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的三個誤區,你的企業是否中槍了-精益生產

張馳精益六西格瑪發表於2021-12-08

誤區一:為了“賺吆喝”上智慧製造 專案


企業在還不瞭解智慧製造是什麼,也沒有仔細評估如何進行智慧化升級轉型的情況下,就開始向政府申報智慧製造專案,結果等政府專項支援資金撥下來了,被迫匆匆忙忙上專案,最終可能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誤區二:將自動化或者資訊化建設等同於智慧製造

由於中國企業現狀普遍是工業2.0水平,部分企業還處於工業1.0階段,少數企業達到了工業3.0,自動化和資訊化的普及率還非常低。因此在智慧製造升級轉型的過程中,部分企業認為進行了自動化升級改造或者工廠資訊化建設就是智慧製造。自動化和資訊化是智慧製造必不可少的兩個環節,但是不能夠以偏概全,否則將失去發展的機會。

誤區三:基礎不好卻直接實戰智慧製造

這個是企業實戰智慧製造最常犯的錯誤,實施智慧製造需要具備兩個方面的基礎條件,一個是硬條件,另一個是軟條件。

(張馳諮詢專利精益製造環)


硬條件是指公司的裝置需要具備資訊化聯網條件,而且要穩定。縱觀國內很多製造企業裝置水平,恐怕離智慧製造之路比較遠。但是隨著智慧感測器、控制器、儀表儀器的發展和成本下,裝置的硬性制約會越來越小。即使現在不具備資訊化聯網條件,通過簡單的改造,加裝一些小的智慧硬體,也可以解決裝置資訊化聯網的硬性制約問題。裝置不僅要具備資訊化聯網的條件,而且還需要穩定,這是更高的標準。裝置穩定也是智慧製造“黑燈工廠”的前提條件之一,以智慧製造示範企業貝斯特為例,該公司正在努力打造24小時無人看護的“黑燈工廠”。

軟條件是指公司需要有好的管理基礎。“不能在管理不好的基礎上實施資訊化,不能在落後的產品上搞智慧化”,這是貝斯特實戰智慧製造的經驗總結。好的管理基礎是成功實施資訊化的前提條件。若一家公司沒有好的管理基礎,那麼實施了資訊化就會遮蔽公司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樣的資訊化就會是一個低效率的資訊化,或者說一個“帶著腫瘤的資訊化”,不可能提高組織的管理效率。國內很多民營企業都犯過類似的錯誤,導致公司的效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公司的管理成本也是節節攀升,歸根結底,原因就在於管理基礎不好!

那麼企業在實踐智慧製造的過程中如何才能腳踏實地,不陷入誤區,少走彎路呢?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須把握以下“24字原則”:基於現狀,緊盯目標,系統規劃,逐步實施;人才培養,升級轉型。

“基於現狀,緊盯目標”是指在實踐智慧製造專案前,一定要對自身有清晰的認識和評估,另外也要設定智慧製造要實現的目標。現狀評估可以識別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目標設定可以讓公司少走彎路。

“系統規劃,逐步實施”是指在實踐智慧製造專案前要先進行系統構架規劃,再將其轉換成專案路線圖。合理清晰的系統構架規劃能夠將目標和現狀聯絡起來,是專案成功的保證,並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實現專案目標。逐步實施是結合企業的人財物現狀,合理實現專案目標的過程。任何一個好的方案都需要與企業的資源匹配起來,只有與實際資源完全匹配的方案才具備可執行性。

人才培養,升級轉型”是指在實踐智慧製造專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和及時培養智慧製造相關人才,清晰地定義企業需要什麼樣的智慧製造人才,以培養人才。企業實踐智慧製造專案的過程也是培養人才最好的時機,如果錯失這個時機,人才培養將會事倍功半;升級轉型是執行智慧製造專案的結果,在目標設定的過程中基本會定義升級轉型的目標,專案完成後,通過驗證目標是否達成來確定是否升級轉型成功。由於智慧製造專案週期一般較長,往往會存在專案初期的目標達成但升級轉型不成功的可能,這就需要在專案的執行過程中持續關注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時修正目標。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9732/viewspace-284645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