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如何賦能企業降本增效

qing_yun發表於2023-04-03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充滿著高度的不確定,於是“降本增效”已成為傳統企業最熱的話題,在此模式下帶來的是企業內部的各種“卷”,企業各部門一方面要積極降本、開源節流,而另一方面又在暗暗爭奪本就不足的企業資源,體現其能力;如此情況下在領導眼中的投入大戶數字部門此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既要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開展數字化工作,又要體現數字化的價值,此時難度可想而知。

大部分的企業CIO都想當然的認為,數字化建設必須高投入不斷投入才有效果,只重視了資金的重要性,而忽視了數字化如何體現其價值能力,所以在降本增效模式下數字部門首要考慮的是如何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管理,實現效率的提升、體現管理成本的降低,老楊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場景來體現:

第一,時間即成本

企業為什麼引用資訊系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工作效率,但現實是大部分的企業雖然引進了各種數字化系統,但工作效率並未因此得到改善,究其主要原因還是線上流程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打通,大部分傳統企業缺乏流程管理意識、最佳化意識、審批時效意識,所以即使做了流程線上化,也僅僅是流程搬家而已,將線上下本就混亂不堪、職責不清、權責不明的審批環境換了一個地方而已,領導要清楚的是線上流程是端對端、點對點的,並不會隨著人的想法而自動流轉的,每條線上流程都有其固定的流轉線路圖,但當缺乏最佳化時,隨著帶來的就是新的混亂;如果相關領導的思想不做轉型,還喜歡簽字帶來的快感而消極牴觸流程線上化時,流程的審批時效將大大增加,甚至不如紙質審批效率高,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時間即成本,企業不僅要從運營的高度整理、最佳化流程,更要提升線上流程的審批時效,充分發揮數字化系統應有的價值,提升企業員工的系統應用能力。

第二,溝通即成本

在企業內部溝通場景很多,會議是每個企業最常見的一種溝通場景,但在內卷模式下部分傳統企業會議扎推開,規模較大的集團性企業擁有眾多的分子公司且分散在各地,因此產生大量的會議額外成本,例如交通費、差旅費、食宿費等,雖然線上會議系統已十分成熟,但由於思想意識難以轉變,部分傳統企業還是喜歡線下會議,因此企業需要轉觀念,少開會,開快會,減少線下會議,儘可能多采用線上會議模式,以減低線下會議成本,因為每場線下會議意味著成本,企業要學會線上下會議問題上做減法,線上上會議做加法,提升會議效率的同時,降低會議成本,這也是數字化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勢。

第三,風險即成本

隨著市場的高度不確定,各大企業隨即加強了風險管控,但傳統的模式只能是事情發生了才知道,想亡羊補牢但悔之晚矣,所以企業需要藉助數字的技術與能力打造業務全過程風險管控能力,利用風險管控系統不僅實現對風險的預判、事前預防、事中管控、還要實現事後分析追責;利用數字化技術將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本身就是降低了企業的運營管理成本,所以企業要利用系統實現在風險事件上做減法,在防控上做加法,因為風險即成本。同時要注意的是,在當前網際網路自媒體高度發展的當前,企業更要注意防範輿論風險,加強輿情監控,如因網路事件導致企業品牌形象受損,帶來的可能是災難性的後果,所以說輿論即風險。

第四,資料即成本

如果非要說企業數字化轉型價值在哪個方面體現最直觀?毫無疑問就是資料。但當前大部分的傳統企業資料化意識不強,所以即使應用了數字系統,但資料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難以保障,雖然系統內有大量的資料,但大分部的企業高層並不相信資料,究其原因就是資料質量沒有保障,所以也可以這樣說,大部分的企業做數字化最終都做了一個寂寞,因為資料質量難以保障,企業除了要改善全面的資料意識,最重要的是要加強系統內的資料質量管控,想辦法提升資料質量,為企業管理的決策能力提供重要依據,在這裡不難看出,資料即成本。

第五,混亂即成本

當前大部分企業做數字化的本質其實就是資源之爭,誰在企業內部更有話語權,誰就可以有數字化的建設權,所以我們看到了大量數字化建設的亂象,業務部門不經資訊部門胡亂引進系統,分子公司不按集團總部統籌自行做數字化建設,最終造成大量的功能重複、資料孤島,數字化建設混亂帶來的結果就是因技術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各種成本的增加,所以企業數字化建設需要的就是統一管理、統一實施,而非打亂仗!因為混亂就意味著成本增加,所以企業應在混亂的管理上做減法,在統一科學的管理上做加法。

以上就是數字化在企業日常管理中降本增效場景的體現,技術是抽象的,所以價值顯現難也是正常的,但企業的管理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就是管理+數字化,管理+網際網路,利用技術能力實現管理價值的最大的。

來自 “ 湘江數評 ”, 原文作者:老楊;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3Pmt3ihI1z7yPhCjIo7yFQ,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