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IT 趨勢可以歸結為社交網路、移動技術、大資料、雲端計算和物聯網五大技術,這些技術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為了商業創新而存在。數字商務是這個時代的新型商業模式,為了獲得智慧手機使用者的青睞,必須改革舊的商業模式。跨國IT企業如果能夠引領IT 趨勢,則必然會獲得巨大成功,否則將很難生存。因此,韓國企業也必須積極尋求改變,以便更好地適應數字商務。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靈活運用上述五種技術,不斷進行創新。大資料技術也是企業創新並打造企業數字化的重要手段。

1.1  IT 大勢與未來核心技術的出現

從資訊科技的發展過程看,IT 的發展給商業變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商業變化又進一步推動了IT 技術向前發展,這種發展與變化大致以10 年為週期。技術發生變化時,主導這一變化的企業和扮演追隨者的企業就被區分開來,能夠主導變化的企業自然成為贏家,反之則必然落敗成為輸家,無法擺脫企業規模縮小或衰落的命運。

1.1.1 始於IBM 大型計算機的中央集中式商務處理方式

仔細觀察表1-1 列出的各年代IT 及商業變化情況可以發現,截至20 世紀80 年代,企業中使用的所有IT 產品全部都是IBM 生產的。當時排名第2~100 位的IT 企業的全部銷售額也不及IBM 銷售額的一半。由於當時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人們使用最多的計算機,即IBM 的產品就成為行業標準。因此,與IBM 產品不相容的其他產品幾乎無人問津。

IBM 能夠成功是因為它具備名為SNA(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系統網路架構)的網路協議,該協議能夠將各種IBM 產品與單一作業系統和多種IBM 裝置相互連線。美國多地現在還在使用IBM 的大型計算機,由於所有資料集中在一處進行處理,所以非常適合中央集中式商業模式。因此,航空公司、銀行、信用卡公司和保險公司等的中央集中式業務只能選擇使用IBM 大型機。

1.1.2  在“減員增效”浪潮中成為業界翹楚:甲骨文、思科和惠普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 可以代替IBM 產品及技術的中型機、UNIX、TCP/IP 和RDBMS 陸續出現,這些中型機發展勢頭十分強勁,而且比IBM 大型機價格更低廉。特別是RDBMS(Relational DataBaseManagement System,關係型資料庫管理系統),它使用標準SQL 語言, 所以與IBM 大型機中使用的IMS (Information ManagementSystem,資訊管理系統) DB 相比,程式設計更加容易。並且,SQL 的生產效率比IMS DB 至少提高了5 倍,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進步。此外,TCP/IP 標準通訊協議可以相容任何公司的網路裝置,而IBM 的SNA只能用於IBM 的裝置。伴隨著這種變化,網路裝置價格開始下降,UNIX 中型機作業系統成為新的業界標準。隨著裝置之間的相容性不斷提高和價格的不斷下降,IBM 的堡壘開始崩塌,這也促使由中央集中式商務處理方式向分散式處理方式轉變。與此同時,引入分散式處理方式的商業世界中,悄然掀起了“縮小化”(Downsizing)的浪潮。“縮小化”並不僅指縮小業務規模,更重要的是用分散式處理方式取代原有的中央集中式處理方式,這樣更加貼近客戶,使業務更靈活。20世紀90 年代,分散式處理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當時引領RDBMS 市場和TCP/IP 市場的甲骨文、思科,以及引領UNIX 時代的惠普都成長為業界翹楚。

1.1.3 微軟開啟個人PC 時代

20 世紀90 年代也是個人PC 時代,雖然PC 出現於20 世紀80 年代,但進入90 年代才有了迅猛的發展。個人也可以使用計算機,這不亞於一場革命。隨著使用者的增加,硬體、軟體和網路市場的規模也隨之擴大,個人PC 搭載的硬體效能越來越高,PC 機也成為有效提高個人業務能力的工具。當然,這個市場的領導者非微軟莫屬。

