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家赴港IPO,白電巨頭們的資本博弈

liukuang發表於2020-09-16

配圖來自Canva


近日,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機板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及摩根大通為聯席保薦人。


在此之前,海爾智家已完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及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的上市,其前身為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其大家電零售量在全球家電企業中連續九年位列第一。2019年,青島海爾宣佈更名為海爾智家,以聚焦智慧家庭生態為企業發展的新方向。


若此次在港股能夠順利上市,海爾智家將成為第一家在“A+D+H”三地上市的中國企業,對海爾智家目前發展來說,無疑是利好的局面。而在三地上市的背後,海爾智家的底氣又從何而來呢?


三地上市的底氣


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家電行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白電三大品類銷量呈大幅度下滑的趨勢。但海爾智家的表現卻相對穩健,在第一季度的家電寒冬後,緊抓雙迴圈發展格局下的市場機遇,在第二季度迅速反彈,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在海爾智家前不久公佈的2020年的半年報來看,上半年海爾智家實現整體營收957.3億元,其中,二季度國內收入同比增長了14%,白電和廚衛產品同比增速高達21%。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市場的表現也尤為突出。2020年上半年海爾智家海外市場實現收入470億元,同比增長0.64%。海外經營利潤率由一季度的2.3%增加到二季度的3.8%。


此次能夠逆勢增長,也是由於海爾智家抓住了市場機遇。對內透過數字化轉型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提升市場份額,最佳化運營效率。對外及時調整產品、渠道及營銷策略,加速擴充電商渠道網路,探索線上營銷新模式,實現了逆勢增長。


除此以外,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智慧家庭已經逐漸變為“新剛需”,也成為了傳統家電行業的下一個增長點。作為行業引領者,海爾智家自然也在不斷打造海爾智家體驗雲平臺。


從傳統家電到構建物聯網生態,海爾智家在數字化技術的賦能下,早已跨入了全新的行業賽道,並佈局了許多物聯網生態的措施。除了積極推進“1+N”智慧家庭場景解決方案的轉型升級與落地以外,還首創“體驗雲眾播”模式,不斷推進營銷轉型,為費用最佳化“加速度”。


上半年,海爾智家物聯網生態收入37.7億,同比增長96%,數字化轉型以及生態圈的化合反應成果已經顯現出來。在取得好成績後,下半年海爾智家將持續建設衣聯網、食聯網、空氣網等生態品牌,探索智慧新生態商業模式。


由此可見,海爾智家的物聯網生態的發展是可持續的,作為行業巨頭的海爾智家,的確擁有再次上市的底氣。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相比於其它領域,海爾智家的物聯網生態方面受益略顯單薄,構建物聯網生態的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資本去支撐。海爾智家選擇此時衝擊港股,也是存在自身的考量。


海爾智家的焦慮


雖然上半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海爾智家的未來佈局中依舊存在風險。


首先,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在家電成本中,原材料佔比較大,如果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價格持續上行或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成本端壓力。


其次,海外市場運營風險。海爾智家在海外市場擁有多個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及營銷中心,海外市場經濟政策可能對公司本地運營造成一定影響。並且國外疫情依然嚴峻,營收佔比近一半的海外市場對海爾智家來說也非常重要。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的價格戰風險。在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家電領域的競爭越發激烈,格力、美的曾多次下調家電價格,而海爾智家的產品價格定位本就較高,這使得其在價格戰之中並不佔優勢。


當下,由於疫情的發生,大白電也進入以需求為主的發展階段,行業庫存過高、電商渠道下沉,導致價格戰持續升級。而在價格戰的過程中,成本卻並沒有隨之降低,也會導致利潤減少的狀況出現。


雖然2020年上半年海爾智家成績不錯,但淨利潤卻同比下降了四成有餘,其中不外乎有價格戰的原因導致,而且對比同行來看也是遜色不少。比如在2020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139億元,同比只下降了8.29%。


另外,從近三年的營收規模來看,白電三巨頭年營收均在千億規模,但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均進入了2000億元陣營,而海爾智家稍稍落後,這和海爾在資本市場的佈局有關。此前,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兵分兩路,在兩地上市,海爾電器分走了海爾智家部分品類的營收。


但是,由於海爾智家持有海爾電器的股份,兩家上市公司業務交叉,且業務領域劃分導致兩家公司簽訂了大量關聯交易,形成了不必要的內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海爾智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此次上市之前,海爾智家便早已提出將私有化海爾電器的方案。


私有化海爾電器的必要性


海爾智家港股上市的代價,便是海爾電器退市。


7月31日,海爾智家釋出公告,擬以換股和現金交易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協議安排生效後,海爾電器將成為海爾智家的全資附屬公司,並從中國香港聯交所退市。而海爾智家將透過介紹方式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上市。


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兵分兩路,卻沒有發揮自身的優勢,導致了許多不必要的問題,而私有化卻有可能實現雙贏。這麼一來,私有化海爾電器對雙方來講還是很有必要的。


在私有化交易完成後,海爾電器經營的產品與海爾智家研發、生產、採購、渠道資源將進一步協同,運營效率大幅提升。海爾智家還計劃在整合後更有效地推進“全產業鏈數字化”的業務系統變革,在其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而私有化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成本,讓海爾智家組織管理架構、股權結構及財務表現等得到全面的最佳化,增強市場競爭力。長期來看,內部運營效率的增加無疑是對發展的全力保障。


此外,私有化海爾電器後,海爾智家的上市主體會變大,也會獲得更準確的資本估值。加大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提高股票的流動性,進一步夯實海爾智家的股東基礎,提升國際知名度。


由此可見,私有化對它們雙方來說,是一件好處諸多的事。而就在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釋出聯合公告宣佈私有化方案透過的同時,中國香港證監會將派發計劃檔案的時間延長至今年11月30日並決定是否表明同意意向。


新IPO只是開始


一旦決議透過,海爾智家將發揮1+1的最大協同效應,在資本市場掀起巨大波瀾。然而無論成功與否,上市對一個海爾智家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


雖然海爾智家並不是第一次上市,但此次上市的規模遠超之前,在獲得資本青睞的同時,意味著挑戰也隨之增加。


海爾智家首先要面對的挑戰就是行業內的激烈競爭。目前美的集團市值4700億元、格力電器超3300億元。而對比來看,海爾智家如今市值超過1400億元,海爾電器市值約724億港元,私有化之海爾電器之後的海爾智家在市值方面能否趕超對手還是問題。


美的和格力這種家電巨頭在行業內盤踞已久,特點鮮明,知名度也不併不遜於海爾智家,想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海爾智家無疑要儘快推陳出新,用自身硬體去吸引消費者。


然而由於技術迭代更新,家電行業的標準不斷向精細化發展,產品效能也在不斷提高且極易被模仿,導致新的產品越來越難以開發,海爾智家面臨的產品困境也近在咫尺。


另外,海爾智家在全球開展業務,而海外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偏好取決於各種因素,如生活方式、消費模式等。如果不能及時做出預測和措施,海爾智家的海外市場將會面臨嚴重的損失。


如此看來,海爾智傢俬有化海爾電器,並在港股上市後,能否達到1+1>2甚至更好的效果還未可知。雖然在目前的家庭互聯互通、智慧化智慧化方面,海爾智家優勢明顯,但其它同行也在奮起直追,紛紛佈局物聯網。而海爾智家的未來是一騎絕塵還是泯然眾人,依然充滿未知。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72156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