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捷研究院(Capgemini Research Institute)一份最新報告調查了過去一年消費品和零售供應鏈中斷產生的影響,報告發現66%的企業表示,其已經適應了疫情下的市場並將恢復能力融入運營中,他們的戰略將在未來3年發生重大變化。但僅23%的消費品企業和28%的零售商認為他們的供應鏈足夠靈活,能夠支援企業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
COVID-19為消費品和零售公司敲響了警鐘:85%消費品企業和88%零售商表示,他們面臨供應鏈中斷挑戰,而63%消費品企業和71%零售商表示,他們的供應鏈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從中斷中恢復過來(圖表1)。因此,各企業正在重新調整其戰略,將重點放在三個關鍵領域。
轉向消費者需求感知
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68%)表示,因在疫情期間缺乏對於客戶需求波動的準確和最新資訊,透明面臨需求規劃的難題。為了改進消費者需求預測,66%的企業計劃根據需求模式、產品價值和疫情爆發後的區域情況對供應鏈進行細分,54%的企業表示將使用分析/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進行需求預測,以應對疫情產生的影響。
能見度變得至關重要
由於疫情原因,75%消費品企業在需要快速增加或減少產能時面臨困難。報告援引的話稱,為了創造應對需求突然變化的靈活性,製造商要發掘提高供應鏈能見度的機會。這有助於應對戰略、戰術和實時作戰決策帶來的挑戰。
企業明白數字投資在提高供應鏈能見度上的重要性。58%零售商和61%消費品企業計劃加大供應鏈數字化投資。其中,47%企業計劃投資自動化,計劃投資於機器人技術或投資人工智慧的企業比例均為42%;計劃在運輸或定價優化領域廣泛使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企業比例分別達到64%和63%。
從全球化到本土化
為了防止未來出現類似供應鏈中斷的情況,各企業正在意識到本地化的重要性,並進行積極投資。消費品和零售企業正從全球化轉向供應商和製造基地的本地化。72%消費品企業及58%零售商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投資,使其生產基地區域化或本地化,或為生產提供近支撐。
65%的消費品和零售企業對其供應商基礎進行區域化和本地化投資,在英國和印度這一比例分別上升到83%和73%。按照這些戰略,三年後全球供應商將只佔零售商產能的25%,低於目前的36%(圖表2)。在消費品方面,全球製造商將只佔17%,低於目前的26%(圖表3)。
隨著本地化程式的推進和實體客流量的減少,擁有獨立運營且距離交貨地點較近的“幕後店”(Dark Store,指專為線上購物顧客配貨的店面,其陳列方式與常規商店並無不同,但不對外開放),正在成為履行線上訂單更有效用的選擇。凱捷的早前研究顯示,如果幕後店的送貨量增加50%,利潤率可能會增長7%,因其與傳統商店相比,送貨成本更低,送貨吞吐量更高(同時也不會影響商店運營)。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