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論·性/別:遊戲也酷兒?
【編者按】
電子遊戲從來不只是有關於消遣。嘗試對它加以觀察,人們可以投以不同的視角:有一個關於文化的視角,和一個關於技術的視角;可能還有一個關於玩遊戲的人的視角,和一個關於遊戲開發者的視角;甚至還有一個有關媒介的視角,和一個有關工業的視角;至少有一個關於社會變遷與遊戲歷史的視角,像缺一不可的兩聲部,在那名為消遣的河床上奏出一段文化的樂章。
“思想市場”欄目,試圖從人
這一系列包含“批評的向度”“歷史的視線”“文化的邏輯”“媒介與現實性的擴張”等多組文章,邀請中、日、韓相關領域卓有精進的研究者、有志於遊戲研究的青年學人以及遊戲行業的前輩/從業人員等產學研各方面的遊戲同好聯合撰稿:嘗試提出遊戲批評的概念與觀點,圍繞遊戲批評的價值、可能、向度、路徑等展開討論;以歷史為向度,在文化與技術、東亞與全球、現代與後現代等脈絡下呈現遊戲史的源流及面向,梳理與探討遊戲文字與社會文化思潮之間的關聯,表明遊戲在從玩具向文化媒體轉型過程中的社會性特徵;以批評的眼光,考察當下遊戲世界的內部性原理。辨析當下中國遊戲工業獨特的支配性文化生產機制,並在此之外,探尋遊戲(業)文化是否存在新的可能;聚焦於遊戲對傳統媒介的再生產以及現實因為遊戲而發生的改變。此外,這一系列還包括關於遊戲與性別話題的多篇文章,考察作為推動遊戲“進化”的原動力——性/別,討論遊戲中的性/別議題;以及關於遊戲的人的多篇文章,聚焦網管、主播、金幣農夫、代練、電競選手等年輕人,他們多是遊戲這一領域裡的邊緣/異色人群;最後還會為讀者推介一些海外書目,這些著作以遊戲為媒介,討論遊戲背後的巨集大構圖,曾經並且正在為日韓的遊戲批評提供著參照系。
N Gin博士變身前
1996年,在《袋狼大進擊》這款遊戲中,娘裡娘氣的N Gin博士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和許多電影或遊戲裡的瘋狂科學家一樣,N Gin博士愛搗鼓、發明各種儀器,熱愛科學。N Gin博士的特點是脾氣瘋狂、陰晴不定又歇斯底里,他還熱愛各種粉色系列的打扮。有一次,N Gin博士向主角抱怨自己不夠美麗,於是,主角送給他一件粉紅色的蓬蓬裙、一支口紅和一雙芭蕾舞鞋拖鞋,這讓他高興透了,聲稱這身粉紅色裝扮帶給了他力量。作為一個可玩角色,N Gin博士的這身裝扮只是有了個藉口讓玩家本身提升遊戲實力,但這並不妨礙粉絲們認為這位博士是異裝癖,又或是一位躲在櫃子裡的gay。在這之後的劇情裡,N Gin博士又數次表現出自己不喜歡女人。在20多年以後,N Gin博士的性取向依然是老玩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粉色系列的N Gin博士
N Gin博士算是電子遊戲世界裡的另類。電子遊戲自最初發展至今,都可以稱得上一種以異性戀正規化主導的媒介文體。遊戲裡出現男性、女性角色,但凡有跟他們相關的浪漫故事,一般都是圍繞異性戀的指令碼(script)所展開的。經典電子遊戲最大的受眾群是異性戀男性,在射擊、格鬥、通關遊戲裡,(男性)英雄救(女性)美人的橋段比比皆是。遊戲的設計者會假定消費者是一個異性戀男性,很少會設計非異性戀的故事。
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受到女權主義運動和LBGT運動的影響,許多主流媒體形式,例如電視劇、電影、音樂等等都多多少少受到酷兒風範的影響,開始嘗試作非異性戀的性別氣質展演、身體打扮或是故事情節的設計。比如說《慾望都市》裡面出現了第一女主角Carrie的貼心gay蜜Stanford,後來出現以都市男女同志情慾為主題的電視劇《威爾和格蕾絲》《同志亦凡人》等等。
令人迷醉的21世紀來臨,有的流行偶像公開出櫃,有的在二次創造文體的影響下,粉絲樂於主動參與對偶像的言行舉止投射酷兒的慾望,為偶像組同性CP。然而,這種種發生的肆意狂歡的一切,卻很少蔓延到電子遊戲的世界裡。
那麼,遊戲世界裡,究竟有沒有酷兒的元素呢?答案是,少是少了點,還是有的。我們這篇文章,會結合近代遊戲文化史,梳理一下像N Gin博士一樣零落散落在各種電子遊戲裡的酷兒角色。