1.1.4 大資料技術的起點:Hadoop 的誕生

21 世紀第一個10 年中,網路對企業業務產生了巨大影響。只要有一個Web 瀏覽器,就能訪問企業的所有系統。顧客的購買習慣也發生了變化,人們消費前通常會先在網上進行搜尋,從而選擇價格最低的商家。隨著網路商城的出現,商家的賣場運營成本及庫存壓力大大減少,同類商品價絡也比實體店低廉很多。網際網路使企業的大部分活動都發生了改變,當時將這種革命性的商業變化稱為“電子商務”。

在這個時期,以檢索為主要業務的入口網站迅速發展壯大,其核心業務是提供基於關鍵詞排序的搜尋廣告,根據網路使用者對廣告的點選次數收取費用。但巨大的點選量使人們無法通過傳統的RDBMS 技術進行計算,所以一種新的技術應運而生,這就是Hadoop。Hadoop技術可以在成百上千臺計算機上同時處理海量資料,它也是大資料技術的基石。(2005 年,雅虎的Doug Cutting 首次開發了Hadoop,並於2006 年捐獻給Apache 軟體基金會且公開了原始碼。此後,Hadoop 一直由Apache 軟體基金會進行後續開發。)

1.1.5 量產大資料的智慧手機觸發移動時代

2010 年之後,智慧手機誕生,就像21 世紀初期網路引發商業模式改變一樣,智慧手機的誕生使商業模式再次發生變化。即使在移動過程中,人們也可以隨時掏出智慧手機搜尋商品並比價,同時實現購買。這意味著,強調現場性、實時性的移動時代 已經到來。

藉助智慧手機,人們在移動過程中也可以進行交流,而之前使用PC 的溝通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現在,人們可以使用智慧手機將拍攝的照片立即上傳到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會網路服務),甚至可以同時分享手機位置資訊,與成千上萬的人進行實時溝通。因此,SNS 的發展也可以稱為“另一場革命”。隨著SNS的推廣,“大資料”這一概念隨之出現。人們入睡前都不會離手的智慧手機與上世紀90 年代使用的中型計算機效能相當,但智慧手機產生的資料量超乎想象,無法使用傳統IT 技術進行處理。雖然在智慧手機時代到來前,大資料技術已經存在,但它只應用於特定領域。隨著智慧手機的推廣,SNS 日益發展,大資料技術也開始得到廣泛應用。最終,從2005 年起,大資料技術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1.6 將企業IT 資源最大化:雲端計算熱潮

企業IT 資源通常會根據年中最高使用峰值(Peak time)進行設計,這樣設計是因為,系統如果無法處理峰值期的海量資料就可能癱瘓。一般來說,平時的使用量只佔全部容量的20%,剩餘的80% 則處於閒置狀態,用於對所有系統進行備份,以應對緊急情況。由此可見,企業的IT 資源利用率非常低。

為了提高企業的IT 資源利用率,人們研發了中央巨型計算機系統,以供企業所需或者峰值期時使用,只需支付與使用量相應的費用即可,這就是雲端計算。現在雲端計算在美國灸手可 熱,政府機關率先將系統遷移到雲平臺,由第三方機構(ISO 27001、SAS70)進行完全監管,這樣的認證制度打消了人們對雲端計算安全的顧慮。

1.1.7 產生更多大資料的感測器時代即將到來

我們即將迎來感測器時代,即物體與網際網路相連線的物聯網時代。與谷歌眼鏡、三星的Galaxy Gear 等一樣,各種可穿戴智慧裝置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藉助智慧手機內建的藍芽4.0(Bluetooth LowEnergy) 和Beacon 技術, 可以搭建反映建築內顧客位置的IPS(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室內位置追蹤系統)。不僅如此,網際網路汽車技術(Connected car)、與網際網路相連的智慧家電以及與醫療裝置相連的感測器技術也開始普及,人們在建築物、道路、橋樑等各處安裝感測器,同時開發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應用程式。智慧手機產生的大量資料為我們迎來了大資料時代,感測器的應用也將產生大量資料,所以它必然也將與大資料技術息息相關。

