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部如何做覆盤——“年終盤點一對一”之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葉小釵發表於2022-02-04

原創不易,求分享、求一鍵三連

繼續整理技術團隊最近的年終盤點,「採用我問他答的形式」主要是聆聽,今天這位同學,在之前的工作裡承擔了一份業務壓力很大的工作,但隨著公司業務重心變化,他負責的業務逐漸猥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看看他一年的性格變化:

技術部如何做覆盤——“年終盤點一對一”之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最明顯的變化是:

1)實幹家屬性更足了,可能是因為環境變化需要降維使用;

2)推進者屬性不減反增,可能是管理意識更加加強了;

3)完美主義者屬性幾乎沒有,可能是對一些細節不再孜孜不倦;

帶著這些猜測,我們進入今天的文章。

你是誰

願意總結的人

對於年度總結這件事,個人從內心是非常願意做的,但又因各種原因(還是懶)總是擱置。

再有平時就有總結的習慣,如自己經常對短期、中期的規劃或者成果進行復盤,對於寫年度總結這一事,總覺是在做重複的事情。

但就算學問大如曾子,也經常「三省吾身」,對於自己而言那總結再多也就理所應當。

小釵總結:

該同學雖然平時經常覆盤,但就我的觀察,其實做的一般。

覆盤的要點是「有所思」「有所得」,而不是「回憶瑣事」,如果發生的認知升級比較少,那麼往往是需要再加強的;

個人覆盤思路是:

日常Case積累,一般300字左右,記錄事情本身即可;

周覆盤,一般3000字左右,會將日覆盤部分作為「材料」使用,這時的文章已經會有進一步思考,往往有些意義;

月覆盤或者季度覆盤,一般5000-8000字,會將很多有關聯的周覆盤串聯起來,形成一套更有邏輯更自洽的文章;

也就是對文章本身我自己都會「反覆閱讀」「反覆論證」,所做這一切無非是加強自己的「認知系統」

最後才是年度覆盤,一般會超過1w字,會將很多的經歷方法論和感悟以相對合理的方式融合到一起;

其中日覆盤提供的材料是周覆盤的基礎,周覆盤提供的感悟是月覆盤的底色,「月覆盤」形成的方法論是你「認知體系」最主要的地方。

綜上,萬不可認為平時有總結,就不注重覆盤。

也是託小釵的福,在Leader層開啟幹訓班培訓和讀書會,年底又要求必須總結。

所以今年看過的年度總結,比以往都多。讓我見識了很多同學的得失總結,以及老闆們對他們的各種諄諄教誨。

小釵內心:其實也沒有了,就是教學相長罷了

相較於以往的年度總結,更多是偏於公司、部門、技術發展、技術大佬們對於技術上的發展總結。

今年更多的瞭解到了管理、人生規劃、個人成長等「偏虛」的方向,但如果要向上發展,向廣延伸,只有「硬實力」,沒有「軟實力」加身的話,其高度基本已經可以預見,這類「偏虛」的,正是助我取長補短,查漏補缺的良方。

小釵有話說:事實上,技術側一塊的總結也有要求,因為今年的重心是重構和梯隊建設,梯隊一塊側重管理,所以認知類總結偏多。

關於目標

個人認為自己還算是一個「聰明」的人,在技術思維上能夠快速識別要領,在業務上也能抓住重點,對於團隊管理,也有一點小經驗。這三個點,都是我比較喜歡的方面,也是樂於去深耕的方向。

從業越久,越能清晰的認識到,「技術服務於業務,業務養活團隊」的道理,對於一個來到公司不久,且轉向到一個新的領域團隊的時候,目標需要「清晰可見」

於團隊而言

  1. 幹掉團隊業務單點,培養核心班子
  2. 減少產品的資料需求、提高需求承接能力
  3. 與產品一同改造績效體系
  4. 提升客服、電銷團隊的效率、使用體驗,與產品一同打造更為高效合理的電銷體系
  5. 拓寬業務體系,在閉環的基礎上,承擔更多的業務能力,逐漸壯大團隊體系
  6. 將團隊打造為「有戰必勝,使命必達,身心健康」的高精尖隊伍