LGBT在早期電子遊戲中的歷史
20世紀90年代,電子遊戲裡極少出現LGBT的角色,很多角色只能像N Gin博士一樣,以一種性傾向成謎、曖昧不明的姿態出現在遊戲裡。有意、無意地留下酷兒的痕跡,留給玩家玩味。
回顧這一段歷史,我們需要了解美國任天堂在1980至1990年代中極端保守的自我道德審查。(全文為Nintendo of America’s Video Game Content Guidelines[circa 1994],見http://www.tanookisite.com/nintendo-censorship/)當時的任天堂在美國電子遊戲市場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遊戲系統是由任天堂開發的,遊戲製作軟體歸任天堂所有,可以說商店貨架上的絕大部分遊戲都必須獲得任天堂的許可。
當年美國社會也相對保守,家長們將電子遊戲視為會腐壞孩童的洪水猛獸。為了安撫這些家長,任天堂自己採取極端嚴格的家長式的審查制度,防止任何“有傷風化”的元素進入遊戲內容。同性戀、性裸露、香菸、酒水等等內容是不會出現遊戲裡的——這段黑歷史,估計任天堂自己都不願意記得。
這段時間,凡是經任天堂發售的遊戲都中規中矩,不敢“逾越雷池”半步。直到接近21世紀開頭才會偶爾出現一些具有酷兒意味的角色。比如說1988年任天堂發售的《超級馬里奧兄弟USA》中,有一隻粉紅色的、打著蝴蝶結的小恐龍Birdo。
性別成謎的Birdo
自Birdo的角色釋出以來,它的性別一直被玩家討論和猜測。日本手冊指出角色的名字是“Catherine”,但她寧願被稱為“Cathy”。在北美髮行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第一版手冊中,Birdo被系統定義為男性,但他認為自己是女性,寧可被稱為“Birdetta”。因為這些原因,Birdo被認為是最早出現在遊戲世界裡的跨性別角色。在很多年後,圍繞Birdo性別的爭議還沒有停歇。一項任天堂官方展開的民意調查中,Birdo被粉絲們選為任天堂遊戲中最佳女角色的第八名。同樣是民意調查,保守的GameDaily將Birdo列為十大最糟糕的馬里奧之一人物設計,因為Birdo一直都沒有一個清晰的性別。
在這段時間,唯有一些小眾的遊戲公司,會開發一些公開有LGBT角色的、以LGBT情慾故事為核心敘事的遊戲。其中很典型的一款,是1986年由Infocom出版的Moonmist。
Moonmist的眾多故事線當中,有一位叫Vivian的女性藝術家,她與一位將與男人結婚的女人Dierdre是一對愛侶。在故事的開頭,Dierdre去世了,關於兩個女人熱戀的故事只存在於Vivian的回憶裡。在遊戲中,Vivian因為Dierdre的死亡極端痛苦,她認為是Dierdre的前未婚夫殺死了自己的愛人。她決意進行報復,但最終因為主角而被識破並被捕。
時間已經過去30多年,這款遊戲仍被奉為經典,因為它不僅是第一款包含女同志角色的遊戲,而且它發行時是在同性婚姻在全球範圍內仍然是非法的時候。這段時間出現在遊戲裡的LGBT角色,也很能反映當下性少數群體艱難的處境:不能公開、甜蜜地熱戀,一生都生活在陰暗與祕密裡。比如說1995年的The Orion Conspiracy裡,玩家在裡面扮演一個尋找失蹤兒子的父親的角色。在調查過程中,這位父親意外遇到了兒子的同性戀人,才開始真正瞭解兒子,瞭解他們的愛情故事。
對於當時的遊戲設計者出於什麼原因設計這些邊緣性少數人物,相關的報導非常少。當時很多小型遊戲開發生存艱難,開發Moonmist的Infocom公司也是一樣,正在裁員。我們猜測Moonmist是遊戲開發者Stu Galley的一次破釜沉舟的商業選擇。畢竟在遊戲中推出新奇的人物,可能會吸引到更多的玩家。
The Orion Conspiracy裡發現兒子是gay的父親。
千禧年後:揚眉吐氣的LGBT遊戲角色
進入千禧年後,各國的同志運動碩果累累,同性婚姻法在荷蘭、德國、芬蘭等國家紛紛生效,各種同性民事聯盟和性少數反歧視法也逐步形成。也即是說在現實生活裡,雖然做不到人人都尊重LGBT群體,但至少在一些國家,人們對LGBT人群的包容度越來越高,從而使得遊戲開發者可以向電子遊戲里加入更多的關於多元性別的設定、LGBT角色和他們的愛情故事。
