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有人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不得不接受數字化。

數加小高發表於2021-11-03

數字化的程式比我們想象的要快,並且推動企業不斷朝向新的增長方式。因為,要找尋新的增長方式才會找到解決方案。

過去的研究當中,非常多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都是從財務領域開始,而且顧客的變化是最快的。

企業為什麼要做數字化?最根本原因不是數字化本身,而是眾多客戶和消費者已經率先數字化。顧客這一端已經數字化,企業應該有能力接受這個挑戰。舉個例子,今天想找飯館吃飯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單純由自己決定,而是根據大眾點評來做決定——這就是數字化給生活方式帶來的一種改變。

可以看到,數字化發展過程中,新的商業模式在藉助數字化進行轉換,這非常有趣。

瑞幸咖啡提供了幾乎隨時隨地可以享用的咖啡,這不僅體現出消費端場景已經通過數字化得到了徹底的調整,還體現出數字技術所推動的消費改變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像“雙十一”這樣的大型購物節,就是底層數字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改變,而這些底層數字技術所服務的國家、人群、交易數量遠超我們想象。這就是數字化的力量。

數字化時代迭代速度非常快,未來是現在, 現在也是未來。如果從時間的角度去理解,數字化帶來的真正衝擊是什麼?就是能保護你的競爭優勢的時間變短了。過去積累的所有東西都被調整,除了技術領域,幾乎所有產業都不得不接受這個變化,這就是數字化的本質。

如果說商業模式和時間沒有關係,這意味著你還停留在工業時代,而沒有進入數字化時代。對於企業而言,數字化時代到來導致三件事跟以前不一樣:企業的壽命、產品的生命週期以及爭奪使用者時間的視窗。因為它們全在快速變化,這意味著,在當前的市場競爭格局下,企業面對的挑戰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企業要想數字化就要做出三個根本性改變:

第一,    改變認知。

我們要改變認知,不能用傳統邏輯去看待數字化所帶來的產業變化和企業變化:

    今天所有的東西在轉化為資料,而不是轉化為產品

    拒絕競爭,擁抱合作

    擁有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與誰聯接

    回到顧客端,建立可信度和開放協同

    做好長期堅持的準備

第二,    戰略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

工業時代強調滿足顧客需求,數字化時代重要的是創造顧客價值,通過合作而不是競爭來獲取更大生長空間。

在戰略上的一個巨大變化是要重新定義空間。以前,戰略基本上問三個問題: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可做什麼。

在工業時代,“想做什麼”是初心,“能做什麼”是看有什麼資源和能力,“可做什麼”是看在產業中有什麼位置。

到了數字化時代,“想做什麼”的關鍵是你能不能重新定義;“能做什麼”是看你跟誰聯接,而不是擁有什麼資源,如果能聯接,會有非常多的資源和可能性;“可做什麼”則不再受產業條件的限制,去做跨界合作。

第三,    組織管理的調整。

認真地去觀察一些企業為什麼能得到很多機會,總結起來,是因為它們有強大的調整能力:

    管理必須有整體性,以顧客端作為管理的起點。顧客的邊界到哪裡,企業的邊界就應該跟到哪裡;要考慮怎麼解決人、組織跟效率之間的關係,解決成本跟顧客價值的關係,最後到組織和外部協調的關係。這是我們最先要做的事情,必須把管理當成整體去看。

    開啟邊界,和更多人合作。今天的企業自身無法獨立創造價值,而應該和更多企業共生,共生背後的運作機理是協同。組織要解決的是如何取得外部和內部整體效率的最大化。共生型組織有四個重要的要求:怎麼共生信仰、怎麼技術穿透、怎麼回到顧客端、怎麼成為無為而治的領導去共同協同。其中最難的是自己能不能調整,願不願意跟別人協同共生。數字化過程中,遇到的很大難題是在組織管理中沒辦法開啟邊界,如果不能開啟自己的邊界,就沒有辦法真正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今天所有企業遇到的挑戰都是不確定的,然而這種不確定性並不僅僅是挑戰。蒸汽機、計算機的出現都帶來了不確定性,數字時代的到來也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不確定性對於真正的企業家來說更多的是機遇,而不僅僅是挑戰。在數字化時代,企業需要改變認知邏輯、戰略邏輯,和管理邏輯,才能更好地迎接機遇。

最後,用德魯克的話與大家共勉:“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sofastsoft . com)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6149/viewspace-284038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