於個人而言

  1. 深入瞭解團隊業務,成為團隊的業務尖子
  2. 更多的與產品、測試打成一片,為業務共同賦能,作半個產品、半個測試
  3. 探索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體系
  4. 在公司內部能夠穩紮穩打,個人發展持續前進
  5. 關注技術,提升技術廣度、深度,時刻保持學習狀態,讓自己走在公司技術前沿

團隊成立於20年第四季度,最初也就10人左右,後面業務逐漸發展膨脹,業務需求數高達**每月50+**的數量,壓力很大。

那時,業務還很穩定,團隊服務著「公司營收增長核心動力」的業務團隊,所以人員逐漸擴充到了 18人 的規模,也就有了上面的豪言壯語。

未必那麼順利

對於發展中的團隊來說,我的目標實現過程,簡單粗暴的講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從去年底開始,公司開始推行大倉、專案制、OKR,從個人角度看,這些東西對於團隊提質增效、促進創新、選拔人才來說,是極其有效的。

響應重構號召

今年年初,就開始組織團隊梳理業務文件,首先挑選業務邊界清晰 、單點問題嚴重 、重要性更高的業務入手,就此挑選了「錢包」進行大倉遷移和架構優化

在4月份的時候,就完成了任務並上線,至此,團隊率先在研發團隊內嘗試並完成了大倉體系優化遷移。團隊內對大倉體系更加認同,而我們也得到了其他研發團隊的認同。

因為嚐到了甜頭,就規劃今年在不影響業務的情況下,逐步完成重構的計劃。至於為什麼要繼續重構,也就不再贅述。人算不如天算,計劃總趕不上變化,誰能想到後面會有「大躍進」

大躍進的得失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之前有了一點名聲,7月的時候,我收到了需要在1-2個月內完成所有業務遷移的艱鉅任務,我且稱之為「大躍進」

原計劃在一年內逐步完成的任務,需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內心是「拒絕」「焦慮」的。

且不說還有業務需要支援,就說全力做這件事,也是非常難的,更不說七月是個特殊時期 ,具體的後面我單獨會來講這個「黑暗七月」

對於上級交代的艱鉅任務以及殷切期望,我相關拒絕、老大糾纏、去據理力爭。但最終,還是我們抗下了所有,管他的,先來個”緩兵之計“,男人能說不行嗎?

我是一個執行力很強的人,給我的任務,我幾乎不會說不,就算拒絕,我也會給出其他解決方案。

這次跟領導交流下來,老大拒不鬆口,那就只有做著再說,不是有句老話”計劃趕不上變化“麼

也是因為這次「大躍進」,在整個研發部門中,對我們團隊,對我個人,都起了一些不太好的風評。大概分之為以下幾點:

  • 太捲了,為了遷移重構還要搞996?至於嗎?
  • 這個leader不太行,為了自己邀功不顧下面人死活
  • 其他團隊的測試同學,好像不太願意到經紀人團隊來

但整體落實下來,我是扛著巨大的壓力的。對上,領導要求一定要搞完。

對下,強行搞完,只有加班,且強度肯定會很大,對於同學們的情緒,想法都需要照顧到。這是件特別難的事情,過程且不多說,就回顧下主要幾點:

  1. 帶領關鍵人、測試核心同學,同步資訊,確定節點,確定可行性,大概可以概括為:忽悠+強制+賣慘+同進退
  2. 全組同步資訊,制定計劃。「看結果,不要求細節,強度+任務如此之重,如果能提高效率,提前做完,加什麼班」
  3. 對下,安撫+誘惑+犒勞+同甘共苦;對上,根據實際時間+排期+業務佔用+設定遷移優先順序,多次進行溝通修改節點、覆蓋面。最終逐漸達成一致
  4. 根據計劃逐步推進

小釵有話說:

之前的技術團隊技術包袱過重,如果不重構後續效率很難提升;

