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全解讀 | 淺析銀行數字化轉型之二:打造金融敏捷中心

螞蟻金服科技發表於2018-12-13

本文作者:

劉偉光,螞蟻金服副總裁,目前致力於螞蟻金服技術的商業推廣和生態建設。在加入螞蟻金服前,他在企業軟體市場深耕多年,建立Pivotal軟體大中華區分公司,開創了企業級大資料以及企業級雲端計算PaaS平臺的市場先河。在建立Pivotal中國軟體公司之前,劉偉光曾經擔任EMC大中國區資料計算事業部總經理,並在甲骨文中國公司工作多年,曾經建立了Exadata大中國區的產品事業部。


小螞蟻說:

本文乾貨滿滿,建議閱讀時間30分鐘。因此先將本文目錄摘錄如下,建議大家先收藏轉發後再閱讀哦~!


一、銀行的心聲

二、數字化銀行的終局

三、如何從《數字化1.0》到《數字化原生2.0》? 

四、數字化2.0核心:業務敏捷能力

五、“螞蟻敏捷原力”(Ant Force)核心經驗

六、螞蟻數字化“作業系統”:Ant OS

七、總結

八、彩蛋1:《金融資料智慧中心建設篇》精彩內容

九、彩蛋2: 《金融業務敏捷中心建設篇》 精彩內容

十、彩蛋3: 《金融技術敏捷中心建設篇》 精彩內容


2018年7月螞蟻釋出了 淺析數字化轉型的第一篇萬字長文《淺析銀行數字化轉型路徑》,關於轉型路徑的分析 。經過半年時間的等待,我們的數字化轉型系列文章之二   ——《打造金融敏捷中心》,終於問世了。上一篇我們著力分析了數字化轉型的不同流派以及轉型中如何設計路徑的原則,這一次我們更加聚焦在數字化轉型中的敏捷戰略。在總結分析螞蟻自身技術錘鍊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敏捷能力”無處不在;敏捷的技術能力支撐著螞蟻自身的普惠金融業務能夠快速迭代,同樣我們看到中國銀行業在面向輕型銀行、交易銀行、資料銀行、Open  Bank  等新形態演變的過程當中,業務元件化的能力;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基礎技術平臺的重構是每一型別改變的核心支柱。今天整個中國金融行業都在面臨業務和技術的重大變革時代,本文中,關於傳統 Core  Banking 系統未來的走勢;關於敏捷能力需要的組織架構;關於業務元件化形成Open  Bank的基礎;關於系統架構的持續治理;以及我們建議的數字化轉型的成熟度標準都有一定篇幅的論述,內容十分豐富。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螞蟻會將科技與創新實踐進行到底。


銀行的心聲

使用者已經遷徙到數字化世界,銀行如何跨越“數字鴻溝”?


  • 人流不等於客流。每天客戶從我們身邊經過,如何與他們發生連線、產生互動,有效地將人群轉化為客群?

  • 我們做大量的營銷活動、人員地推、送油、送大米、送禮物換回客戶開卡,但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大部分成為殭屍戶,缺乏後續的客戶運營、缺乏場景,缺乏有效的客戶觸達、轉換和提升能力。

  • 我們3年前開始了依靠網點、依靠客戶經理模式的零售1.0的轉型,但目前這種模式已經遇到天花板,很難再進一步增長,獲客越來越困難,需要向依靠數字運營、場景化的零售2.0來換擋。

  • 人人都拿著手機,金融服務的高頻化以及移動化讓服務與場景結合的越加緊密。

  • 數字化轉型需要組織架構的匹配,依然以業務線來組織配置IT技術人員。數字化是全行層戰略,但以業務線為核心的組織和資源配置,會讓銀行數字化轉型缺乏轉型空間。

  • 銀行最大的瓶頸是不夠敏捷,理所應當地認為系統應該前後臺分離、各業務線分離的專案機制,敏捷化被各種裂痕完美破壞。

  • 隨著數字化程式的逐步推進,客戶邊界越發模糊,年輕客戶、小微客戶的價值潛力一路凸顯。

  • 不要讓業務為技術而苟且!系統處理能力、需求開發週期很大程度限制了業務形態。


數字化銀行的終局

銀行正在從一個“物理的地方”,變成一種“永遠線上”的服務。


在使用者都被數字化習慣養成的時代下,跨越“數字鴻溝”是所有銀行都要面對和經歷的過程。很多銀行已經開啟了數字化轉型程式,來提升客戶體驗、提升業務敏捷能力、提升開放合作能力:


1. 建立以 客戶體驗和連線 為核心的《移動數字化渠道》,重塑線上服務形態和客戶體驗。進行端到端數字化客戶旅程改造(EdgE--End to End Digital),逐漸改善客戶體驗、最佳化流程和提升效率。

2. 建立以 敏捷為核心 的《能力中心》,形成技術敏捷能力、業務敏捷能力、金融資料智慧,形成科技與業務的雙輪驅動模式。建立穩定與敏捷並重、AI全流程嵌入的運營模式和IT能力。

3. 建立以 開放和生態合作 為核心的《開放銀行》,全面實現對外金融能力輸出、聚合服務與極簡化場景嵌入能力。開放銀行以API、SDK等技術為核心,綜合人工智慧、大資料、標記化等技術,將金融服務無縫嵌入實體經濟各領域,打破了銀行服務門檻和壁壘,拓寬生態邊界,重塑價值鏈,促使銀行服務不再只承載於實體網點和電子渠道,有助於推動銀行業轉型升級。開放銀行在提升銀行金融服務效能的同時,也使得風險敞口更多、管控鏈條更長、窪地效應更明顯,風險呈現出新特點、新變化。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認為:數字化成熟度比較高的銀行會率先完成“樂高式銀行“,銀行業務服務將從部門級、煙囪式的系統變為共享化的服務元件,並將以元件、模組的方式為第三方所呼叫,與第三方建立豐富的“線上連線”,形成跨機構、跨組織、跨行業的金融場景覆蓋,銀行正在從一個“物理的地方”,變成一種隨時、隨地、隨需、“永遠線上”的服務。


如何從《數字化1.0》到《數字化原生2.0》?

倖存的生物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適應力最強的(最敏捷的)生物!——達爾文。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金融行業最熱門的話題,過去十多年裡,伴隨著使用者行為習慣的遷徙,銀行的業務形態也在不斷地進化(以適應使用者行為)。隨著使用者不斷向移動端、數字化裝置的遷徙,銀行也紛紛開啟了“移動優先”模式,迎來了以移動為核心的《數字化1.0》時代。“移動優先”戰略投入較大的銀行,也在移動藍海捕獲了一連串亮眼的業務資料,以廣發銀行為例,採用數字化移動開發平臺重構了手機銀行APP、發現精彩信用卡APP,每秒交易請求峰值(TPS)從2600筆/秒提升到了35000筆/秒,從APP開啟速度提高20倍、閃退率下降100倍,交易平均處理時間由200毫秒縮短到60毫秒,大幅提升客戶秒殺體驗。


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普及、面對使用者更加細分化市場、場景化的需求,將傳統銀行存、貸、匯、理財等業務簡單地“搬到” 移動APP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要求, 形成了巨大的“數字鴻溝”


但如何向數字化原生企業的 業務敏捷與科技創新能力 所看齊? 則需要向更深層次的《數字化2.0》邁進( 業務元件、開發敏捷、資料智慧 ),形成 “ 共享化能力中心 ” 作為敏捷發動機。 如下圖的公開資料分析可以看出,完成了共享敏捷化轉型的數字化企業(數字化2.0)要相比直銷銀行(數字化1.0,以移動化為核心)和傳統銀行,無論是獲客成本、還是敏捷帶來的運營成本,都有著更加顯著的競爭優勢。是時候要考慮將數字化程式推進到“深水區”,透過強大的“共享化能力中心”來建立敏捷化細分市場的覆蓋能力,縮小“數字鴻溝”。



作為數字化原生企業代表,螞蟻金服把自己多年的數字化的“苦與樂”,透過《金融敏捷能力中心》戰略(科技+方法論)來對外開放,幫助金融機構打破企業的部門牆、資料牆、業務牆, 形成可跨部門、共享化、元件化的金融敏捷能力中心,真正實現業務的可重用、可組裝


數字化轉型的打怪升級之路:

  • 數字化1.0=最佳客戶連線、業務線上化、移動化

  • 數字化2.0=共享化能力中心、業務敏捷能力

  • 數字化3.0=開放生態、場景金融


數字化2.0核心:業務敏捷能力

敏捷將為業務帶來無限的想象力!


