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時代,給不掙錢、得花錢的學生黨創造了一種消費幻覺。
近日,成都一名大一女生向父母索要每月4500元生活費遭拒。話題一出直上微博熱搜,網友或是紛紛吐槽,”我一個月工資4000打擾了”,或是曬出暴露自己年齡的當年生活費,”08年讀大學,一個月600″。

小編已經是90後中年人,離開校園四捨五入也有10年了,所以現在大學生生活費到底有多少呢?怎麼都獅子大開口竟然要4500元一個月了?大學生的錢都花哪了?

大學生錢花哪了?三餐和人際交往

微博《2018中國大學生網路生態與消費行為報告》資料顯示,2018年,日常三餐(36.26%)和人際交往(17.82%)是在校大學生最大的兩項開支。

日常三餐方面,近50%的大學生每月花費在601-1200元之間,食堂、校外餐館和外賣成為大學生們一日三餐的主要選擇。高校食堂雖然近幾年略有漲價,但價效比還是很高,對飯菜要求不高的話,一頓飯可以控制在15元以內。

小編曾在清北人大蹭過飯,清華食堂羊雜湯8元、饅頭0.2元一個、花捲0.3元一個、半份排骨菜4元錢,北大食堂醬鴨腿5元、朝鮮冷麵12元、一葷一素7元左右,人大食堂咕咾肉5元、炒牛肉8元、炒西蘭花4元。

但高校食堂較短的開放時間、擁擠的環境、菜品質量較低以及打菜阿姨手抖的程度過高,讓點外賣成了許多大學生的飲食首選,將近90%的大學生點過外賣。

同時,大學是一個人從學校走向社會的轉型期,人際交往必不可少。聚餐、一起出去玩,認識更多朋友的時候,自然會花掉一定的費用。

而如果你的孩子恰好有一個男/女朋友,那麼可能要考慮給孩子一些額外的戀愛經費了。資料顯示,大學生年均戀愛支出在4878.2元左右;而且,與大家想象中截然不同的是,戀愛支出的性別差異不大,男生年均5281.35元,女生年均4548.73元。

此外,大學生還有一些其他的必要開支,比如服飾、交通、考試等。以考試為例,艾瑞諮詢的資料統計顯示,70.3%的大學生在讀期間參加過各類培訓;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對培訓的需求越來越大。比如一般大學都要求的四六級,新東方北京的網站上,四六級培訓的平均價格為3080,雅思、託福的培訓費用則更加高昂。

至於男生酷愛的休閒娛樂產品,女生必備的化妝品等,同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大學一月生活費,父母半年窩窩頭

大學開支項如此之多,那一個月生活費到底需要多少?微博報告資料顯示,80%大學生月均生活費少於1500元,家庭月均生活費供給1325.5元。

家庭月均生活費供給1325.5元是個什麼概念?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相當於月均可支配收入為2352.3元。父母其中一人,得拿出56.35%的可支配收入來供孩子在大學生活。如果孩子有公主病,憤憤不平非要4500元一個月,那父母兩人每個月還剩204.6元,還不夠買幾斤豬肉的。

如果大學生來自農村家庭,那資料對比更為觸目驚心。2018年,只有上海、浙江、天津、江蘇、福建、廣東、山東(北京2018年起不再公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農村居民,每人月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1325.5元。

挖財記賬《2019大學生消費報告》顯示,北京在校大學生月均生活費領先全國,達到2400元,上海、杭州的月均生活費超過2000元。相比之下,甘肅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最低,每月僅733.7元。試想,一個甘肅農村家庭出來的大學生,在北上杭等消費水平高的大城市讀書,單就生活費不就得掏空父母所有可支配收入?

生活費如果不夠,靠花唄白條來湊

中國青年網201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5%的受訪大學生生活費由父母提供;上海商學院最新調研同樣發現,超過90%的大學生生活花費來源於父母。

一方面,絕大部分中國大學生的生活費是由父母供給,而非自食其力,另一方面,父母供給的費用佔了他們生活費的絕大部分。然而,很多大學生對家庭收入情況並不瞭解,一旦脫離父母的管束,很容易大手大腳盲目攀比消費。他們”日益增長的生活費需求與父母給的生活費完全不夠花”的矛盾越來越大。

其中一部分大學生開始使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提前透支消費。根據《2018年大學生消費洞察報告》,分期付款已經成了近半大學生的必要經濟支撐,而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是他們的首選,其中更有7.6%的人使用過現金貸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在很多大學生身上,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這句話的影子。當代大學生中很多都是花唄、白條的重度使用者:生活費不夠,花唄白條來湊。錢包空空的、花唄滿滿的是他們的常態,每個月點開花唄賬單,被金額嚇一跳,一項項地核對,結果發現每一筆都是自己本人花的,千真萬確。

不過,儘管提前透支是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們都在無腦地超前消費。根據2017年花唄釋出的消費報告,近7成的年輕使用者每月的花唄消費控制在了授信額度的2/3以內。而通過花唄完成消費後,按時還款的90後人數比例高達99%

然而,對於小部分大學生來說,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已經從一開始補充生活費缺口的小金庫,變成了充滿金錢誘惑的消費陷阱。一開始只在某網貸平臺上借了2000塊,後來就利滾利成了好幾萬,甚至有的成了新聞裡”被網貸毀掉的年輕人”。

讓大學生們意識到理性消費意識很重要,讓他們瞭解家庭收入情況也同樣重要。《大學生藍皮書:中國大學生生活形態研究報告》發現,大學生家庭收入越低,個人月消費水平越低,選擇自己打工賺錢的比例越高。也就是說,瞭解到家庭收入情況,他們會更節流,降低消費水平,同時他們會更開源,選擇自己打工賺錢。

有學者發現,從大一到大四,家庭收入對於大學生生活費的影響是逐漸減弱的趨勢,大四階段還出現了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逆襲”的情況:最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形象、社交、自我發展、其他食品的消費超過了高收入家庭。這和他們對於家庭收入的依賴較低有關,各組大學生以家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比例依次為66.7%、76.7%、91.6%、88.2%。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是有道理的

結語

網際網路時代給基本沒有經濟負擔能力的學生黨創造了一種幻覺。在這種幻覺下,大多數大學生還是理性的,但也有些大學生因此選擇用花唄、白條甚至網貸來堆砌出自己嚮往的生活。他們中很少有人看到,這些幻覺統統破滅之後,凝視著自己的消費主義深淵。

來自:穀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