如果重構需要面對業務團隊乃至CEO莫大的壓力,所以只能壓著同學們快速做,因為「時間視窗很短」

最終,這次「大躍進」,並沒有外部想的那麼慘,我持續在各個階段跟各個同學進行交流,得到的反饋結果都還OK(當然,有可能不是他們的真實想法)。

作為一個小leader,對上完成任務,天經地義。對下考慮團隊穩定、人員身心健康、工作愉悅性、工作效率,是我的職責。經此事,也得到了不少:

  1. 能夠更大程度上,摸清同學們的底子,承受能力,執行力。這對於後續處理重要緊急事情時,判斷誰能承擔重任有極大幫助
  2. 確實加快了團隊的遷移進度,並調整了今年的遷移計劃
  3. 過程中讓團隊的口碑稍微差了點。這對於個人和團隊的成長都是致命的,導致我們之前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勢能、影響力,被大打折扣

後面有仔細考慮這個事情,如果在初期同步時,告訴大家穩紮穩打,我還會去找領導battle,那同學們評估的時間,可能就沒有那麼準,那我拿什麼去跟領導battle,不過在初期敏感階段,還是需要慎重。

你今年最大感悟

深入業務

對於我來說,完全hold住整個團隊的業務,成為業務尖子,是今年的目標之一。所以,今年我更多、更刻意的去深入業務體系、深入業務使用方,更多的也想要將現有業務進行優化。

業務改造並不容易,但很有趣

績效體系是我心頭永遠的痛。

結算、關聯、拜訪、等多個業務邏輯剪不斷、理還亂,不停的做加法。

產品團隊換了又換,規劃好了又斷,無人敢做減法。

為此,我持續的催產品團隊、幫他們出文件、xmind,並整理績效體系新方案,拿著方案同測試勾兌、同產品交流,甚至被他們調侃 ”還是狀哥你來搞產品吧“。

皇天不負有心人,後面終於跟產品達成一致,做績效整體改版。但後面又因「又不是不能用,費用誰來承擔」給擱置了

「體系改版」無疾而終,於團隊而言,今年的目標沒有實現,沒有做大做強。

但於己而言,雖未達成最終目標,但我全盤的深入瞭解業務,並充當了半個產品在做業務優化,算是對自己有了一個整體業務能力提升

當你深入瞭解業務,從木偶角色,變成了提線人角色的時候,就會知道,一切是那麼的有趣

撩撥客服

之前聽過老闆們吐槽,說客服那邊的需求不是客服真正想要的,問題沒有解決,效率沒有提高,原因是沒有深入到業務中去。

再有因為經紀人的縮減,有想要通過電銷、線上體系等方式去增加銷售額,提高觸達效率的規劃。所以針對電銷、客服這塊我就更加上了心

客服、電銷團隊就在成都,今年就敲定主意要帶著技術同學一起去和客服同學聊聊天(客服妹妹聲音真好聽)

感受了她們的現場工作,聽了大概3-5通電話,做客服真是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

後面跟她們深入溝通了下,才發現我們提供的功能,「有很多功能都沒用」,多數吐槽功能太複雜, 不是他們想要的,所以還在使用excel。

一通下來,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了,功能是有了,但確不是別人想要的。

後面我梳理了兩篇反饋文件給到產品,一篇客服團隊、一篇電銷團隊。但後面,因為業務調整,這兩塊的業務沒有產品接手了,成了三不管地帶。導致後續的業務優化又成了笑話。

今年的業務探索不少,除去上面兩個,還在渠道管理也做了摸索,但到頭來,因為業務重心的偏移,我們團隊的業務逐漸走到低谷,對於業務的探索,其成效也就完全無法展現。

只是很可惜,渠道管理的業務沒有做大做強,但這不是個人能左右的,只要公司整體情況在積極向好,那就還有發光發熱的機會。

給自己的要求是,後面不管面對什麼業務,創新、探索、思考、總結不能停。

你有什麼心得

團隊管理探索

自己之前有一些管理經驗,但更多是不成體系,更多是看、學、做,對於小團隊,還能管的得心應手。但人總是向前看的,不能一直拘泥於現有視界。

從去年底我就在想,如果讓我去帶整個研發團隊,我能怎麼做?我能做的好?會不會一臉懵逼?現有的管理模式是否能hold住?