金融機構經過多年資訊化建設,開發了相當多樣化的應用,基本上資訊化系統是“全覆蓋、無死角”。為了滿足銀行各業務部門不同的IT需求,導致了大量重複建設的功能和應用充斥在系統中的各個角落,隨著系統變得複雜,資料孤島越來越多,反過來又因為資料無法共通,逐漸成為業務創新的負擔和包袱。 正是這種典型的業務需求驅動的專案制的IT系統建設方式,導致了阻止企業創新的“組織牆”與“資料牆”,也阻礙了企業走向真正的“數字化企業”。 由此可見,真正的走向數字化轉型,必然是企業整個技術架構的轉型,絕不能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畢馬威釋出了《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報告,其中的一些觀點頗為值得關注。報告提到,未來企業將重點致力於解決從傳統資訊化到數字化的轉變,包含從 “煙囪系統,重複開發”到“共享沉澱服務化能力” ;從 “資料孤島”到“資料智慧決策 等核心IT能力的轉變。可見, 金融機構能否建立一個能力打通、元件化、服務化的“共享化敏捷中心”,將成為其數字化轉型的分水嶺 。今天,“共享化、元件化、中心化”的思想已經成為了主流數字化轉型思想。


數字化建設需求早已不再是將其簡單做一些記載或者披露,更重要的是“打通”各個環節,打破過去分散系統的壁壘,形成一套支撐全域性化的《敏捷能力中心》,將成為銀行機構全面提升業務敏捷能力、全面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節點”。


  • 專案制=產生“煙囪”式IT系統=“組織牆”與“資料牆”

  • 共享敏捷中心=科技引領業務


“螞蟻敏捷原力”(Ant Force)核心經驗

技術是被“折騰”出來的!——凱文·凱利


元件化、可重用是一種敏捷架構思想 ,並不僅僅適用於技術領域,以豐田的TNGA模組化平臺為例,一輛車有2萬個零部件,其中80%以上是通用零部件,可是適用於多種車型。豐田推崇的設計思想是基於標準化的零部件進行差異化設計,一方面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共享性,另一方面提高設計的差異化和敏捷交付。豐田推出新產品的交付時間比其美國的競爭對手要快2倍。正是這種基於標準化元件、靈活的設計和組裝的模式,可以最大化的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提高靈活組裝效率和敏捷能力。


螞蟻金服從2007年開始服務化、共享化、平臺化程式。透過系統拆分、微服務改造、單元化治理,逐漸把單個巨石系統分解為多個服務領域,形成了 一整套元件化、可重用的“金融敏捷能力中心” ,推進業務的靈活性、敏捷性、擴充套件性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期間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也經過了大量論證和實踐:哪些先拆,哪些後拆,層次關係上下左右怎麼擺放;服務粒度怎麼確定?太粗不便於複用和修改,變更和隔離風險難度變大;太細的話,服務管理成本以及整合複雜度變高,服務使用方系統體感不好 。“對此,我們先後劃分了一級域、二級域,每個架構域都是足夠閉環的領域,其中又包含了很多系統和元件,各自明確以服務的形式進行互動、管理資料且協作分工,此時領域驅動設計就已經在內部備受推崇” ……。


最終形成了 以“上帝視角”的金融資訊基礎服務模型 (飛馬模型“網際網路金融資訊模型Internet Finance Information Model”的簡稱),可以覆蓋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場景,更加容易實現 “全域性最優” 的金融資訊互通、整合標準的建立。


總結為幾個核心經驗的話:


  • 第一個關鍵經驗是:組織陣型

    敏捷能力建設需要敏捷的陣型,建立獨立於業務線的中臺技術團隊和KPI機制 。以前螞蟻的 IT系統建設是業務驅動的、是被動型的 ,IT技術是業務線相匹配的支撐部門,業務部門提出需求,IT技術部門進行專案式的流水線模式開發,因為“屁股決定腦袋”,IT技術人員的KPI與各自業務部門KPI相繫結,缺乏全域性統籌規劃,所以天然形成各自業務的“組織牆”,初始起步建設快、但後續發展卻異常複雜、代價極大,這種模式屬於 “區域性最優、但全域性未必最優” 。螞蟻在多年的共享服務建設經驗中一條就是,IT部門不能完全被業務綁架,需要有獨立的思考, 不但要有區域性的“戰鬥視角”(支撐短期業務,業務驅動科技),還要有全域性的“上帝視角”(給未來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做到科技驅動業務) ,所以從組織陣型上需要配套的中臺技術團隊建設,將中臺技術團隊的KPI與業務KPI分離。形成一個強大而獨立於業務線的中臺技術組織,負責進行全域性化、公共服務的沉澱和建設。技術中臺團隊要對不同前端業務中的公共和通用業務有深刻的理解,還要時刻掌握技術發展趨勢,這樣就能不斷從不同前端業務中抽象出可以沉澱到共享業務中的業務點,還能前瞻性從共享業務層面提出業務創新方向再反哺給前端業務。


  • 第二個關鍵經驗是:架構持續治理

    需要長期治理,邊汙染、邊治理。在迪士尼有一句話被奉為經典“藝術挑戰技術、技術啟發業務”,這就是業務和技術互相驅動的經典 。在螞蟻的業務快速發展過程中,業務不可能因為技術而停頓,元件化共享服務中心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重複開發、快速業務配置化,實現80%業務需求的敏捷上線,但永遠無法預測所有未來業務需求。在共享服務中心無法滿足配置化、快速上線的情況下,業務線IT人員也會在共享中心域外構建一些業務域煙囪,所以業務域與共享域的架構治理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一邊汙染、一邊治理。共享中心和業務域的架構師會定期進行領域範圍的架構評估,評估業務煙囪是否有通用性和共性,進行中臺化提煉和沉澱。 共享中心域建設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從業務域來吸取營養、反過來再放大化滋潤業務發展 。螞蟻發展到今天,經歷過數代技術架構的更迭,每一代架構更迭中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盤點菸囪和拆煙囪。保證了有價值的業務能力被不斷沉澱、被複用、避免重複建設、讓科技來啟發(驅動)其他業務。


  • 第三個關鍵經驗是:採用“四眼原則”,打破業務與技術的隔閡

    採用  “四眼原則”,透過“一橫多縱”  (共享中心域+業務域)來進行需求結構化分解,識別結構化需求中已有哪些端產品/行業產品/平臺產品、業務流程、配置能力等能夠在運營中臺顯性的看到並有保鮮機制,這樣會極大的降低互相學習和溝通成本,進而透過領域建模、業務規範、技術規範、流程組裝進一步進行各自領域的分工建設, 實現快速標準化、圖紙化開發,大家從原來“無組織化的各掃門前雪” 到 “分工合作式各掃門前雪” 。各個小開發團隊按照圖紙式完成高內聚、低耦合的“合約化”的服務開發,將原來複雜系統的大閉環(開發-測試-上線)變為松耦合的小閉環,提高多團隊分工協作、敏捷開發效率。所以中臺提供越好的抽象和領域原語,就越能發揮前臺人員的業務優勢和主觀能動性,極大地提升了溝通效率。共享技術團隊有個重要命題需要考慮: 自己的服務和技術應該如何合理抽象,將業務和底層儘可能隔離開來?這套領域特定語言(DSL)應該如何設計,才能讓業務方也能看得懂,用得好?  


