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利用大資料割韭菜,消費者為何淪為砧板上的魚肉

非常石頭1987發表於2021-08-18

現在整個網際網路世界也正式進入大資料時代,大資料在電商領域、物流領域、應用軟體領域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至少對於平臺和商家來說,大資料實在太重要了。因為只要平臺掌握了龐大的使用者資料,就可以對使用者進行資料畫像,透過資料可以分析出某個使用者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甚至是日常行動軌跡。

可惜的是當下大資料被商家和平臺濫用,為了追求利益,正在透過大資料瘋狂收割消費者和使用者,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了。本文將揭露大資料殺熟的套路,以及未來如何監管大資料技術。

1、  平臺是如何收集使用者資料的

國內大資料時代的快速要來,與智慧手機的普及有直接關係。在非智慧手機時代,商家和平臺難以收集到大量使用者的資料。而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微信、支付寶、小紅書、知乎等一堆應用軟體,甚至我們已經離不開這些應用軟體了。其實,應用軟體的崛起離不開智慧手機,智慧手機顛覆了傳統手機的功能單一。

雖然智慧手機功能非常強大,但功能主要是透過各個應用軟體實現的,而我們要使用這些應用軟體,就必須獲得平臺和軟體運營商的許可。例如:使用叫車軟體、外賣軟體、溝通軟體時,我們要開啟手機上的“位置資訊”,軟體後臺獲得到使用者的“位置資訊”,再透過位置資料就可以分析出某個使用者的行動軌跡。

這裡只是舉個簡單的例子,實際上一部手機裡包含了使用者太多的隱私資訊。而市面上很多應用軟體還在過度收集使用者資料,雖然相關部門一直在嚴打這種違規行為,但是難度確實很大。一方面是應用軟體市場十分龐大,數量太多沒辦法逐一檢測、審查。二是應用軟體的後臺到底有沒有“漏洞”和“介面”,稽核起來也比較困難。

2   平臺如何利用資料收割使用者

一旦平臺和商家積累了豐富的使用者資料,下一步就是要進行收割了,這個時候的使用者就成了等待被割的韭菜。平臺和商家都需要盈利,所以大資料技術在他們手裡,其實就是赤裸裸的營銷手段而已,大資料殺熟套路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根據不同使用者的消費水平。這種套路很簡單,就是根據大資料將使用者大致分為高消費使用者和低消費使用者。舉個例子:有兩個使用者經常使用叫車軟體叫車,同樣的路程,消費高的使用者需要支付更多的叫車費,少則幾元,多則十幾元。

第二種,根據使用者位置距離的遠近。比方說,對距離商場較遠的使用者價格更高,這樣商家和平臺都可以多獲利。

第三種,根據使用者的消費頻率。平臺透過大資料分析,認為使用者對於某個需求的頻率很高,這樣的使用者對價格承受能力越高。例如:某個使用者經常使用外賣軟體訂餐,那麼就可以適當的抬高價格了。

這三種大資料殺熟技術不代表所有,可能以後還會有更隱藏的收割方式。平臺和商家為了逐利,會充分利用自己手裡的大資料。

3、  使用者為何 為砧板上的魚肉

對於很多普通使用者和消費者來說,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何平臺和商家宰割。

然而,多數消費者只能選擇被迫接受,因為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應用軟體、智慧手機,甚至是大資料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捷。出門不用帶現金,一部手機就可以滿足所有的場景支付,沒時間去飯店吃飯,可以直接外賣訂餐。消費者其實已經習慣了“這種便捷”,而消費習慣通常上商家和平臺幫你養成的,一旦養成就難以改變。

在叫車軟體大戰、外賣平臺大戰中,平臺利用消費者愛佔便宜的心理,透過瘋狂燒錢補貼的營銷方式,快速增加新使用者和入口。同時也讓使用者切身體驗到了便捷,所以即便是停止了補貼活動,仍然有大量使用者繼續使用軟體。平臺就這樣改變了我們的消費習慣,讓消費者快速地接受了新事物。作者:石頭IT視角  個人部落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8878773/viewspace-278768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