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投資、創業、遊戲和你
本文首發公眾號“青花會遊戲百科”
之前我以為在2017年結束以後,有關“創業和投資”方面的雞湯、謊言至少能離開公眾的視線一段不短的時間。
但很遺憾我錯了,雞湯和謊言只是把忽悠的物件從IT網際網路領域轉移到了別的領域,“遊戲”就是其中之一。你看現在對“元宇宙”和“XX宇宙”(ip)等概念的熱炒是不是類似當年的“網際網路+”“O2O”和“共享經濟”呢?
本文並不會對“元宇宙”等概念進行批判,因為近期已經有不少反對之聲了。
本文也完全不鼓勵在這段時期進行全職的、有任何經濟投入的創業活動,但首先我們不能排除現在依舊有頭鐵的人選擇走上創業之路,其次本文裡的大多數內容基本沒有“時效性”的限制,這在形勢有所好轉之後應該還是能給想要進行創業的朋友提供幫助。
接下來就進入正題。
一、初創團隊拿到投資的難度
無論在什麼年代,初創團隊拿到投資的機會都是極小的,不要老去想“如果時間倒流回到2015年,我一定能XXX”,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從任何角度來看,初創團隊難以拿到投資,這樣才符合一個正常社會的狀態,原因主要有3個:
- 初創團隊缺少有效的信用記錄;
- 初創團隊無法證明自身有良好的抗風險能力;
- 初創團隊難以證明自身工作能力
前兩點各位應該都能理解,因為畢竟是初創團隊,所以整個團隊的信用記錄基本為0,同時也缺乏證據證明自身的抗風險能力。而在談到“工作能力”的時候有人可能會說“那我把團隊成員之前的從業經歷、學歷等作為證據不就好了?”可惜在他人眼裡這並沒有太多實質性價值,因為這些東西並不能展現出你們作為一個團隊所具有的真實工作能力,充其量只能作為“對工作能力進行預估”的參考材料而已。(當然團隊成員的履歷也有自己的用處,我們後面會說到)
真正能表現團隊工作能力的東西只有一樣——產品。但眾所周知,初創團隊至少在尋找投資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拿不出產品的,大部分的產品都在圖紙或者PPT上。
所以才說,無論在哪個年代,初創團隊拿投資(從0到1)都是最難的,但這也是相當正常的現象。真要去當初創者的話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和資金準備,如果不是家境殷實或者有個Engels那樣的好哥們兒,對這個行業又不是真正愛得深沉,建議還是多為自己做些考慮。
二、投資方和談判
大概有9成以上的行業雞湯文吧,會對你明示或者暗示這樣的一條資訊“投資主要是投人”,絕大多數看到這條資訊的人都會把“投人”預設為“對人的綜合能力和品質進行投資”,然後覺得“我只要專業能力過硬,知識面廣,品格良好,就很容易可以拿到投資”,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這是對“投人”的錯誤解讀。
首先有個問題是雞湯和謊言極少會提到的,那就是“如何接觸到投資人?”
網上那些讓你先付費後“對接投資人”的平臺很顯然全都不靠譜,各種亂七八糟的所謂“孵化器”大概率是讓你先租場地後為你提供“增值服務”,比如安排一次走過場的路演啊,或者是“已經把你的BP/專案方案發給XX機構了,你就等回覆吧”之類的。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只是普通的老百姓,那麼和投資機構的接觸基本上會從FA開始,也就是說在真正見到有拍板權的投資人之前,你還有很多BOSS要過,第一個BOSS就是FA,國外的FA恕我見識淺薄,是真沒接觸過,而國內的FA大部分都喜歡在和專案方見面談話的時候給對方施加壓力並塑造一下自己高大上的形象,也就是俗話說的“裝一波”啦。這時一部分人還真就會被他們唬到,以為他們真的就是“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裡有較高話語權的人”。但實際上FA只是投資機構的工作人員而已,所以沒必要對他們“過度的尊重”,也不用刻意保持謙卑的姿態,你是拿著自己團隊和專案去找投資的,不是去要飯求施捨的。
