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海爾獲評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首批「燈塔工廠」的獎盃:「海爾以卓越的表現和領導力成為燈塔並塑造先進製造和生產的未來」)
世界經濟論壇曾進行過調研,由於技術落實策略不當,70% 以上的企業投資的大資料分析、人工智慧、3D 列印等技術應用專案沒能撐過試行階段,製造業升級大面積陷入瓶頸期。
就在全球工業升級受阻的背景之下,基於 COSMOPlat 打造的海爾互聯工廠從全球 1000 多家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經濟論壇選出的 9 家先進「燈塔工廠」之一。海爾作為唯一一家入選的中國企業,為全球企業轉型樹立了新的標杆,給了全球工業發展一劑強心針。
事實上,海爾的燈塔工廠只是海爾 COSMOPlat 應用的成果之一。11 月 6 日,海爾互聯工廠在國內又新增一家,第 11 個互聯工廠——海爾滾筒洗衣機互聯工廠正式投產。同時,COSMOPlat 跨文化複製也取得了新的進展。今年 5 月份在北美 GE Appliances(簡稱 GEA)落地的海外互聯工廠,基於海爾 COSMOPlat 所提供的大規模定製模式的解決方案與規劃,裝置綜合效率(OEE)不斷上升。海爾 COSMOPlat 獨闢蹊徑,正在以實際行動照亮全球製造業的智慧化升級之路。
一、「玻璃門」橫亙製造業升級之路
工業 4.0 的概念提出已有好幾年了,但事實上,國內能達到 4.0 階段智慧化要求的工廠並不多。國內企業的工業化水平參差不齊,而製造業升級首要的還是要實現「自動化+資訊化」,而後才是「智慧化+互聯化」。因此,儘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概念很熱,但是全球範圍內製造業智慧化升級全面落地,還是存在著系列問題:
1、都知道引入網際網路、引入大資料,但技術端卻始終難以落地,不得要領。
(圖2:來自《精益智慧製造》)
沒有資料談不上智慧製造,沒有自動化就沒辦法進行製造升級。但是,引入網際網路、引入大資料並不意味著完成了智慧化的硬體裝置。原因是,一方面是基於演算法建模的複雜性,技術端需要時間攻克龐大的資訊鏈;另一方面則需要橫向物料流和縱向資訊流的相互配合,同時還需要配合供應鏈與使用者端的協作,各環節環環相扣,一個環節未能做好,技術應用就難以實現落地。
2、都知道要從運營要效益,要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生產及供應鏈流程,但企業管理端就是無法再進一步。
在管理不好的基礎上實施資訊化,將會造成組織間的許多的資源浪費。
工業網際網路最基礎的三大要素是:裝置、資料和人員。其中,人員是關鍵因素。體現在三方面:第一,各場景的人員連線,比如倉儲人員要與採購人員進行資訊互通等;第二,各崗位之間的協作系統,比如財務人員的經營資料要與生產部門的產品生產進行關聯;第三,還體現在業內上下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3、都知道要圍繞客戶/使用者建立生產及營銷策略,但使用者端還是無法擺脫製造業單線陳舊思維。
企業並沒能調動起使用者參與的積極性,依然停留在傳統的「購物模式」裡,而整個過程更像是企業方的一廂情願。
這一橫亙在技術開發與應用落地間的玻璃門,急需帶領行業突圍的領導者進行外部能力輸入。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入選「燈塔工廠」,在賦能其他行業工廠實現智慧化升級或許大有裨益。
二、依託「人單合一」模式,海爾生態品牌平臺加速落地
(圖3:從消費端出發的配置模型)
海爾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其他開放平臺從技術端出發的思路有所區別。儘管海爾 COSMOPlat 也植根於大資料、雲端計算、區塊鏈、AI 等基礎技術,但是其最大的亮點在於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的大規模定製模式,是從使用者端出發的。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可以跨行業、跨領域複製,因而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燈塔工廠」,這自有其價值邏輯所在。
1、不論智慧技術、工業模式如何發展,以使用者為中心始終是經營核心。在使用者核心這件事上,海爾正在構建自己的「生態」,跨行業、跨領域賦能建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業生態,如農業、建陶、房車等,並創立了生態聯盟。比如,海爾衣聯生態吸納2000家行業資源,實現生產、購買、清洗、穿搭的全流程智慧洗護;6月30日,海爾釋出食聯生態聯盟,將涉及食品生產、加工、流通、資訊科技、標準化研究等企業、資源連線起來。
