包括實幹家和完美主義者,凝聚者屬性應該是性格底色,沒什麼變化。但社交屬性、協調者、外交家變得很低,我們需要從總結中找找原因。

因為「孫狗」長了一張欠揍的臉,說話也難聽,所以聊天過程中情緒很難控制,既定的對談模式也輕易的被他打破了!

你印象最深的事

對話CEO

這一年過的很快,初期我負責一些離業務很遠的基礎服務如IM、使用者中心、推送、簡訊服務等,發現一個問題:

用心優化重構是這樣,不重構好像業務也能正常運轉,整體對整個業務的增長沒有太多幫助

時間切到2021年初,CEO找我們幾個同學聊天,按理說,我應該是很少能有機會接觸不了這種級別的大佬,他是小釵的leader,當時讓我記憶深刻的兩個問題如下:

  1. 你現在負責的團隊是做什麼業務的?

我們組是公共業務組主要負責使用者中心、IM系統、醫患等其它上層業務;還有一個醫院業務對接的小組,和現在業務方向關係不大,走正常的迭代。

  1. 你們小組規劃是怎樣的,需要多少人力?

我們組大概有30多人吧,做的是公司的公共服務大概羅列一下負責的基礎服務... ...,後續想要做

  1. 提升團隊的產出質效

現在技術棧不統一(PHP、Go 等),人員協調不方便,老架構本身不夠優化,我想推一套成熟的Go框架,讓系統效能提升,並且通過工程化的手段讓研發整個開發效率提升。

  1. 統一使用者中心

當時醫生和患者使用者中心繫統層面隔離,通用能力需要各自維護,希望能夠架構簡單通用。

  1. 醫院服務的業務線

根據業務同學、產品的訴求來進行業務迭代。

後面也聊了些其它的,最後他說別隻關注寫程式碼,多想想業務與團隊的規劃。

思考定位

之前沒怎麼帶過團隊,小釵非要強塞個不小的團隊給我,他真的在作死,把我放在那個位置上確實有些茫然。

之前的認知,就是自己努力幹跟著專案組跟著團隊就會有成長和成績,後面我一直再思考我在團隊的定位是怎樣的,我總結如下:

我的定位 = 創造的價值(把控力+基礎技能+遠期成長能力+瑣事處理)

在團隊中的位置,取決你在團隊中存在的價值,說創造的價值有點過了,創造是針對成功團隊來說的,普通團隊就說存在的價值吧。

「把控力」

對下,這是你對自己領域人事物的把控;對上,是你上級對你的把控。

自己領域的事情能處理好,才不會在關鍵時刻失控;上級對你預期沒有錯亂,才知道你能做什麼樣的事情,不會亂派任務,這一切都是不崩盤的基礎。

很顯然,小釵初期給我這麼大的團隊就是個錯誤,但我也只能幫他兜底。

「基礎技能」

這個毋庸置疑,就是對團隊來說你擅長的技能,技術、架構、業務側能力、前端、服務端、NA 技能;

專案層推動能力也很重要,他是能帶好一個專案的關鍵;管理層面對自己團隊的規劃管理能力。

這裡有個點要注意:

技術團隊都是慕強的,作為一級Leader,你的基礎技術能力一定要強

「遠期成長能力」

就是你能不能跟隨著公司或者團隊的成長一起成長,而不是跟不上團隊成長的節奏而掉隊

「瑣事處理」

面對非技術層面事情的一些溝通協調能力,有時候佔的比重還不小,他是你是否能承擔更多事情的基礎。

有朋友說「團隊的leader決定了團隊的文化」,我覺得說的很準確.

針對剛成立的公共服務組來說,我會優先招聘一些和自己性格類似(「吃苦耐勞能扛事」)的同學.