1.1.8  未來核心技術:社交網路、移動技術、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

之前的內容可概括如圖1-1 所示。

從現在開始,社交網路、移動技術、大資料、雲端計算和物聯網(萬聯網)將成為人類創造未來的五大技術。這些技術雖然看起來是獨立發展的,但實際商務應用時將其彼此結合, 能夠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五項技術將對企業商務活動和社會、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將來還會對能源、製造、科技以及各產業領域中的企業IT 與企業文化產生巨大影響。那麼,這些影響將以何種方式產生呢?其答案在高德納IT研討會上談及的數字商務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1.2 始於大資料技術的創新:數字商務

我曾經參加過2012 年10 月在美國奧蘭多舉行的高德納IT 研討會,這是IT 界最具盛名的會議,與會人員必須支付高德納註冊費、機票費、食宿費等費用,共計約8300 美元。即便如此,大會還是吸引了約12 000 名參會者,主要是跨國企業的CIO、團隊負責人。

此次大會上,擔任高德納公司研發部副總裁的Mary Mesaglio 談到了樂購(Tesco)在韓國的發展,認為其是未來數字商務的一個成功案例。

“韓國的樂購使人們在地鐵內也可以購物,顧客只需掃描地鐵站臺上所貼的二維碼進行訂購,所購商品就會被快遞到家中。這是一個典型的數字化商務案例。”

1.2.1 同時提供優質產品體驗與最低價格才能引發購買行為

人們之前使用PC 搜尋最低價格並在網上進行購物,但購買衣服、鞋子等這類必須試穿的商品時,經常會有一定的困難。隨著智慧手機的出現,人們的購物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在百貨商店或超市看到喜歡的衣服、鞋帽時,聰明的顧客會先試穿但不會現場購買,而是用智慧手機上網搜尋同款商品,選擇價格最低者後直接在手機上下單。

此處需要思考的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變化。到目前為止,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變化也為物流業帶來了很大改變,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通過網路實現的開放市場。在網上購買商品無法像在實體店中一樣直接觸控,也無法試穿。但現在的智慧手機使用者購買商品時,會先到線下實體店進行試穿並體驗商品,然後使用智慧手機上網搜尋同款商品,選擇價格最低的渠道進行購買,如圖1-4 所示。面對如此聰明的消費者,商家之前使用的銷售策略不再靈通,也無法阻止人們購買價格更低的商品。因此,只有線上、線下同時提供最低價的商品,才能促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這種現象稱為“展廳現象”(Showrooming), “展廳現象”是傳統物流行業必須解決的巨大課題。

1.2.2 Beacon:融合物聯網、大資料分析、行動通訊等技術

面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變化,市場營銷人員也開始積極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應用了Beacon 技術的IPS。圖1-5 是SKT推出Beacon 產品時製作的影像資料。

事實上,人們長期以來一直嘗試使用多種技術進行IPS 的研發。最近,通過最新的藍芽4.0 技術,在室內或運動場等開闊地域中也能實現位置追蹤。傳統的GPS 只能提供室外二維位置資訊,而藍芽4.0技術即使在室內也能提供三維位置資訊。目前,Galaxy S3、iPhone4S、Optimus G Pro 及之後的機型都已經內建藍芽4.0 功能。通過IPS系統可以在百貨商場或超市裡掌握顧客的位置,顧客乘電梯上行時,IPS 系統可以識別顧客身份,並提供顧客偏好或消費過的賣場降價、打折及優惠等資訊。此外,還能從網路上實時收集商品的售價資訊,以最低廉的價格向顧客報價。然而,要提供這樣的服務,需要顧客的智慧手機開啟藍芽功能,並同意提供自己的位置資訊。雖然會有不願意共享自己位置資訊的顧客,但如果能夠收到新的購物資訊,也會有很多人願意提供。但此時,這些願意提供位置信 息的顧客很有可能成為讓營銷人員苦惱的物件。因為只有瞭解顧客購買行為的變化併為其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物流業才能生存。目前,諸如此類的服務已經可以實現。