看似是進行模式共享,實質是海爾在聚焦共同價值觀做生態,進而促進產業間相同價值理念的企業進行同頻共振。目前,海爾COSMOPlat通過生態圈模式與七大模組互聯互通,已經賦能了衣、食、住、行、養等15類行業生態,為全球使用者帶來全方位的美好生活體驗,並且在全球已推出11大互聯工廠樣板的成績。如此快的發展速度,關鍵在於海爾採用生態賦能的共享開放模式。
2、海爾COSMOPlat在實現與使用者直連的過程中,強調的是「誠信」與「共贏」,這是大規模定製可複製的關鍵。
目前來看,COSMOPlat模式主要解決了工廠與使用者直連的三大細節性問題:
第一,使用者對工廠的信任度。這需要從兩個維度進行理解:
一是工廠能主動傳遞給使用者充分的可信賴特質。以GE Appliances互聯工廠為例,它建立起“端到端的數字實時可視功能”系統,能顯著解決管理者與生產線之間的資訊滯後問題。比如一旦產品生產出現問題,管理者便可以利用該系統迅速找到問題源,並且迅速響應進行決策。這種迅速解決問題的創新方式,所帶來的價值不單只是降低產品生產成本,而且,由於廠商將問題在影響到使用者之前就進行了解決,這也使得使用者對產品品質更為放心。
二是平臺對供應商選擇的嚴標準,可以讓使用者自發產生對品牌的信賴感。比如賦能金鄉大蒜專案,為之建立誠信認證體制,借用外部監督力量,進一步打破使用者因缺乏第三方中間商而產生的顧慮。
第二,使用者對產品的反饋機制以及對消費過程的體驗趣味性彌補。比如,通過COSMOPlat下單的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採用「網際網路+IOT」技術。工廠針對生產人員和使用者提供全程資料視覺化的體驗,進一步增加使用者對產品的信任度,同時從“下單、到產品生產、再到使用者手中”的整個過程,都有互動體驗區,反饋機制也相對順暢。
第三,工廠與使用者的對接途徑。一方面通過平臺系統建設將原本積納的客戶進行共享。
另一方面則借用生態聯盟的力量,建立封閉式生態圈,各供應商共享流量。如此一來,各品牌商之間優勢互補,既可抓住使用者的精準需求,在高精度的資料指引之下,進行高效率的供求配比;又可以在關注工業大資料與資料安全的同時,關注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實現大規模定製。
三、COSMOPlat破局,海爾不只是在做能力輸出
(圖:網際網路時代行業標準化的過程)
海爾COSMOPlat在互動定製、智慧服務、智慧物流、柔性生產、數字營銷、迭代研發、模組採購等各節點形成的互聯互通,已軟化成可複製的軟體應用,確實給到了合作方完善的硬體架構。但是,海爾不只是在做能力輸出,真正能讓眾多中小企業進行智慧升級破局的,是海爾打造的基於使用者的生態圈理念。COSMOPlat的優勢與影響力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在模式上,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的大規模定製模式,與傳統的大規模製造模式不同,它不再是線性的製造模式,而是使用者直接參與到全流程中,體驗不斷迭代,它實現了從硬體定製到解決方案定製再到生態定製,再到使用者終身價值。海爾COSMOPlat聚集了超3.3億使用者,平臺整體產品不入庫率達到71%。其中,中央空調互聯工廠不入庫率達100%,減輕了供給側方面的壓力,也滿足了使用者的個性化訴求。
2、 海爾COSMOPlat從使用者角度對企業而言有三重價值。第一,能更好地服務現有使用者,增加使用者留存率。比如,海爾釋出的COSMOPlat房車物聯生態,將房車的上下游供應商聚攏在同一個生態體系裡,這樣就能資源共享,並按照使用者需求進行定製,解決使用者需求的多樣性。
第二,形成傳播效應吸引新的使用者,激發新的需求,解決眼下最重要的增量問題。像房車物聯生態中,不僅可以為全國房車營地提供智慧營地成套標準解決方案,還提供營地淨水、生鮮配送、餐飲服務生態服務,並提供金融、保險等配套設施,以延伸服務激發使用者需求,從而引導產生價值。
第三,使用者需求層次的提升,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海爾是站在使用者需求的前頭,引導與提醒使用者關注自身個性化的價值主張,以喚醒使用者內心深層次的追求,客觀上提升了使用者的審美及需求層次,進而引起供方市場的態度及決策的轉變。
3、 海爾 COSMOPlat 存在的「全週期、全流程、全生態」三大特徵,解決了「為誰智造」以及「如何實踐」的問題。並且,IEEE、ISO 等國際標準組織批准由海爾牽頭主導制定大規模定製等國際標準,正在全球範圍內深化擴充產品線和服務鏈。海爾已經不是一個製造業大戶、解決方案輸出方,而變成了主導未來工業格局的「主席團成員」。
正是因為海爾COSMOPlat直抵使用者端,打通了工廠與使用者連線的通道,而這種模式又具有極強的普適性,海爾正進入“越開放越多人用”的良性迴圈中。更難能可貴的是生態體系中的使用者都採用共享模式,在品牌及口碑固化且朝正向發展的前提下,這種滾雪球的使用者吸納模式也越發顯得迷人。
可以想象的是,海爾COSMOPlat打造的這座製造業“燈塔”將能照亮更多的企業進行智慧化轉型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