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以撒發表於2021-07-07
通過內推來求職,早就不是一件新鮮事了,甚至已經變得相當日常。不過隨著人才爭奪越來越火熱,內推的制度和獎勵似乎也在逐漸升級。

前幾天,一位HR給葡萄君分享了一份「中國遊戲公司內推職位列表」(點選文末閱讀原文可檢視)。這份表格目前有數百個HR共同參與編輯,收集了超過150家遊戲公司的內推資訊,再加上葡萄君打聽的一些訊息,大致能總結出如今遊戲行業內推的獎勵檔位:

「紅包~下午茶 → 1k~10k → 10k~20k → 20k~50k → 50k~?」

首先,大多數公司在簡歷過審、進入面試環節都會獎勵內推人數額較少的現金紅包,或是請一次奶茶、下午茶。隨後,如果推薦物件成功入職,大多數公司會在入職和轉正時各發出50%內推獎金,也有部分是入七轉三,或是一次性付清。

其中,針對於初級~中級職位,中小廠商的獎勵大多在1k~10k左右。以莉莉絲為例,他們會在面試環節發放1k元、offer環節發放1k元、入職環節發放5k元(熱門崗位為10k)。而再往上一層,數額普遍都在20k左右,例如騰訊、網易的部分團隊或專案。針對緊缺崗位,獎勵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網易櫻花工作室(廣州)內推獎金

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當然,在人才戰的背景之下,廠商們的極限遠不止於此。一旦觸及到高階/專家級人才的領域,你就可以看到不少驚爆眼球的獎勵,比如飛魚科技的一項制度:在製作人、技術總監、UE4主程等崗位中,一年內累計推薦2人被錄用且轉正,可以直接獲得30萬獎金。

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但這件事的難度自然不用說,一位獵頭就告訴葡萄君,這種級別的崗位,即使是由專業獵頭來牽線,每年能達成的入職數量也屈指可數——運氣好可能會完成3、4單,如果運氣不好,一單都deal不了。

或許是因為這種局面,如今許多公司都已經放開限制,將外推與內推一視同仁,即使不是由內部員工推薦,推薦人也同樣能拿到“伯樂”獎勵。

像是前一陣用“百萬年薪”吸引人才的黑桃互動,推薦獎金就有4萬元;上海沐瞳的日常推薦獎金,從最低的6k元起,往上依次為10k、16k、30k、60k元(大神級);而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列表中,深圳一家公司甚至給出了“總監級以上年薪10%”這樣的分成獎勵。

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在現金之外,用實物獎勵來吸引人的手段也不少見。這些獎勵和年會上的獎品重合度很高,最常見的就是京東卡、健身環、Switch,以及以蘋果系列為首的電子產品。

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廣州光娛內推實物獎

不常見的也有,比如無端科技的推薦獎勵是送車。葡萄君查了查,下圖中特斯拉MODEL3的參考價是26.674-33.99萬元,而MODELX的參考價是77.29-99.99萬元。

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更花哨的是,有些廠商還制定了積分制度,將現金與能兌換實物的積分一併作為獎勵。米哈遊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們的積分被稱為「米遊幣」,每次推薦成功,會在發放offer前分批發放完,其發放數量大致為現金數額的兩倍,而與現金的兌換比例大致為20:1。

在內部商城裡,員工可以以低於市面價格的換算成本,用米遊幣兌換一些高價值獎品。據說其中價值最高的“綠水鬼”,竟然還真的有一次兌換記錄。

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市面價六位數的綠水鬼

據瞭解,米哈遊的普通崗位內推獎勵現金為5k元,標註UP的崗位會在此基礎上翻倍,SUPERUP則是UP再翻倍的數額。也就是說,算上米遊幣在內,普通崗位一次內推的獎勵換算成現金,價值約為5.4k元。

為什麼廠商們要花這麼大心思推動這件事?總的來說,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原因:

1、高效招聘。相比常規的招聘方式,內推不僅能拔高人才質量、省去複雜流程,也有助於完善人才庫。對於一些中小廠商來說,內推已經成了發放offer的一條主力渠道。

一位心動的HR就告訴葡萄君,根據今年上半年的一次資料分析,他們發現,在心動每4位參與內推的員工中,就有1位拿到過內推獎金;並且內推為各渠道發放的offer量最高的渠道,佔比量近50%;在高職級offer中,內推渠道佔比也超過55%。

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對於大廠來說,內外推薦更是吸入了大量人才。一位遊戲獵頭Hazel就告訴葡萄君,通過提高內外推獎勵,發動這種「全民皆獵頭」的效果,一些大公司已經足以填滿初級/中級崗位的需求,高階崗位也能部分滿足。

2、節省成本。儘管推薦獎勵看上去越來越離譜,但如果真能成功吸引人才,這些成本的投入與聘請專業獵頭的報酬比起來,會相當划算。

葡萄君從一些獵頭口中瞭解到,在他們與廠商的合作中,每單的報酬在二線城市能達到推薦物件年薪(12~14月薪)20%的數額,在一線城市,針對急缺崗位的報酬可能達到年薪的23%-30%。這是什麼概念?如果公司要通過獵頭來招攬一名年薪百萬的人才入職,要付出的成本可能至少在二十萬以上。

3、提升品牌力。說到底,促成內推的原始動機,可能更多來自於廠商、推薦人與求職者之間的相互信任。但即使是出於利益驅動的拉新,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對一家公司產生好奇。久而久之,品牌形象就會因此更加完善。

在這些原因的推動下,推薦人、求職者和廠商各取所需,都爭相把人才推向最需要的地方,這波內推熱潮的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

如今在一些員工眼中,內推甚至已經變成了一種副業。微信公眾號直面派的報導《當內推成為大廠員工的財富密碼》中就提到:一名騰訊運營在半年間共內推了600多位候選人,成功的有幾十個,賺到的獎金接近5萬元;一名位元組員工入職近一年半,總計內推24000多人次,成功入職169位;而位元組最出名的“內推王”號稱“位元組跳動內推offer過千”,一年成功內推600人,獎金高達30萬元。

為什麼內推成了遊戲人的搖錢樹?

但與此同時,內推也有很難解決的問題存在。Hazel告訴葡萄君,她覺得內推效果與廠商的品牌力正相關。如果缺少有名氣的拳頭產品背書,即使是鼓動全民做獵頭,也很難真正解決人才缺口的問題。用一句話來講:增加內推獎勵能錦上添花,卻不能雪中送炭。

另外,想招攬真正頭部的人才資源,涉及到的問題不止是推薦費或報酬,還包括條件、專案、環境……甚至是誠意。就像此前我們向黃一孟瞭解到的——他曾在心動的「高階人才招聘區」與幾十位大佬反覆吃飯,「忽悠」他們加入心動。“招一位大佬可能要吃1-2次,大佬入職以後去招其他人,我再繼續陪他們吃飯。這樣不斷招、不斷陪……就像傳銷組織一樣。”

或許到了這個等級,從來就沒有什麼能快速招攬人才的方法——除非是連鍋端,但那又是另一個頻道的事了。

面對遊戲行業日益高漲的人才需求,你們的公司有什麼對策?你參與過內推嗎?你對內推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共同探討。


來源:遊戲葡萄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lpIsDxcU6LNNq7tx0yHsgQ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