對這樣的服務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後就會發現,追蹤顧客的位置資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利用顧客以前的購物資訊分析其購物取向,從而提供相應的降價、打折及優惠資訊。使這一切成為可能的就是大資料技術,因為以物聯網、大資料分析和行動通訊等技術為基礎的Beacon 技術就是營銷服務之一。

Beacon 技術應用相當廣泛。例如,在機場可以利用Beacon 技術事先掌握乘客的位置資訊,工作人員可以更容易地找到錯過登機時間的乘客。免稅店可以對顧客過去的購買行為進行分析,從而為其提供準確的營銷資訊和報價。由於現代建築逐漸呈現複雜化、大型化和高層化的趨勢,這樣的室內位置追蹤系統可以廣泛應用於體育館、博物館、會展中心、購物中心、學校、公司等大型建築。當然,從保護個人資訊與個人及公共利益的層面上看,這種做法可能引發衝突。例如,在百貨商場、大型購物中心等場所,提供個人所需的打折及優惠資訊前,必須先向顧客詢問是否願意開啟藍芽功能。Beacon 技術的應用雖然可能在個人資訊洩露與個人或公共利益之間引發衝突,但從促進商業進一步升級的層面上看,該技術將會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

1.3 陷入危機還是成功創新:跨國IT 企業與IT 趨勢

2012 年10 月舉行的高德納IT 研討會上,思科總裁約翰•錢伯斯預言,目前6 大跨國IT 企業5 年後將只剩3~4 家,但他並沒有說明是哪6 大跨國企業,也沒有指出哪幾家企業將被淘汰。現在稱得上跨國IT 企業的有IBM、微軟、甲骨文、思科、SAP、惠普,這些企業都曾經風靡全球,但從目前情況看,它們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風光。不僅如此,其中的一些企業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1.3.1 雲端計算領域

提供這個時代所需的雲算計服務的眾多供應商中,IBM 首屈一指。從現有客戶及擁有的技術看,也可以稱其為“開啟雲時代的企業”。但云計算領導者的地位最終落到了亞馬遜手中,更準確地說,應該是IBM 眼睜睜地看著亞馬遜逐步發展為雲端計算的領導者。那麼,為什麼IBM 那些世界頂級的CEO 們不努力搶佔雲端計算市場呢?

因為他們擔心會發生侵蝕效應,即品牌替換(Cannibalization),新產品會擠佔本公司原有產品的市場。假如你是IBM 公司的總裁,你就不會對需要購買1000 臺計算機的客戶說:“現在您可以只購買200 臺,其餘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使用我們公司的雲服務,而且根據使用量交費即可。”可想而知,這樣與客戶溝通的結果就 是銷售額會立刻下降,無法向董事會交代。IBM 的失誤還遠不止於此。IBM 將PC 業務與x86 伺服器業務銷售給了中國的聯想公司,雖然出售的是收益不高且配置較低的伺服器業務,但此事件其實也可以視為IBM 主動放棄了未來創新的機會。聯想由此一躍成為跨國性的計算機企業。根據預測,今後的計算重心將會從中型計算機轉移到x86 伺服器,這對於IBM 將是個重大損失。

1.3.2 移動領域

微軟在20 世紀90 年代開啟了PC 時代,同時通過Windows 與Office 軟體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推出智慧手機作業系統以試圖引領移動市場的嘗試中失敗了。微軟將智慧手機視為小型PC,而將PC 版Windows 系統轉換為智慧手機OS 時,精簡和刪除了一些功能。因此,Windows 移動版可以稱為PC 版Windows 的精簡版。智慧手機市場中,微軟無法再實現突破。雖然作業系統在PC 上執行良好,但在智慧手機這樣的新硬體載體上暴露出很多Bug。早期的Windows 手機使用者肯定有過通話突然中斷,然後只能摳出電池重新開機的經歷。這都是由作業系統Bug 引起的。

