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式化:企業降本增效新玩法

FinFish發表於2022-10-18

疫情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大家日常互動交流的重心逐漸由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許多工作黨,或是千千萬萬“開學困難”的學生黨,只能“乖乖地”在家遠端辦公和線上學習了。

所以,面對數量驟增的線上使用者,手遊和協同辦公這些自帶“數字化”屬性的行業,就具有了天然的優勢。他們只需即時調整好應對策略,便不會受到影響,甚至還可以獲得爆發式增長的機會。但反觀一些線下的企業,諸如商鋪、銀行網點、營業廳等,就不得不暫停營業,業績和營收必然受到影響。

其實,這次疫情給多數企業的啟發依舊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企業數字化轉型”。相信很多企業都曾為之奮鬥過,可現實往往很殘酷:不是因為預算不夠導致計劃腹死胎中,就是因為技術問題而被叫停,總有各種理由和原因阻礙著數字化前進的步伐。但歸根結底,其實還是企業內部沒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和方法。以這次疫情為例:你永遠像想不到你的客戶哪一天會突然由於天災或者人禍而無法光臨你的店鋪,但這時候如果你完成了數字化轉型,擁有了線上的商鋪,可能就會幫你分擔一些憂慮。因此,這次疫情可謂真真正正的引爆了眾多企業對於數字化需求的痛點,數字化轉型的計劃是時候重啟了!

那麼疫情之下,是否有讓企業快速走向數字化的捷徑呢?

答案是肯定的,這條捷徑就是小程式。

小程式的優勢與潛力

小程式的技術優勢

近些年來,隨著App市場的飽和,移動網際網路界一直在尋找一種既能獲得 Native 原生的體驗,又可以低門檻快速開發的技術。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出現過很多嘗試,比如React Native 和 H5,但這兩者儘管在開發門檻上有所降低,在體驗上卻不盡人意。最後是由微信給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小程式。相比原生APP,小程式的主要優勢有以下幾點:

  • 無需安裝、解除安裝,用完即走;

  • 易於分享,可以透過微信12億的活躍使用者進行傳播;

  • 相比於原生開發,更簡單方便,可以以較小的成本獲得媲美原生的體驗。

  • 相比於H5,可以呼叫更多原生許可權,例如 藍芽、陀螺儀、OCR等等

簡單概況,就是小程式的體驗基本可以媲美App,但開發成本卻遠低於App,並且還便於營銷推廣,近乎是一個完美的方案!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僅僅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微信小程式便在微信上生根發芽:從最初的跳一跳小程式發展到擁有了上百萬的小程式,拓寬了數以萬計的功能場景,微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超級APP。但這所有的一切,也僅僅是“簡單的”上架小程式而已。

小程式巨大的發展潛力

兩個月前,阿拉丁釋出了《2022年2月小程式網際網路發展研究報告》,報告稱:2022年上半年期間,微信、支付寶、抖音、快手等多個平臺小程式數量累計超過750 萬,日活超過 7.8 億,多平臺佈局成為小程式開發者和企業品牌的必然選擇。

小程式化:企業降本增效新玩法

的確,小程式生態不再侷限於BAT,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加入小程式生態的佈局,所以小程式的紅利時代已經來臨,你還有理由不把握嗎?

企業該如何利用小程式完成數字化?

企業的終極目標說白了就是在市場中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營收。因此,如何做到低成本獲取高利潤,一直是企業們樂此不疲研究的方向,數字化轉型從根本也是為了這個目標。所以,要如何利用小程式完成這個目標呢?根據目前市場大環境的情況,基本可以分為兩種方案:

開發自有小程式並寄生於大流量平臺,透過低成本的方式擴大獲客渠道,提供獲客量;

將小程式執行時整合到自有App中,新功能釋出均用上架小程式取代,減少研發成本,像微信一樣打造自己的超級App;

「方案一」是目前比較主流、成本也最低的一種方案。比如一些餐飲、教育、電商等行業,只需要花一兩週的時間開發一個小程式,便可以上架到微信、支付寶這些大流量平臺,增加線上的獲客渠道。就拿這次疫情來舉例,即使線下的門店關了,商家失去了與客戶線下交易的機會;但是客戶如果不線上下那肯定就線上上,所以只要在這些平臺上透過小程式打通獲客入口,解決與客戶的連線問題,那麼客戶還是可以照樣線上上點外賣、上網課、網購,並最終完成消費。這樣便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了。

「方案二」則比較適合碎片化場景較多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經常苦於業務功能的繁雜:

若每個業務功能都做到APP中會讓App越來越笨重;每次在App上新增功能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成本高不說,開發週期也很長;後續業務一旦發生變動,之前的功能就要全部推到重來,容錯率低。

因此,如果將小程式執行時整合到App中,一些碎片化的功能就可以用小程式來實現,從而減少App研發人力的投入,降低研發成本。而且,如果企業自身有不錯的能力和想法,還可以整合身邊的資源,構建一個像微信一樣的小程式生態,打造自己的流量平臺。相較於方案一,方案二其實在數字化上走的更徹底,因為它不受平臺方的限制,可發展的空間更加寬廣。所以,繼BAT開啟了小程式的上半場後,其他網際網路巨頭如位元組跳動、美團、360等也紛紛開始佈局自己的小程式生態,而不是單純的寄生於微信。

但問題是,方案二的核心是小程式執行時技術,而這項技術基本都被BAT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所壟斷了;如果沒有像位元組跳動、美團一樣的自研實力,多數企業只能選擇方案一。

不過,隨著市場對小程式需求量的增大,方案一明顯不能滿足所有企業,也無法解決所有的數字化問題。面對這樣迫切的市場需求, 小程式容器技術(例如: FinClip),應需而生。即,提供了將小程式執行時整合到App以及小程式上下架管理後臺的一站式服務,小程式將不再是網際網路巨頭的專利。

在小程式執行時技術的前提下,企業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比如將方案一和方案二結合,延展出 方案三

在自有APP上整合小程式執行時並上架小程式的同時,也在其他平臺上架相同的小程式。這樣,當你在自己APP上分享一個小程式到微信、支付寶時,這些平臺的使用者均可無縫的開啟小程式並連結到你,實現全平臺的數字化連結。又如,基於小程式無需下載、即用即走的特性FinClip已經實現了強大的灰度釋出功能,支援針對使用者、版本、城市、網路情況等多種規則進行定向釋出;故只需配合大資料功能,便可以實現小程式的精準投放,“千人千面”的數字化營銷將不再是夢。

我相信小程式的火爆並不是偶然,傳統企業的沒落也並不是必然。要看誰能夠在疫情的浪潮之下,恰逢其時地抓住這次透過小程式走向數字化轉型的機會,誰就有可能上演一波絕地反擊的操作。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21577/viewspace-291888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