在2000年前期,關於遊戲中角色設定最大的變化應該是對於可玩角色的性別和性傾向選擇的多元化。比如說,在來自於BioWare的RPG扮演遊戲《翡翠帝國》裡,玩家可以扮演男性或女性角色,也可以選擇和一位異性的或者同性的非可玩角色開展浪漫關係。這讓那些LGBT玩家、或者想要體驗同性情慾的玩家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在充斥著異性戀的電子遊戲中選擇適合自己性向的角色來展開遊戲,在當時是一件開天闢地且有趣的設定。《翡翠帝國》的設計者Drew Karpyshyn說的,他想讓遊戲角色變得獨一無二,有血有肉,能夠以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到更多的玩家;之所以加入LGBT元素,也只是為了讓遊戲設定變得更加豐滿,這樣的多樣性、包容性,是新時代的講述者需要的工具,讓遊戲內涵能夠達到他們所想要表達的高度。同樣的遊戲設定還有《模擬人生3》和《最終幻想14》裡允許同性角色結婚的設定。
但真正公開的以LGBT角色作為主要可玩角色出現,也還是近幾年才發生的事情,且每次出現,都會惹到恐同保守玩家的爭議(或者被吐槽“過分政治正確”)。比如,2018年,《最後的生還者2》預告片裡出現了兩位女性角色Ellie與Dina,誰都可以感受到兩位女性之間令人迷醉的性吸引力。就在預告片裡,兩位角色擁抱、親吻了,這讓Twitter上的遊戲玩家炸開了鍋。有的玩家為此慶祝,也有的忍不住發牢騷——遊戲就是遊戲,為什麼要搞得這麼政治化?
《最後的生還者2》預告片
關於LGBT形象的刻板印象
可見,近年來隨著社會潮流和LGBT平權運動的不斷髮展,電子遊戲中的LGBTQ角色逐漸增多,對LGBTQ友好的玩家群體也隨之增加。在本文進入尾聲的時候,我們還需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由於遊戲由來已久的男性主導的產業結構,導致至今為止,遊戲世界表現的LGBT形象還是傾向於單一且刻板化的。
在早期,處理遊戲中的LGBT角色形象,除了文字設定或者從其他角色口中瞭解,還有一種就是通過性別倒置來揭示他們的性取向。最常見的,就是男同性戀一般都是被設計成娘娘腔的形象(穿著打扮靠近女性,同時具有女性化的行為舉止)來體現的,而這些形象的原型通常來源於其他流行文化,比如好萊塢電影和電視節目。諸如此類的對LGBT群體的不瞭解以及性別刻板印象被帶入了遊戲當中,使得許多遊戲裡的同性戀形象都是片面且滑稽可笑的。
當然也有挑戰對於LGBT刻板印象的遊戲。比如,2017年發表的《夢幻老爹》(Dream Daddy)這款約會戀愛遊戲。玩家扮演一位單身父親,帶著女兒來到了一個名叫楓樹灣的小鎮,與生活在那裡的幾位父親開展浪漫的關係(有點像受眾主體為同性戀和熱愛bl文化的女性群眾的galgame)。
夢幻老爹
《夢幻老爹》裡面的角色非常貼近生活,有白人、黑人、黃種人可選,有打扮精緻的,也有比較隨意的,還有一位跨性別者,高矮胖瘦一應俱全。故事大多圍繞著單身父親與鄰居們展開,同時強調著人際關係、選擇和交往、愛情和親情等深層次的方面。雖然這是一款戀愛模擬遊戲,但父親們的對話通常都是自己的孩子以及如何成為一名好爸爸,並且遊戲中也多次涉及到玩家該如何扮演一位父親。比如當發現孩子明顯不開心了,你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又或者是你是選擇給予孩子私密空間,還是對其進行獨裁教育。這些內容都滲透在每一次談話和選擇中,讓玩家們在與鄰居們談戀愛的時候不至於那麼齣戲,從而忘記自己身為父親的身份。除了玩家本身這個父親角色外,遊戲對於其他父親的刻畫也非常到位且豐富。比如Damien,他是一位跨性別者,非常熱愛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化,穿著打扮十分哥特,有著一位叛逆的兒子。他與玩家所扮演的角色的情感進展,就是非常浪漫的。從自己的孩子聊到自己的愛好,到邀請去看電影,再到第一次約會、第一個吻,兩人之間小心翼翼且朦朧的感情,更能使玩家產生共鳴。這款遊戲在發表後能產生如此大社會反響,應歸功於其接地氣且真誠的故事內容,讓玩家們能夠看到一位同性戀,也是能成為一名好父親的,同時和其他父親間普通又浪漫的愛情,也能讓LGBT群體共情和接受。這裡面對於LGBT形象的描寫,並不是一些僅僅將外表形象進行性別倒置的遊戲所能體現出來的。