既然是和FA接觸,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FA是“投人”還是投別的什麼東西?到這裡應該很多讀者醒過味兒了。如果還是不明白那我再進一步提問——你覺得企業的員工(非股東、非企業主)是更傾向於簡單高效的工作方式,還是花費時間較長的工作方式?考察一個陌生人的專業能力、知識面廣度、人品道德和履歷,這些是否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
所以各位現在明白了,至少到了這一步,投資的那一方並不是以“投人”作為考量的,至少不是大眾認知上的“投人”。
一方面他們當然更加註重專案,首先專案要有一個通順的商業邏輯,比如遊戲產品如何“拉新、留存、誘導消費、產生持續性消費、消費點的多少以及必要性”,這是稍微細化一些的部分,巨集觀一些的部分就是:
- “玩家為什麼選擇你的產品”(遊戲吸引玩家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 “玩家憑什麼選擇你的產品”(競爭壁壘在哪裡)
這兩個問題也算廢話,也不算廢話。因為對於認真思考過自己專案的選手來說,看上去好像是兩個送分題,不過即便你對答如流滴水不漏,但國內的FA們基本還是會咄咄逼人地進行追問,哪怕這些追問毫無營養或者是你之前明明已經回答過了。但是對於之前沒有那麼認真思考過自己專案,只是把創業當成一場“to VC”的遊戲來玩的選手,這兩個問題以及後續的追問可能會帶來不小的麻煩。
但是除了專案本身之外,FA們確實也會“看人”,然而就像我之前說的那樣,他們“看人”的標準和初創者們以為的那種不一樣。還記得在上一節裡提到的“履歷”部分麼?它們在這裡就派上大用了。雖然成員的履歷並不能真實反映團隊作為一個整體的綜合能力,但一方面可以作為對綜合能力的預估參考材料,另一方面(重要的來了),履歷背景是FA“高效評估”工作體系裡幾乎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簡單來說,假設你自己是在育碧幹過三五年的海歸,確實也參與過一些重量級專案的研發製作,你的一個合夥人有穩定的關係可以搞定版號辦理和各種審批,你的另一個合夥人是某大廠的一箇中層。
而前某大廠來的這個合夥人,哪怕沒有太多能幫得上你的專業技能,但他只需要一種資源就可以有成為合夥人的資格——人脈。
人脈資源除了能夠讓專案在版號辦理、發行、推廣的時候更加順利,同時別忘了,優質的人脈資源包含“資方”在其中,也就是說可以讓你越過FA,直接見到“真正的投資人”,這樣才有可能觸發網路上各種雞湯文和江湖傳記裡面的劇情。
然而即便到了這一步,你還是會發現,江湖傳記還是不靠譜,說好的“投人”依舊不是資方大佬們的行事準則,或許你需要弄清楚的是,你和你的團隊、專案對於投資人來說,有什麼利用價值。
三、即將拿到和拿到投資以後
大多數初創團隊和投資方的實力相差過於懸殊,但這並不表示團隊需要對投資方言聽計從,有讀者看到這裡可能以為我要開始雞湯了,且慢,請耐心地繼續看下去。
先來聊聊“動機”方面的事情。
在今年年初甚至更早之前,大洋彼岸的投資風向就發生了變動,某些行業的投資開始縮水,能源行業和遊戲行業都發生了規模不小的裁員,相反房地產和股市作為老牌的“蓄水塔”則受到了青睞,大洋彼岸房價的上漲曾達到了“肉眼可見”的程度。
而大洋彼岸的經濟波動會對全球都產生影響,再加上今年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我個人判斷“遊戲”至少在當下並不是一個超級風口,所以有人開始炒作新的概念吸引資本,比如“元宇宙,雲遊戲,AI+遊戲”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假設真的有資本有意向投資你的團隊,你的專案,那他們的動機看起來就顯得很重要了。那資方會不會完全不懂遊戲行業,拿了投資之後開始對專案指點江山,這一點我覺得是不太可能出現在現實中的,畢竟投資機構有自己的調查手段,有顧問甚至是顧問團隊,真決定要投資遊戲專案的話並不可能出現一副“完全不懂”的姿態;另外用最簡單的常識進行判斷,誰會用真金白銀去投資一個完全不懂的領域呢?
說了這麼多,有一個壞訊息——研究資方的投資動機基本上沒有實質意義,你只需要明白下面的這個問題就行了。
下一個問題,什麼樣的錢可以拿?
