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出行踩資料紅線被點名,侵犯消費者權益何時休?

鐳射財經發表於2021-12-21

哈囉出行踩資料紅線被點名,侵犯消費者權益何時休?

作者 | 周古

來源 | 鐳射財經(leishecaijing)

一心想向平臺型企業跨越的哈囉出行,該重新審視自身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平衡。

即使有前車之鑑,哈囉出行依然沒能抵擋住資料與利益的誘惑,在資料安全和消費者保護上栽了跟斗。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通過網際網路監測發現17款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哈囉出行成為共享出行行業的典型,違反了網路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相關規定,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資訊。

共享出行本是資料密集型行業,而哈囉出行又是共享出行中的頭部平臺,哈囉“翻車”,不僅擾亂出行行業秩序,而且資料保護漏洞易給消費者權益帶來隱患。所幸的是,哈囉涉嫌隱私不合規問題被監管部門及時發現,悄無聲息的侵權變現路徑也被堵死。

細看哈囉出行的資料採集和應用違規事實,可以發現它是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慣犯”。哈囉出行App未向使用者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許可權,向第三方提供個人資訊未做匿名化處理,涉嫌隱私不合規。上述侵權行為,把消費者置於弱勢一方,利用平臺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過度向消費者索權。

哈囉出行在監管專項治理侵犯個人隱私時仍踩紅線,經營無序可見一斑。近年來,有關部門著力整頓網際網路商業活動中對個人資訊的超範圍採集亂象,以及侵犯消費者隱私權益的霸王條款,引導網際網路平臺按照合法、正當、最小必要原則收集、使用和儲存使用者資訊。

此外,今年國家陸續出了資料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建立個人資訊保護的法律制度體系,明確個人資訊保護邊界,對個人信用資訊的採集、加工、使用等全流程進行了規範。

針對哈囉出行等App的隱私不合規行為,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提醒使用者謹慎下載使用以上違法、違規移動App,不隨意開放和同意不必要的隱私許可權,不隨意輸入個人隱私資訊,定期維護和清理相關資料,避免個人隱私資訊被洩露。

出行消費資料,是使用者畫像的重要構成,並且涉及個人出行軌跡等高密度隱私資訊。這些資訊維度經過大資料建模,小到輸出個人生活場景特徵,大到勾勒出社會執行全貌,一旦資料安全保護機制疏鬆,甚至對公共安全造成隱憂。

哈囉出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或出於積累海量資料的目的,實現平臺生態商業價值的最大化。一般平臺型企業突破資料保護邊界,主要是為了利用大資料、雲端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挖掘使用者資料,形成智慧化資料模型,輔助多場景疊加和跨界經營模式。

在哈囉出行資訊侵權背後,平臺型跨界經營野心十分明顯,資料和流量是支撐它生態版圖的基礎。哈囉出行CEO楊磊去年曾公開談到,“哈囉的定位肯定不是做一家共享單車公司,更不是做一家兩輪出行公司,哈囉還有一個更大的想法,就是能成為中國下一代平臺型企業。”

藉助海量資料,網際網路平臺服務的觸達能力的確可以得到延伸,它們能根據資料模型分析使用者的喜好特徵,為使用者精準推送服務,進而形成商業閉環。但彙集龐大的使用者和資料體量,也讓平臺型網際網路企業成為某些領域的基礎設施,它們在資料運用和儲存層面佔據絕對優勢,一旦平臺缺乏自律,極易對使用者資訊保安和市場穩定造成衝擊。

哈囉出行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共享單車公司。今年9月17日,哈囉出行成立五週年,楊磊向外界透露了哈囉累計註冊使用者數量已接近5億。此外,哈囉出行的資本實力較強,年內完成超5億美元融資,前不久宣佈完成新一輪金額為2.8億美金的融資,投資機構包括螞蟻集團和阿里巴巴。

就使用者規模而言,哈囉出行已成為公共出行領域的基礎設施。以出行流量和資料為基礎,哈囉出行的跨界生態不斷擴張,走向兩輪出行、四輪出行、酒旅、金融以及到店服務等多元化的出行及生活服務平臺。

哈囉出行想降低對兩輪共享業務的依賴,打造跨界生態的疊加效應,豐富且立體的資料顯然成為前提。無奈哈囉出行未能守牢資料保護底線,以犧牲消費者隱私保護為前提換取跨界生態的突破,這一點從哈囉出行向第三方提供個人資訊未做匿名化處理也能看出。

“我只是註冊用來騎車,結果洩露我的資訊,給我發騷擾簡訊,並且簡訊中明明有回T退訂,但是實際根本沒有效果,誤導使用者,欺騙使用者。”有使用者因不滿隱私保護控訴哈囉出行。哈囉出行旗下的信貸服務產品臻有錢,正是依託大資料風控技術,與中原消費金融等放貸機構合作助貸服務。

隱私保護漏洞也顯示哈囉出行經營模式較粗放,未做到精細化治理。在個人資訊保護成為商業底線的語境下,哈囉出行急切向平臺型網際網路企業進化,使用者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它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否則等待它的就是高額的違規成本。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9060/viewspace-284863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