微軟未能開創新的智慧手機市場,隨著Windows 移動版的失敗,其在移動市場的位置也被Android 與iOS 取代。但微軟的失敗不只在於智慧手機市場。繼智慧手機之後,Android 與iOS 在平板電腦市場也獲得了成功,甚至開始威脅到膝上型電腦市場 。客戶開始逐漸放棄搭載Windows 的膝上型電腦,轉向平板電腦與智慧手機。對微軟來說,這一現象非常具有威脅性。對此,微軟自主開發了Surface 平板電腦,同時收購了諾基亞,全力進軍智慧手機市場。但現在看來,這一決策的前景並不樂觀。

1.3.3 大資料領域

甲骨文作為一家專業的資料庫公司,對資料的理解比其他任何企業都更深入。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它竟然不是大資料領域的領導者。甲骨文並不關注Hadoop 開源軟體,在其看來,開源軟體完成度低、無法提供靈活的技術支援,不可能獲得巨大成功。但儘管這樣,甲骨文並未進行取代Hadoop 的資料庫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於昂貴的中型計算機的甲骨文軟體不同,Hadoop 的魅力在於,其研發初衷是可以在價格低廉的x86 伺服器與通用磁碟驅動器上執行。以後的大資料市場中,甲骨文如何應對將非常值得關注。

1.3.4 物聯網領域

思科也未能有效抵擋中國通訊裝置業的強者——華為的“攻勢”。隨著通訊裝置製造技術逐漸普及,華為以巨大的中國通訊裝置市場為基礎,逐漸成長為跨國企業。目前的智慧手機裝置市場中,華為名列世界第3~4 位,這嚴重威脅了掌控世界通訊裝置 市場的思科的霸主地位。目前,思科公司正在物聯網領域進行著積極的努力,希望能夠再次引領時代。

1.3.5 ERP 及記憶體資料庫領域

SAP 公司是ERP 領域的翹楚,但由於大型跨國企業都已經引入ERP 系統,所以幾乎不可能再發展新的大客戶。因此,為原有ERP 客戶提供新價值就變得非常重要。SAP 公司正計劃以行動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技術為基礎推出多種服務,但這樣做能否增加銷售額還有待關注。2005 年,SAP 公司收購TIM 公司(Transaction in memory,首爾大學車尚鈞教授創辦的校內風投企業)後,推出了名為Hana 的記憶體資料庫並在全球推廣,這非常值得關注。所有資料庫通常都是基於磁碟建立的,而記憶體資料庫則基於主儲存器建立。主儲存器的讀寫速度比普通磁碟快數千倍,所以記憶體資料庫必然比現在的磁碟資料庫快很多。之前由於記憶體價格昂貴,所以一直未能實現記憶體資料庫的製造。但現在記憶體價格大幅下降,記憶體資料庫今後很有可能得到廣泛應用。當然,記憶體資料庫並非只有Hana,韓國國內已經開發了幾種記憶體資料庫。Hana 在SAP 公司的未來路線圖規劃中處於核心位置,同時,車尚鈞教授團隊領導的TIM 公司也是韓國風投業歷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1.3.6 IT 領域新霸主:谷歌、亞馬遜、賽富時

目前,谷歌、亞馬遜、蘋果、賽富時、三星電子、華為等企業領導著五大技術的發展。谷歌公司在搜尋市場上獲得了巨大成功,並以Android 系統引領著世界移動市場,通過谷歌地圖、應用、辦公套件、雲端硬碟、Gmail、應用程式商店(www.google.com/enterprise/marketplace)等一系列服務主導著雲服務市場。谷歌還開發了Chrome 網頁瀏覽器,並推出了裝載Chrome 瀏覽器的Chromebook 膝上型電腦,這也是其在膝上型電腦市場中取代微軟Windows 的一個手段。谷歌推出的谷歌眼鏡在上市前進行的全球營銷活動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時,谷歌還開發了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car,目前正在進行道路測試。谷歌的成功故事持續不斷,它從不會為自己設定任何限制,一直在不斷努力將未來變為現實,這也使其具備了一種與公司業績緊密相連的罕見商業模式。目前,谷歌在雲服務、行動通訊、大資料、物聯網等領域都處於不可撼動的領導地位。