  • 第四個關鍵經驗是:原子級服務發展到複合服務(走向BPaaS)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內聚、低耦合的原子級服務沉澱多了後,帶來了新的問題:服務油膩 。前端業務方需要理解和感知大量的原子級服務。引數和配置驅動很早就成為了螞蟻金服系統的基本設計原則,至此也誕生了類似資產交換、產品工廠,用來快速組合複用原子能力,為前端業務提供輕量化接入。例如:業務端有M個業務渠道,資產端有N種原子化資產服務,那麼每個業務渠道需要對接和整合所有原子化資產服務,雖然原子服務的重複開發減少了,但依然存在一個複雜的M  * N整合配置。透過梳理和收斂所有資產關係,建立統一資產交換業務服務(BPaaS—業務級服務), 面向業務視角來編排和組裝業務級服務,遮蔽底層原子服務複雜性,整體工作量從 M * N 降低至 M + N,效率和靈活性均大幅提升 。建立讓業務人員滿意的共享服務平臺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不但要有面向業務領域架構師的基礎原子元件服務(細顆粒度、原始材料),還需要提煉面向業務使用者的業務服務(帶有業務語義的BPaaS業務  服務層、粗顆粒度、半成品),透過一系列帶有最佳實踐、帶有業務語義的BPaaS業務級服務,讓使用者只關心自己所需要的服務,避免服務爆炸、服務油膩。



  • 第五個關鍵經驗是:主動“找麻煩”,給系統打疫苗

    “要獲得成功、靠朋友,要獲得巨大成功,靠敵人” 。當技術平臺變為分散式架構、微服務體系後,業務架構將變得異常複雜,   一個系統往往有成千上萬個依賴物件,為了應對複雜系統的可用性、對各類故障的免疫,只有透過問題才能提升系統可靠效能力,但卻不能被動等待各類故障和意外的發生。所以,我們除了系統測試、壓測、災備等防範策略外,還需要人為製造“麻煩”、創造“敵人”,來模仿各類意外發生,給系統打疫苗,讓問題和故障來考驗系統的可靠性、發現及時性、自愈效能力。 正是不斷主動製造敵人來鍛鍊,透過不斷攻防來提高系統的“耐撕性”(可靠性、穩定性),將系統不確定的技術問題和風險,透過技術風險管理來控制在確定的範圍內 系統就是這樣高強度被“折騰”出來的,將不確定性變為確定性


    經過多年業務的摸索與實踐,螞蟻最終打磨成型了一套《金融敏捷能力中心》,有效地整合整個公司的業務能力、資料能力、技術能力, 形成靈動的應用以及堅實的底盤 。對前臺形成強支撐,讓一線的前臺業務更為敏捷,讓科技能夠引領業務創新。例如透過一套敏捷中心,快速支撐支付寶、網商銀行、螞蟻森林、螞蟻農場、螞蟻公益、螞蟻保險、城市服務、免押業務等一系列敏捷創新服務。


螞蟻數字化“作業系統”:Ant OS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Master Yoda


螞蟻金服的金融科技開放戰略已經越來越清晰, 形成以螞蟻BASIC(Blockchain-區塊鏈、AI-人工智慧、Security-安全、IoT-物聯網、Compute-分散式計算)為基礎 打造了一套帶有金融業務平臺服務(bPaaS)和最佳實踐的金融敏捷服務框架 ,將螞蟻金融科技以更加立體和多維方式展現出來,讓金融機構可以快速搭建完整的金融中臺,引入最佳技術產品和最佳實踐,充分獲取營養,避免走彎路(“重新發明輪子”)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指出,銀行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逐步遞進的旅程,敏捷能力中心的打造如同建設下一代數字銀行“作業系統”, OS 可以提供金融業務的標準化、元件化能力,OS同時蘊含“Open and Share”(開放和共享)的理念 。在銀行數字化之旅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從根本上解決資料牆、組織牆的孤島,打破前後臺隔離、業務線的隔離,完成對內部、對外部的標準化和開放,實現業務組裝和業務敏捷交付能力。”


螞蟻將自身最佳實踐的《金融敏捷中心》進行全面開放,框架包含:業務敏捷中心 + 技術敏捷中心 + 資料智慧中心 + 最佳實踐 。



  • 金融業務敏捷中心 :業務元件化、共享化本身不是目的,業務敏捷是目的。《金融業務敏捷中心》提供一套標準化、共享化、可編排、視覺化的領域中心化的服務(一類服務組成一個Domain中心,例如:   訂單中心,訊息中心,賬戶中心,各類資產中心、產品中心…..)。金融機構可以藉助這些帶有業務語義的業務服務元件,讓前端業務部門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呼叫平臺上的業務元件來編排業務模組,創新業務就是這樣“樂高式”地搭建起來的,實現業務敏捷的核心目的。正如以往IaaS虛擬化實現了計算資源的標準化(遮蔽底層複雜性)、可組裝、快速敏捷開通;  PaaS實現了平臺軟體層資源的標準化、可組裝、快速敏捷開通;現在bPaaS業務元件定位就是實現業務應用層的可組裝、敏捷化。