人到位了後面怎麼做呢?想了想之前leader怎麼帶我的,我就怎麼帶我的小夥伴:

  1. 抓關鍵人

我之前管7人,突然要管30人的團隊,這種時候「抓關鍵人」會很有用。

  1. 戰功文化

宣稱戰功文化,用成果來衡量後期的績效評定。

當時有4個關鍵人,一個是之前的醫院服務的負責人,一個是技術資歷比較老的同學,另外兩個是新招的一個服務端和前端。

前端同學不太適合管理也沒有凝聚力,很快就放棄了,最終只有三個關鍵人,根據業務不同分2個小組:

  1. 公共服務組;
  2. 醫院服務組;

當時有兩個關鍵人放在一個組,存在資源競爭問題,為了團隊穩定「需要馬上抉擇」,扶了之前資格比較老的關鍵人做了leader。

用人就需要滿足他的期望,加薪、升職必不可少更關鍵的還是要給機會和資源,小釵的說法好像也有一點用。

另外一個關鍵人在合適的時間為他開了新的業務線。

團隊整合

上面事件結束後,管理思維得到了初步建立,9月小釵帶我整合了一個子公司產研團隊......

面對一個陌生的團隊,如何在幾天的時間瞭解人事物,小釵使用的策略是人事盤點:

  1. 人才九宮格;

盤點將人才潛力和業績為座標將人才分佈到九個區域中,從而發現優質的人才。

  1. 事;

就是重要的業務線分享,整個業務的業務地圖勾勒;

  1. 具體的業務線和系統整合

我核心參與了供應鏈的整合。

首先進行業務部門整合,然後產品團隊整合,之後根據產品提的系統之間的整合再進行技術團隊的整合,但當時面臨的問題是:

  1. 被整合團隊的抗拒(自己幸苦做的業務線為什麼會送給你別人);
  2. 整合多半會出現人員優化,哪些業務重要,需要留住哪些同學,這也正體現了上面人員盤點和業務線盤點的重要性。融合團隊是一方面,保證整個線上業務不出問題是最重要的;
  3. 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產品團隊臨時出了一個整合方案,整體供應鏈1個月完成整合,當然1個月是不夠的,只是減少了後續系統合併的風險罷了。

果然11月人員開始動盪,產品離職,為此我作為產品的補位,臨時負責了供應鏈產品團隊。

「總結」

團隊整合需要進行「快速瞭解人員結構」「明確目標」保持「業務穩定」「團隊穩定」、殺伐果斷、快速執行防止後續核心人員離職

經過團隊整合我負責的團隊再次擴大,因為第一次管這麼大的團隊,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事情。

你怎麼為團隊謀福利

擴充邊界

初期不熟悉全域性業務,團隊剛成立中心是如何穩定團隊,這裡我的心得與小釵一致:

讓喜歡的小夥伴做困難的事情「難受 => 忙碌 => 獲取成就感」

還是讓他們保持現狀:「無所事事 => 空閒 => 然後團隊散了」

我們和工程組做的事情有很多交叉,1月底為了提升公共團隊技術影響力,規劃了對外的閘道器係統。

之前公司的閘道器係統非常弱,當時出了方案做了壓測。但由於和工程團隊衝突,為了減少摩擦,方案來回過了好幾次,就是落不下去,大家討論的問題最終都是「誰來做」

「這個時候往往比的就是落地能力了」,當工程組還在商量討論技術選型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選定了openresty作為技術棧,過年期間加班寫程式碼,過完年直接測試、灰度然後上線先佔坑。

公共組做工程組的事,直接把之前的工程組乾沒了,後續他們老員工基本都離職了。我認為他們心態太差,整體說來工程組同學的技術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但沒打過仗,抓不住戰機,這次輸了,下次再來就行了啊。

技術部如何做覆盤——“年終盤點一對一”之一生之敵孫狗!