亞馬遜以“買得到全球的好東西”為口號,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具備一套推薦系統,該系統可以根據購買歷史與網頁點選情況向顧客推薦合適的商品。本書第6 章將詳細講解該系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大資料系統應用案例。

不僅是在Web 商務領域,亞馬遜在雲服務領域也是“領頭羊”。谷歌雲業務以開發和應用程式為中心(平臺即服務,PaaS:Platform asa Service;軟體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領域),而亞馬遜的雲業務則以伺服器、磁碟、資料庫等 IT 基礎設施為中心(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領域)。最近,美國情報機構CIA 增設了計算機系統,開始實施雲專案。亞馬遜與IBM 同時參與競標,最終,亞馬遜擊敗了IBM,這一結果震驚了全世界。IBM 對結果非常不滿,並以“己方提案價格低於亞馬遜”為由提起訴訟。但CIA指出,價格不是決定性因素,經過評估後他們認為,亞馬遜的雲服務比IBM 的更加優秀。法院的裁定也站在亞馬遜一邊,這也意味著IT產業的中心正在急劇變化。

韓國人對賽富時(Salesforce)這家美國公司不太熟悉,但作為引領雲時代發展的企業,它在美國和日本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準確地說,賽富時是企業雲(PaaS 與SaaS)領域的領導者。與谷歌、亞馬遜追求的雲服務不同,通過雲服務,賽富時可以為客戶提供傳統ERP服務企業提供的HR、CRM、會計等功能。

1.3.7 跨國IT 企業因何變弱

前面提到的跨國IT 企業現狀讓許多人大吃一驚,不過幾年之間,全球IT 領域的形勢竟然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僅從高德納公司的預測看,早在5 年前,社交網路、移動技術、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五大技術就已經成為引領世界發展的重要技術。

所有跨國IT 企業都掌握了這五大領域的技術,即使在某些領域尚有欠缺,它們也有充足的資金可以通過企業併購等方式解決。但是,為什麼有些企業最終還是失敗了呢?

創新是IT 企業的生命。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必須把握顧客的真實需求,站在顧客的立場提供服務。雖然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不斷創新,然而IT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陷入顧客鎖定(Customerlock-in)的誘惑,這也是IT 領域本身固有的特徵。顧客一旦使用了某家企業的IT 產品與技術就只能繼續使用,這 種現象對IT 企業相當具有誘惑力。由於顧客開始使用某公司的技術與產品後很難放棄,所以相關IT 企業經常會向顧客提出無理要求,例如產品價格上漲、不合理的維修政策、強迫購買毫無創新的產品等。面對這些無理要求,顧客無法輕易拒絕,因為換用其他IT 企業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不僅要花費大量金錢與精力,而且代替目前執行良好的系統時可能出現無法正常運轉的情況,這種風險是任何企業都不想承擔的。處於危機中的跨國IT 企業大部分都曾經是某個領域的權威,它們利用顧客鎖定策略推動自身發展。然而從長遠看,這種現象無異於“毒藥”。這些被惰性徵服的企業受到銷售額增長的壓力而不斷對顧客施壓,這會促使顧客在適當時機轉向其他品牌的產品,最終流失。因此,IT 企業一定要通過不斷創新吸引顧客。當下,五大技術引領著時代發展,如果只一味忙於現有技術與產品的銷售而不進行創新,那麼無論哪個企業都將逐漸走向消亡。

本章小結

● 現代IT 發展趨勢可歸結為社交網路、移動技術、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五大技術。

● 這些技術並不是相互獨立的,而為了促進商業創新而存在。這個時代的新型商業形態是“數字商務”模式,要想獲得聰明的智慧手機使用者的青睞,必須對商業模式本身進行改革。

● 跨國IT 企業只有引領現代IT 的發展趨勢才能獲得成功,否則將難以生存。

● 韓國國內企業要想進行數字商務轉型,必須靈活運用這五項技術積級創新。

● 大資料技術也是企業進行數字化革新的重要手段。

摘自《走進大資料:組織如何推進大資料戰略》一書。

張東麟 (作者)   武傳海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