金融核心套件就是《金融業務敏捷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託螞蟻金服的金融領域建模和應用架構經驗, 形成一個高度聚合的Core Banking核心能力引擎,提供標準化、可重用的金融核心領域服務能力


  • 資金平臺:資金平臺囊括了存款、貸款、理財、權益等多種核心業務。向上對業務產品層提供統一的資金處理服務,內部封裝賬務、清算、核算等原子能力。透過資金交換髮起分散式事務,保障各個資金在交換過程中的事務一致性,業務系統無需感知複雜的處理邏輯。

  • 客戶平臺: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提供統一定義客戶、統一管理客戶資訊、統一身份識別、統一認證授權、客戶檢視等基礎服務。

  • 產品平臺:透過對產品要素及處理流程控制的抽象形成產品模型,提供各種產品的靈活定義及配置組裝能力。



在複雜的金融消費場景下,不同支付工具(貸記卡,簽帳金融卡等)和營銷工具(紅包、代金券、積分等)的快速組裝生成,向業務層遮蔽底層交易和操作複雜性,並且可以與場景端無縫對接,以滿足市場多元化、快速響應業務發展的需求。透過這些引擎,金融機構可以實現統一資金交換,交易核算分離,熱點帳戶智慧策略,多層次帳戶體系、快速產品組合、靈活產品工廠、離線上一體化等傳統系統中最具挑戰的需求。《業務敏捷中心》另一個重要的優點在於將核心業務能力元件與技術平臺能力融於一體,可有效解決金融機構應用研發效能、資料治理和運營、全域風控管理、技術架構升級等問題。


  • 金融技術敏捷中心 :數字化銀行是以數字化手段來直接面向海量使用者提供服務(直銷銀行、線上消費貸、秒批秒貸、線上支付、場景金融等),在《金融業務敏捷中心》能夠快速滿足業務需求時,技術方是否能夠有能力承載海量使用者高併發需求(雙11、618等海量交易)?《金融技術敏捷中心》的核心目的就是解決海量交易支援、技術敏捷性。螞蟻的《技術敏捷中心》以分散式資料庫、分散式中介軟體、DevOps為核心,形成敏捷開發、持續整合、海量交易支援為核心能力的《技術敏捷平臺》。以中國人保健康險平臺為例,藉助螞蟻的分散式技術架構,其網際網路保險雲核心業務處理能力提升了上千倍,並支援彈性擴容,出單時間達到每秒1000單,外部渠道產品接入效率提升6倍,新產品上線時間縮短80%以上。



分散式架構、微服務已經成為新一代系統架構的基石,面對大量的管理物件,傳統大機/小機時代的“寵物式運維模式”難以為繼(昂貴的硬體、人肉運維、一個人負責幾個管理物件、系統故障影響巨大),需要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牲畜式管理模式”(通用低成本硬體、自動化問題發現、故障自愈、故障影響非常小),將硬體故障視為常態化。Facebook號稱1個運維工程師可以管理到2萬臺伺服器,只需要進行硬體更換,會自動化調配資源、保證業務平穩執行。


銀行要做的不是保障單個系統或某幾個系統的效能和可用性,而是全鏈路,關鍵鏈路的評估,越真實、越精準,最好是用實際場景來檢驗。如何能夠很好地防範各類技術風險,對於各類問題能夠及時發現、隔離、恢復和自愈,來保證業務的平穩執行? 因此《技術敏捷中臺》還包含了一套技術風險管理平臺,來實現三地五中心災備架構、免疫架構、主動故障注入、防禦資金安全和不斷的、自動發現故障等對技術風險進行立體防控。就像往系統中丟入了一個“小怪物”來主動製造破壞,來檢查破壞的影響和範圍,例如,每天不間斷的系統壓測、修復、再壓測、再修復以及總結提煉方法;每個月數次的主動化故障注入、通宵容災演練、系統自愈性檢測、……如此反覆。這些技術能力體現螞蟻金融科技不斷追求極致, “將不確定性變為確定性” 。 