這個事情上總結了2點:

第一:針對這中間雙方不確定的事情,就優先幹,如果不做這個系統,我這邊的團隊可做的事情比較少,很難提升技術向心力,關鍵人的成就感怎麼提升。

第二:要幫扶一個同學,就要給他更多的機會,並且「給他”高光時刻“」,做完閘道器係統後,拉一個全員的閘道器分享show他的成果,後續績效也好解決。

至此,公共組有了自己一系列使命:

  1. 大倉框架迭代(包括閘道器的優化)

在這個事情上參與的同學學到很多工程化的知識,有了成就感團隊就會更穩定,後續為了推動整個大倉工程化落地,公共組每個後端都需要進行全員的技術分享。

  1. IM+使用者中心優化

之前的IM併發能力低,而且業務隨處都會用到IM和使用者中心,這些複雜的事情整體也是持續了大概1年多的時間。

你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負責供應鏈技術團隊

本來公共組我帶的得心應手,但小釵就是見不得我好。

8月後我負責了供應鏈組,小釵一直強調供應鏈業務需要謹慎對待,不能出大的問題。

供應鏈容易出事故,出問題鍋就很大,初期我心裡不願意,更想做工程技術業務,現在想想幸好能帶供應鏈業務,離業務近了很多。

要是整年都是一些基礎業務服務,不知道後續怎麼發展的更好,畢竟基礎服務離業務太遠了。

在這個團隊也遇到很多不好解決的問題,首先供應鏈太複雜,一出問題就是交易事故,原因可能是:

1)供應鏈本身涉及到訂單、拆單、ERP履約、售後等邏輯,整個系統邏輯比較複雜;

2)由於前期業務迭代快,很多業務邏輯不夠優化甚至帶傷上陣(這不是說之前的同學技術不行,是業務迭代的太快了,來不及考慮全就要發車);

3、業務迭代快、系統迭代快、人員變動快,到最後熟悉的同學就成了這個業務上的”珍寶“,因為了問題只有他能解決;

於是整個團隊就變的「不可控了」,所以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對這個團隊的關鍵人調整會非常慎重。

「解決辦法」

開始業務重構,技術側自己驅動重構之前的業務程式碼,一方面是提升整個系統的設計規範化,方便後期迭代;另一方面是拉動更多的同學去熟悉業務。

這樣參與重構的同學會熟悉整個系統的內部邏輯,這樣「人員單點問題」就能夠友好解決。

「領地意識」強的同學肯定會反抗,這降低了不可替代性,而且是費力不討好,但是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上級來壓,「政治手段也是一個工具」

「當然重構不是取代之前的核心同學」,因為在團隊中,這部分同學也是很好用的,要不然他們怎麼會成為單點同學,後續還是需要讓這些同學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團隊需要他們解決問題,做這些的目的僅僅只為了「解決業務單點的問題」,增加「對核心業務的把控」,方便後續團隊分配和管理。

負責供應鏈產品團隊

小釵就是一隻狗,我剛把技術團隊搞好,他又給我找事!

之前自己都僅僅是做研發的事情,有少量的管理經驗也是研發側的,很少能出圈,小釵非要我做產品負責人!

到了產品側發現技術側的考慮真的太少了,自己也在思考什麼是重要的,很多事情變得顛覆認知,比如:

技術的重構是沒有意義的

研發:我進行的系統重構,把系統做好能更好的支援業務,維護成本也低了;

產品:需求之前提的,系統做好是你本質工作,你單獨做重構是不是之前沒做好(當然合理的重構產品能夠理解);

技術需要多花些時間在新技術和工程上

研發:我們要多用新技術和新框架,技多不壓身,新專案我們就用來給新技術練手。

產品:我的需求能按時上線,不出問題。

我們業務邊界拆分,需要多分幾個微服務

研發:我們是微服務框架,微服務技術含量高,雖然這個應用流量不大,但是這樣更合理;

產品:如何實現我不管,應用越多浪費的伺服器資源更多,反正是公司給錢;

研發:那就不用給公司省錢了!

