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技術不能被平臺濫用,必須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非常石頭1987發表於2021-08-20

如今網際網路行業已經進入大資料時代,很多網際網路大佬們都在鼓吹大資料的意義和價值,但一些網際網路平臺卻利用大資料殺熟技術獲得更多利益。對於平臺和商家來說,大資料技術確實可以精準的定位使用者和顧客,而且還可以根據資料分析出使用者和顧客的喜好、消費能力等等指標。

1、大資料殺熟侵犯消費者權益

但,大資料殺熟顯然是侵犯了普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首先,未經使用者同意,透過技術手段獲得大量使用者隱私資料,這本身就是違法的行為,也是不道德的。如果使用者的隱私資訊被洩漏,會給使用者帶來各種危害。

然後,根據不同使用者進行收費,這明顯違背了公平的市場秩序,就是霸王條款和強買強賣。

最後,欺騙普通消費者,透過大資料欺騙廣大消費者,這樣的平臺和商家應該給予處罰。

另外,試想一下某個平臺和商家掌握了大量的使用者資料,而這些資料中包含了使用者的隱私,潛在的危害有多大?作為一個平臺和企業,有能力保護好龐大的使用者資料嗎?

在龐大的大資料中,每個使用者都可以用一組資料代替,這組資料就可以給使用者進行“人物畫像”,透露出的資訊量很大。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後果可能而知,所以大資料時代到來,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安全,而不是大資料給我們帶來的生活便捷。

2、要靠技術監管和法律約束

如今資料洩漏和買賣現象十分猖獗,平臺和軟體運營商掌握了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必須透過技術手段進行監管,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

特別是針對某些平臺和軟體運營商,一定要透過技術手段嚴格監督,不能只是簡單的罰款。因為某些網際網路巨頭,擁有上億的使用者基數,可以說是財大氣粗,所以罰款的處罰手段起不到威懾作用。

網際網路平臺和運營商必須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公開自己的資料技術,讓相關部門可以透過技術手段來監督平臺,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平臺和軟體運營商不配合,那麼還是難以透過技術手段監督。

另外,可以建立使用者和消費者投訴平臺,讓更多的使用者自主維權。以為使用者透過平臺上的客服系統維權,但平臺上的客服總是“踢皮球”,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如果相關部門建立第三方投訴平臺,並且可以積極處理使用者的投訴資訊,那麼一定可以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

3、消費者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或者是某個應用軟體的使用者,我們有沒有辦法避免被割韭菜呢?

雖然平臺和運營商透過“大資料殺熟技術”欺詐消費者,已經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是面對實力雄厚的平臺,個人消費者就顯得很渺小了。

而且即便是合法權益被侵害了,取證起來難度也非常大,運營平臺可以透過技術手段隱藏資料。普通消費者不懂技術,維權起來真的很困難。所以很多普通消費者只能無奈選擇“忍氣吞聲”了,只要平臺擁有使用者的大資料,就可以對其進行收割,使用者是防不勝防啊。

大資料技術本可以是一種網際網路創新技術,但是在資本手裡就變成了營銷的手段,透過大資料給使用者畫像,再針對不同使用者進行定價。

站在企業和運營商的角度,為了生存下去肯定要有盈利模式,但這種以欺騙消費者、壓榨消費的方式獲利,顯示是在違法的邊緣瘋狂試探,而且也是不道德的。

消費者不是傻子,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如果某個平臺的口碑太差,那麼我們完全可以用腳投票,拒絕使用某些不良的軟體和平臺。不管是網際網路巨頭,還是小商家和店鋪,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消費者才是上帝”,失去使用者和消費者,任何平臺和企業肯定都活不長。

4、大資料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商家和平臺利用大資料獲利,然而大資料技術不僅僅是體現在消費市場方面。只要利用好大資料,確實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只是大資料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利用大資料技術時,一定要有嚴格、完善的監督技術。大資料不能完全由某些企業和資本掌控,因為企業和資本需要獲利,會濫用自己的大資料技術。

必須保護使用者的個人隱私,資料洩露會給消費者和社會帶來極大的風險。這種風險是難以預計的,所以要謹慎使用大資料技術。而現在大量的使用者資料掌握在少數企業手裡,資料的風險性很大。

而在資料買賣的灰色行業裡,使用者的一條資訊甚至連一塊錢都不值。必須嚴打資料買賣行為,某些企業和單位要負起責任,對員工嚴格要求,防止出現監守自盜的現象。

總而言之,利用好大資料可以造福人類,但是濫用大資料技術肯定會帶來巨大風險。大資料技術就是一把雙刃劍,關鍵是劍柄掌握在誰的手裡。

作者:石頭IT視角  個人部落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8878773/viewspace-278809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