  • 金融資料智慧中心 :“資料是業務的血液”,一個公司如果只有資料技術,缺乏深度的業務理解,缺少不斷地業務對資料的應用和反哺,是無法幫助銀行來實現金融智慧化突破的。最終還是建立了大量的單點資料系統,建立多個資料煙囪而已,銀行也因此走了很多資料彎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視窗。所以我們普遍看到,幾乎沒有銀行的大資料平臺是非常成功的。資料倉儲、ODS、資料集市、大資料平臺、實時資料平臺…這些不同名字的資料平臺幾乎成了所有銀行的標配,但沒有一個銀行的業務方認為資料是好用的,易用的。


    真正的金融智慧只能誕生於 既有資料技術,又有業務土壤的環境 ,形成一個從業務->資料->技術 -> 價值的閉環,透過金融智慧工廠不斷地讓資料更加標準化、實時化、智慧化在業務中迴圈,螞蟻的金融智慧中心,就是讓客戶可以構建一個既有統一化資料技術平臺、又有業務能力的資料平臺,可以讓銀行進行資料架構統一、資料治理規範化、資料應用智慧化, 讓資料與業務充分連線,獲得“資料聚變”式的業務價值


    《金融資料智慧中心》打破了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煙囪式IT架構,從而打通了資料孤島,讓資料給業務賦能,實現了“一切業務資料化”的目標。資料智慧中心的核心思想:1)統一資料入口:形成統一資料整合(資料湖),把不同結構的資料統一儲存,使不同資料有一致的儲存方式,在使用時方便連線,真正解決資料整合問題。2)統一資料過程:形成線上、離線一體化的資料研發體系;3)統一資料出口:形成標準化資料資產管理。4)智慧應用中心:形成資料智慧分析、智慧營銷等智慧應用。利用智慧化技術形成一系列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逐步滲入到業務場景中。螞蟻目前將資料智慧應用已經普及到每一個業務場景中,智慧客服自動化處理98%以上的客服請求,智慧風控、智慧營銷、智慧推薦……。大量繁雜業務互動和人工任務由金融智慧來自動化完成,避免人工瓶頸,提升客戶體驗。




  • 最佳實踐+規範標準 :數字化轉型中除了技術產品之外,將技術實施相配套的技術標準、最佳實踐落實是一個關鍵。例如:高鐵建設中除了高鐵本身技術之外,高鐵的訊號、排程、通訊、運營等一系列配套和標準是至關重要的軟實力。在分散式敏捷中心的建設,相應的軟實力配套也同樣重要,領域模型DDD、飛馬模型、兩碼一號、分庫分表、服務拆分原則、單元化原則、灰度釋出規範、…..



  • 數字化方法論 :數字化成熟度評估、EdgE(End-to-End Digital)客戶數字化旅程分析、數字化風險評估、建立匹配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化KPI……




總結

傳統的前臺和後臺就像是兩個不同轉速的齒輪,前臺由於要快速響應前端使用者的需求,講究的是快速創新迭代,所以要求轉速越快越好;⽽後臺由於⾯對的是相對穩定的後端資源,⽽且往系統陳舊複雜,甚至還受到法律法規審計等相關合規約束,所以往往是穩定至上,越穩定越好,轉速也自然是越慢越好。所以,隨著企業業務的不斷髮展,這種“前臺+後臺”的齒輪速率“匹配失衡”的問題就逐步顯現出來。 共享化敏捷中心的出現正是為了解決這種”齒輪匹配失衡“的問題應運而生的。這也與Gartner提出的三層Pace-Layered(不同步速)的企業系統架構相吻合。處於共享化敏捷中心的系統(SOD)能夠既兼顧前臺系統(SOI)⼩而美、快速迭代,又保持了後臺系統(SOR)的穩定可靠,做到魚與熊掌兼得。發展共享化敏捷型系統才是面向未來的數字化企業關鍵戰役