極大概率是不行的。

小團隊,小隊伍,更多的靠人格魅力、人情、影響力、技術能力。

人就那麼些,都在你眼皮子底下,事情也就那麼多,相對會好做很多。

人多了,問題就來了,沒有成熟的管理體系,沒有經過驗證的理論,很大程度是會失敗的,所以,看、學、實踐、總結、提煉、再實踐,形成自己的一套可持續、可迴圈的經驗。

從去年開始,團隊開始帶來了專案制、OKR、CS、質效平臺、Devops平臺,都可以發現,這些都是在建立制度、著重於管事。

對於公司級的經驗,我該學習,該沉澱。所以在專案制、OKR上,我要求的格外嚴格,帶頭做範例。

很多同學覺得這玩意華而不實,但卻不知「口口相傳」「私定終身」,最終坑的是自己。現有的這些東西,趕快學,多積累,多思考,等需要的時候,才有東西拿得出來。

小團隊管人。在制度、管事上面,公司的規範基本已經有了兜底,如何管好人,是我需要做的。

技術人員相對單純,要麼錢、要麼”閒“。如果能用錢砸的,直接砸,雙方都開心。不然,那就只有”閒“了。

如果讓我的兄弟們”閒“下來,是我需要考慮的:

  1. 做更少重複的事【任務留痕,通過外掛隨時看】
  2. 做更多提效的事【少摸魚,少加班,任務按時高質量完成】
  3. 用文件來帶新人如何【業務文件、業務大圖、新人指南、產研合作模式】
  4. 重複事情功能化【該優化的就優化,做創新可好】
  5. 組內多分享【能力值飆升,輕鬆氛圍搞起來】
  6. 職業規劃不能少【帶領同學們做好職業規劃】

當然,最終還是得形成工具、形成體系,有地方可撒歡,有人可吐槽。

今年因為各種原因,團隊還是有變化,還是走了一些同學,頗為遺憾,但如果能找到自己的規劃,其實倒不算壞事。

其實我並不怕人員離職,只要交接、文件、備份做的好,離職不一定是壞事。有新鮮血液注入進來,能讓團隊更有激情,更有競爭力,更有創新力。

團隊要做大做強,肯定需要較為穩定的環境,明年在這塊還得繼續努力,繼續奮鬥。

團隊管理是門玄學,也是藝術,也是技術。在此路上,我的路還任重道遠,需經常總結,舉一反三,向下管理只是其一,向上管理更需摸索和學習。

技術收穫

作為一個技術人,技術體系不能丟,不過今年來說,技術成果確實相對偏少。這對於一個想要走技術管理或者管理路線的同學來講,可能是半喜半憂

  1. 微前端體系的探索,帶領幾位同學以OKR的形式對微前端進行打造探索,並對經紀人體系業務進行了改造。
  2. Apollo配置體系打造。為統一公司配置體系,將前端接入Apollo體系
  3. XMind 頁面預覽。為了團隊沉澱文件,及時預覽,對Xmind做了web外掛化
  4. Chrome外掛能力增強。除了Xmind、還對TAPD做了改造

總結來說,今年的技術落地相對較少。作為技術人來講,讓我隱隱不安,畢竟除了有技術服務於業】,還有「技術是立身之本」

不過好的是,對於趨勢,對於新架構,對於新體系,一直都在關注,只是落地到具體專案中,相對較少。這塊,相信在明年會改變良多

其他方面

  1. PPT撰寫能力增強很多。得利於今年老大的不嫌棄,偶爾會有協助老大寫PPT的任務
  2. 全域性視野提升。會更多的從部門角度、公司角度、大佬角度看問題
  3. 得了一些公司的各種獎項和標杆。也算自己的安慰
  4. BI看板的開發、設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希望對各位有用。「原創不易,多多分享」

想要更多交流可以加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