技術團隊之間業務爭搶

當時一個兄弟團隊想拿我們重構好的業務,理由按業務邊界劃分這個業務應該屬於他。

我的想法比較中立,研發都是我的資源給他又能怎樣......

負責這塊業務的技術同學不同意,自己辛辛苦苦將之前的老業務重構了,核心業務拿走後,團隊的小夥伴會怎麼想這個事情,那大家加班的意義在哪?這種是“殺富濟貧”,基於這個原因,我也就反對了這個事情。

以上都是技術同學會爭論的問題,但是作為產品一點都不關心,產品關心的是

  1. 供應鏈業務線應該如何發展;
  2. 如何提高部門之前的效率;
  3. 如何控制流程合規風險;

很多資源的消耗都是隻考慮到自己,但沒人關注公司資產的流失,「畢竟不是自己出錢」

產品焦慮

剛來產品團隊還沒壓力,但Q4營收專案大爆發,這部分需求都會到供應鏈,簡單說來就是業務提訴求,產研去實現,不需要思考。

我管理供應鏈產研團隊,很多需求都能推動執行,只要能拉動營收,立項就做。

於是開啟了10月到12月供應鏈產品+研發加班忙成狗的模式,但當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又回到了之前的問題,「供應鏈應該如何規劃和發展」。這個問題讓我糾結到有些心態崩潰,原因是:

  • 我自身是搞研發的,很少了解供應鏈整個行業的發展;
  • 當時到這個位置,可能是小釵想讓我能更進一步。但是我考慮的是,這麼重要的位置,能力不行未免對團隊不負責,所以我心理壓力巨大;

我私下也找了很多供應鏈方面的資料,但短時間也給不出具體的目標和戰略。

因為企業遇到的問題很複雜,不是說了解的行業背景就能解決,更何況之前也來過很多行業大牛。

後面推專案制,所有的專案都是需要三要素才能做「目標、方案、時間」 ,所有專案目標都要量化,並不是定性就可以做了,定量的資料準備非常的複雜。

哎,這段時間我真的很焦慮!

下面給了一個戰略的規劃圖是比較全面的,做一個大的規劃需要有四步:

  1. 做評估,內外部、行業資料標準支撐;
  2. 繪藍圖,也就是頂層設計、戰略藍圖如下圖;
  3. 找路線,為了達成戰略目標有哪些具體實現路徑;
  4. 強管理,專案執行則是PMO關注的;

繪藍圖如下:

技術部如何做覆盤——“年終盤點一對一”之一生之敵孫狗!

技術部如何做覆盤——“年終盤點一對一”之一生之敵孫狗!

整個研發到產品經歷就像個洋蔥:

技術部如何做覆盤——“年終盤點一對一”之一生之敵孫狗!

最裡面是研發、第二個就是產品,第三個就是業務:

  • 研發:做好產品的給的需求,並把系統做好,學好技術;
  • 產品:配合業務拉通其它部門和組,產出產品需求支援好業務;
  • 業務:我們公司這部分業務怎麼增長,怎麼能達成營收,行業內其它企業是怎麼搞的那麼優秀的;

大產品經理是需要做產品+業務的事情,越到大圈做的事情越難,一方面可能是這個事情本來就很難;

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事情本身難,是需要配合的人太多了,不是一個團隊你的leader也制約不了其它人什麼,不可控的因素就變多了。

遇到過找人直接不理睬,但是為了專案持續下去軟硬兼施心態很重要,做高貴的研發的同學怎麼可以受這種氣,我內心也不想這樣,但是「有人非讓我去吃屎」,難啊!

有什麼想對小釵說的

一年的時間結束了,感謝leader給我的指導和幫助!

再回顧之前CEO的問題,感覺自己也只能回答一部分,我現在能理清楚供應鏈需要多少人,人員怎麼分配,具體到事都能很明確。

但是如果說就供應鏈作為一個起點來改變公司的現狀這個我做不到,我也不能做出長遠的規劃,你們不要逼我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