螞蟻金融科技早已超越了傳統單純技術產品輸出的概念,囊括了完整的《金融敏捷中心》建設框架,讓金融機構從技術、資料、業務,到組織、規劃、最佳實踐等全面系統化地提升數字化敏捷能力,不但可以自己快速構建敏捷型應用,還可以進一步形成生態開放市場(開放銀行),讓各種創新想法、各個行業開發者都可以呼叫和消費銀行的技術能力、業務元件、資料資產,形成以銀行為核心的多樣化的場景金融形態,幫助銀行從Bank(物理地點)走向無處不在的Banking(永遠線上、無界化的金融服務)。


彩蛋1:《金融資料智慧中心建設》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面對數千個源系統,螞蟻資料架構如何有效進行資料與業務的協同、資料整合、資料排程?

  • 面對複雜、多變的業務需求,如何進行高效的資料開發?

  • 如何打破多套資料煙囪,定義清晰的資料標準?

  • 如何實現統一資料入口:對多種資料計算引擎(批次、實時、圖形)的統一化儲存?

  • 如何實現統一資料計算:使用一套研發模型(引入、計算和匯出),以及統一的開發語言SQL,實現離線(批處理)和實時(流處理)資料處理邏輯,而不用關心底層引擎的差異?

  • 如何實現統一資料出口:消除黑話,多部門業務指標統一化管理?

  • 如何實現統一後設資料:一張圖看清從技術後設資料到業務後設資料?

  • 如何做到資料應用智慧化:千人千面的智慧營銷、實時智慧風控、310秒貸、智慧客服….?


彩蛋2:《金融業務敏捷中心建設篇》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如何進行業務領域建模、進行業務抽象?

  • 如何拆分合適顆粒度的原子微服務?

  • 如何進行需求的結構化分解?

  • 如何進行業務服務編排,快速實現業務組裝?

  • 如何構建全企業的業務能力地圖?

  • 如何構建統一的產品工廠,進行復雜產品的配置和定義?

  • 如何建立統一的資產交換中心,滿足業務前端對後臺資產管理?


彩蛋3:《金融技術敏捷中心建設篇》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如何構建異地多活的系統架構?

  • 如何實現網際網路流量高吞吐能力?

  • 如何實現分散式事務的一致性管理?

  • 如何用正確的姿勢進行分庫分表?

  • 如何實現微服務架構下的服務治理?

  • 如何實現全鏈路的監控管理?


螞蟻金服ATEC城市峰會·上海


2019年1月4日, 一場金融科技的前沿探索之旅——螞蟻金服ATEC科技大會即將起航 ,你準備好了嗎?小螞蟻為大家準備了滿滿了攻略福利,等你來拿!瞭解螞蟻金服ATEC科技大會更多資訊,記得持續關注小螞蟻( 官微: 蟻金服科技 )~~

螞蟻金服金融科技官網:


ATEC科技大會:

螞蟻金服ATEC(Ant Technology Exploration Conference)科技大會是螞蟻金服在中國舉辦的最大的技術盛會,旨在向遍佈全球的合作伙伴與技術專業人群 分享新技術的發展趨勢與落地實踐, 透過對先進的前沿技術探索與討論,為世界帶來平等的機會。ATEC大會一直在路上。過去一年,螞蟻金服ATEC科技大會走過杭州、矽谷、新加坡、倫敦 等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之後 將會造訪國內各個金融科技中心城市, 與當地受眾分享螞蟻金服對金融科技最前沿的洞察。



ATEC科技大會報名方式 & 福利:

本次大會門票採用稽核制。嘉賓填寫個人資訊進行報名,報名後3天之內收到 報名稽核成功 的簡訊,即為報名成功。大會報名截止日期為 2018年12月31日24時 ,額滿即止。


前50位報名嘉賓 將會優先稽核透過,先到先得哦~

小螞蟻還為大家準備了本賬號讀者的專屬福利邀請碼:   SF2B3A  

還等什麼,趕緊 點選下方 報名連結 閱讀原文 掃描二維碼 ,小螞蟻期待你的到來~~


ATEC報名連結:

ATEC報名二維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0885/viewspace-228511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