我個人認為,只要滿足下列三個條件的錢,你都可以拿:
- 不涉及違法犯罪
- 不涉及對賭
- 合同裡沒有侵犯你和團隊太多利益的條款
我知道第三條裡面包含了第二條,但第二條實在太重要了,值得拎出來單獨列舉。其餘的像是智慧財產權問題,股份股權問題,董事會問題等等各位不僅需要去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同時還需要自問自答一下,自己的“底線”在哪裡,比如專業人士可能會告訴你首次獲得投資不要出讓高於X%的股權,但如果你真的迫切需要這筆啟動資金,那確實還有鬆動的空間。
不管怎麼樣,都希望大多數的初創團隊能夠記住自己的“原始目標”(相信我,我真的懂你們)——讓別人為自己的試錯買單,因為你沒那麼多錢嘛。很多團隊的一把手在大量的思考和壓力之下很容易把原始目標忘了,無論你把自己的目標描述得多麼冠冕堂皇,不可否認這就是初創團隊尋求投資的本質。
當然啦,對於那些To VC的選手,創業就是為了套現退出,這個我完全理解,但理解≠認同,所以你們按照既定的劇本去走即可。雞湯文和謊言比較會瞎扯的一點就是說“會有團隊拿到投資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更換更好更大的辦公場地,換各種高階的電競裝置”,當時我作為一個讀者自己都覺得尷尬……你要知道,LOL裡“黑鐵”分段的玩家數量比黃金和白銀都少,而且真有這樣的團隊,你反過來想,他們順利拿到投資的概率是多少?
你還不如說,某些團隊在拿到投資之後,找低端的外包把產品隨便弄出來,然後各種虛開發票把錢都拿到自己的腰包。什麼?AOE範圍太大?那不好意思,打擾了。
本節的最後,簡單聊聊拿到投資之後對投資方應該是什麼態度。
我個人的觀點是,首先你要對投資方各方面的資源有一個預估,同時你也必須明白自己的專案在他們眼裡重要程度有多高,結合這兩點,在合理範圍內對資方提出自己的需求,向他們“要東西”是非常有必要的。
理由很簡單,在拿到投資之後,投資方就會把你當成棋子,說得雖然難聽但這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To VC選手除外),但注意,他們只是“把你當成棋子”,你並不是真正的棋子,因為你是人嘛,你和你的團隊都是人。所以,“你把我當成棋子,所以我會在合理的範圍內跟你要求一些資源和幫助,這樣才能讓我對你更加有利用價值”,這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四、一些瑣事
最後補充一些上面沒有提到的瑣事吧。
- 和投資方正式見面之前(不管是找投資階段還是得到投資以後),儘量提前幾天先用電話、郵件或者資訊通知對方正式見面所要談的議題有哪些,通俗地說就是“談談判”,談一下談判將會聊的內容。
- 投資方的資金基本上不會一步到位,“分批次轉賬”將會是常態,幾十萬分3批甚至是4批轉賬這樣的事情是有的,不過基本會在談投資合同的時候溝通好,比如第一階段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完成之後下一批資金會轉多少過來,等等。這些細節千萬不要坑到自己,儘量據理力爭,不要被“急著搞定投資”這樣的心態影響。後續專案真的被此類操作嚴重影響,那儘量去說服對方吧。
- 找外包的時候不只是要“貨比多家”,每一家都對比他們的價格和過往案例,同時儘量讓對方讓你多看幾個價位檔次的製作案例,有的外包單位看菜下碟的,客戶不給高價做出來的東西比較敷衍。
- 如果有工作沒有按照計劃如期完成,建議和投資方說實話,因為初創團隊的遊戲人編瞎話的技術真瞞不過人家,當然,To VC的選手除外,你們就是幹這個的。
- 採購上的事情要麼自己來,要麼交給自己絕對可以信任的人,否則人家直接一手“虛開發票”你都沒有太好的辦法應對。
- 開人的效率一定要高,我不是說亂開人,假設你招來的人試用了幾天你覺得問題很大,應該儘早開掉,千萬不要有任何雜念,這是很多初創都犯過的毛病,用網路上的話說就是“沾點聖母”。
- 在投資到位之前,不要對找到一個“全職合夥人”抱有太大希望,願意給你專案掛個名都不錯啦,你看不管是歷史還是藝術作品,那些“一頓演講引起轟動”的不都是什麼“首相、富商、業界領頭人、王子、將軍、主教”之類的人嗎?初創時,“個人魅力”真的很難吸引到全職合夥人。但是當你拿到投資,有了背書和實力,這個時候“個人魅力”才會有點幫助。
- 之前看到有人說“如果團隊在創業初期計劃好了專案後續的太多步驟,比如IP延展和周邊產品,那麼這說明團隊的不靠譜,投資方不應該對他們進行投資”。我覺得至少應該在這段話之前加上“我個人認為”吧,首先有的資方就是傾向於投資“走1步看5步”的團隊,另外專案即便在初期,對未來有一個比較大致的規劃,這不是挺正常的一件事麼,還真有人會自我設限讓自己必須“專注於當下”嗎?
