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年鑑 第二卷 海德格爾與尼采》筆記

mi_zy發表於2021-01-31

第一部分:文獻彙編

1、人歸屬於存在者——無目標的

    人本身是存在著的——目標設定者

    在無目標之物本身中——目標設定者——還更深刻

2、只有客觀世界受根據率的支配,所以客觀存在的最普遍形式始終以客體方式意指“根據”!客觀世界有條件地——時間性地——無持存——回溯到主體,而主體本身乃是意志的客體化。根據律不具有無條件的——絕對的有效性——唯適合於表象領域,不可應用到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上,亦即說,主體不是客體的根據。

3、一切錯誤中最愚蠢的錯誤在於,年輕的優秀腦袋相信喪失了他們的原創性,因為他們承認那種已經為他人所承認的東西是最真實的東西。

4、尼采把感性的東西看作真實的世界,把超感性的東西看作非真實的世界;這樣一種對柏拉圖主義的顛倒還完全固守在形而上學範圍之內。著眼於“權力意志”,尼采把“是”消解為一種對權力意志的設定——整個存在之天命。

第二部分:闡釋

5、海德格爾之前的形而上學家們沒有能夠思及 存在之 真理,也就是說那種最終的澄明,在這澄明之中 存在者得以在其 可理解性顯示出來,並在這種意義上得以存在。

6、問題?時間(時間性、虛無、澄明、敞開狀態、超越、遮蔽)是如何使存在者的自行顯示得以可能的。人的此在的特殊運動乃是綻出的時間狀態,此在透過與存在的關涉,也就是說,透過先行開啟了意義領域,即 那個存在者於其中得以在其可理解性中顯示自身的那個意義領域,從而超越了自身和其他一切存在者。這種有限的——時間性的超越使此在越出自身而邁向存在。 時間和存在都不是存在者,相反,它們構成使事物得以“存在”、即得以自行顯示的必要的先驗條件

7、開創——開展會在一個顛倒了的人類圖景和世界圖景的基礎上完成,這種圖景將符合柏拉圖的譬喻中洞穴居民所在的那個陰影世界。

8、海德格爾把尼采的權力意志概念闡釋為自身朝向自身的決斷,此外,他還將權力意志和情感都闡釋為超越,闡釋為 超出自身之外

9、藝術家是一個工匠,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手工勞動者,而是因為使用工具而產出著的人類在自然內部以及在其基礎之上所作的一次開創。——理解藝術何以讓事物存在?

10、“超人”是在知道和創造的嚴格性中為存在重新奠基的人類。“根據存在之本質去評估的能力,亦即去行動的能力,這本身就是最高的創造”

11、 《存在與時間》的目標在於找到一個方案,以取代那種把人看作一種天賦理性的生物的形而上學人類概念。尼采始終受著對人類的形而上學定義的束縛, 不是把人理解為天賦理性的生物,即理解為一種有生命的活物,它具有邏各斯的秉賦(新柏拉圖主義和基督教傳統根據這個秉賦把人類置於與神性事物的聯絡之中)卻把人理解為理性地動物。這種被其意志所驅動的動物把合理性當作一種手段來運用,以求統治所有其他事物,從而能夠提升自己動物性的權利和安全。尼采的人類概念,即作為永遠尚未完成的動物的人類,是以增長著的人類權力為導向的。對於存在,尼采要麼在對生命的儲存並進而提高的意義上理解存在,要麼在喪失、沉淪和退化的意義上來理解“不存在”。

*12、尼采的存在指的不是那個在缺席中的當前之物,而是存在狀態,是一切 存在者的什麼、如此以及如何尼采選中的是“作為 主體及其保全和展開的 人類的’存在‘,它完全是在作為生命賦權的’生命‘的意義去設定存在者,由此把它的食肉動物特徵提升到無界限、無條件之物中去”。人類成為存有之真理的看守者身份的決斷。——尼采顛倒了柏拉圖主義對彼世的歸依,宣告了上帝的死亡,忠誠於一種對人類的理解,這種理解承擔了對此世的責任,並將人類置於存在者整體之中。尼采的形而上學是在為對地球的技術性統治辯護。

13、技術推進了工業化和無產階級的產生,並從而將民族撕裂為階級和黨派,要對階級鬥爭負責的,是勞動者那自身隱藏的形態,而不是不同團體或人群之間的衝突。

14、在古希臘與中世紀思想那裡,存在意味著被生產的存在,如造物主的創造,而在笛卡爾那裡,存在則意味著被表象的存在,即意味著是一個有自我意識並尋求權力的主體的客體。

15、存在即意味著是一個客體,即,是某個認識主體的某個清晰確切的理念。權力意志作為完成了的主體性就是最高的和唯一的主體,亦即‘超人’。

16、存在者想要最終在它全部的複雜性中向人類展示它自己,而人類想要以我們現在已經和將會繼續採用的那些方式去操縱存在者——其中包括他們自己。

17、海德格爾堅持,人類的命運既不能透過人類主體的社會互動而得到理解,也不能由此被貫徹,而是從超人的程式中發展出來的,對這些程式只有少數偉大的思想家和詩人能夠理解。

18、真正的重複並非是對那種可以被看作過去之物的東西的單純重複,它是綻出的,它在某個“今日”的成形之中 指向開端在未來的 釋放, 這個今日的形態總是傳統的構型。每種語言用法是怎樣總是已經根植於某種事實性生活的情境中的。哲思總是一項根植於某個情境中的事實性事情,這個情境就其自身而言則是對傳統的純然重複,而生活將毋寧始終只是對傳統的純然重複,而不是傳統的一種自行敞開、表現和居有。

19、哲學的建構,必然是解構,也就是說,是一種在對傳統的歷史學回溯中所執行的對所傳承者的拆建,這並非意味著把傳統否定和判決為無效,這恰恰意味著對傳統的肯定性居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70627/viewspace-275490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