暴雪遊戲的發言人Steven Choo說,“就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我們的角色及其身份和背景的多樣性有助於創造一個更豐富,更深刻的整體虛構世界。”像《奇異人生》中的Max和Chloe,《最後的生還者》中的Bill和Ellie,還有像《守望先鋒》中的獵空等等,近幾年遊戲中所展現出來的LGBT群體變得不再那麼譁眾取寵,而是變得平凡普通,就像是能在生活中擦肩而過的路人,而這些角色的注入,能夠讓整個遊戲變得完整且真實。
《守望先鋒》官方漫畫裡的獵空和她女朋友
作者注:本文遊戲資料的整理有賴於LGBTQ Game Archive(https://lgbtqgamearchive.com/),這個歸檔是由Temple University’s Lew Klein College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的Adrienne Shaw教授開展的公益專案。
相關閱讀:
融合與衝突:當電子遊戲遇到大眾傳媒
遊戲論·現實的媒介:《超級馬里奧:奧德賽》中的媒介哲學
遊戲論·現實的媒介:MOBA遊戲與一個世界的症狀
作者:Freya、劉亭亭
來源:澎湃新聞
原地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837066
相關文章
- 遊戲論·性/別丨非一般向遊戲批判遊戲
- 遊戲論·性/別丨女性向手遊:遊戲和女性的互相想象遊戲
- 遊戲論 | 21世紀“顛覆性遊戲”反思遊戲
- 遊戲論·性/別丨乙女遊戲玩家如何從“女友”變成“女友粉”遊戲
- 當兒童遊戲不再面向兒童遊戲
- Galgame演出(下):國產遊戲究竟差在哪兒,論「通感」對遊戲的巨大影響GAM遊戲
- 遊戲世界的性別鄙視鏈遊戲
- 電商遊戲專題01——遊戲理論遊戲
- 手摸手帶你實現 小遊戲<別踩白塊兒 -- 內有遊戲連結>遊戲
- 關於遊戲平衡性和遊戲公司如何利用遊戲平衡性賺錢遊戲
- 6款炫酷遊戲桌布合集遊戲
- 遊戲論|獨立崛起:始自遊戲,終於精神遊戲
- 玩遊戲居然還要分性別——玩家何時才能實現遊戲自由?遊戲
- OPPO遊戲助力遊戲行業發展丨ODC19遊戲論壇遊戲行業
- Steam 是暢玩遊戲、討論遊戲、創造遊戲的快樂所在遊戲
- 遊戲成癮的留守兒童:“不玩遊戲,還能做什麼?”遊戲
- 遊戲論·書評丨“帝國”理論與遊戲帝國:全球資本與電子遊戲遊戲
- 看風景也能有十足遊戲性,從《短途旅行》看步行模擬器遊戲遊戲
- 網賺遊戲也開始“微創新”,跑酷產品熱度增加遊戲
- 遊戲配音型別遊戲型別
- 遊戲行業首部遊戲類別全球報告——《成就偉大:遊戲類別洞察報告》遊戲行業
- 一名遊戲設計師的思考——遊戲性遊戲設計師
- 電子遊戲與女性主義,對電子遊戲中的性別歧視說NO遊戲
- 位元組遊戲夢醒,遊戲行業也在發生變化遊戲行業
- 遊戲+電商=新方向?遊戲品牌也可以直播帶貨了遊戲
- 遊戲也怕“撞臉”!手機遊戲命名的11條建議遊戲
- 吃雞遊戲的未來在哪兒?遊戲
- 遊戲原型設計方法論遊戲原型
- 遊戲特效,只管炫酷炸裂就完事了!??遊戲特效
- “反遊戲“的遊戲——放置遊戲研究遊戲
- 谷歌雲遊戲堪憂? Stadia獨佔遊戲一款也沒有谷歌遊戲
- 3D遊戲的照明設計理論(四):如何在遊戲引擎中照亮遊戲世界3D遊戲引擎
- RPG遊戲設計探究:RPG不是一種遊戲型別而是一種遊戲元素遊戲設計型別
- 如何鑑別“好遊戲”?遊戲
- 遊戲心理學研究:社會比較理論、遊戲比較行為與遊戲鄙視鏈遊戲
- 遊戲背後的文化:心流理論與遊戲難度曲線遊戲
- 博弈論:公平組合遊戲(Nim 遊戲 & SG 定理)學習筆記遊戲筆記
- 遊戲與遊戲引擎遊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