- 朋友圈和各種社交媒體的個人賬號上,不要去做任何的炫耀,老老實實發布和產品相關的資訊就好了。因為“分享自己的快樂”並不能讓別人快樂(同行大多隻會覺得“呵,這人都能騙到投資”),“分享自己快樂的同時付出一些代價”才能讓別人快樂,比如你如果能做到一邊炫耀一邊發紅包那我沒意見,做不到的話,你在社交軟體上釋出的每一條帶有炫耀成分的資訊,日後都有可能變成某些人揮向你的大棒。
最後,希望各位順勢而為,謹言慎行,祝各位讀者平安~
來源:青花會遊戲百科
相關文章
- 【遊戲雜談】業內閒聊“遊戲賽季制”遊戲
- 遊戲人創業,投資不找老東家遊戲創業
- 閒聊:遊戲運營的“三步走”思路遊戲
- 遊戲創業團隊如何吸引投資?談投資的過程中,哪些坑千萬不要踩?遊戲創業團隊
- 遊戲行業投融資又火了?遊戲行業
- 閒聊
- 【閒聊】為什麼不做高配遊戲?國內遊戲圈子真的“反技術”嗎?遊戲
- 騰訊投資休閒遊戲開發商七號筆記,持股30%遊戲開發筆記
- 2020印度遊戲行業投融資報告遊戲行業
- 投資者如何看今日的遊戲行業?遊戲行業
- PitchBook:2023年Q3遊戲初創企業獲得8.57億美元投資遊戲
- 聊一聊遊戲版本運營遊戲
- 聊一聊遊戲的壓測遊戲
- 【Spring】@Transactional 閒聊Spring
- SAGI GAMES 創始人曾嶸:瞄準休閒遊戲,將“創意”轉化為“商業”GAM遊戲
- 拒絕遊戲創業遊戲創業
- 超休閒遊戲崛起的商業背景遊戲
- 2018年遊戲投資額達到57億美元再創新高遊戲
- “玩法相似”,超休閒遊戲如何應對蘋果投訴遊戲蘋果
- 寒冬之下,國外投資者如何看待遊戲行業?遊戲行業
- 知名天使投資人:遊戲行業還有蛋糕可分遊戲行業
- 前端發展閒聊前端
- Mintegral創意總監:如何製作超休閒遊戲創意廣告?遊戲
- 擬不超5億歐元投資Voodoo 騰訊要向超休閒遊戲出手了?Odoo遊戲
- 芬蘭獨立遊戲團隊Redly Games獲Supercell初創投資資金遊戲GAM創投
- 遊戲行業Youtube? Epic為遊戲創作平臺注資1500萬遊戲行業
- 上半年遊戲行業投融資超635筆,交易額創下600億美元記錄遊戲行業
- DDM:2020年遊戲行業投資總額132億美元遊戲行業
- 聊一聊遊戲分級制度的前世今生遊戲
- 閒聊CAP、BASE與XA
- 社交網路 —— 超休閒遊戲的創意批發市場遊戲
- 遊戲史上那些投資巨大卻血本無歸的遊戲遊戲
- 無版號遊戲不能接廣告?休閒遊戲商業模式或受阻遊戲模式
- 閒魚宗心大佬聊跨端職業發展跨端
- 2020超休閒遊戲及其他型別遊戲的資料指標遊戲型別指標
- 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概論創業
- 23遊戲產業詳細資料:收入升至3029億 移動遊戲創新高遊戲產業
- 聊一聊解謎遊戲的設計(一):解密遊戲的三個維度遊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