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軟體選型四步走

51mis發表於2010-03-29

企業管理軟體選型四步走

其實經過多年資訊化的實踐,國內企業對於資訊化的認識已經理性與成熟。就拿選型來說,儘管企業的選型需求各有不同,但總是有跡可循的。總有人諮詢我選型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管理軟體更適合企業發展。個人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但有一些經驗卻絕對是互通的。結合用友釋出會的感悟和自己做用友實施諮詢的經驗,總結了用友的四條優勢與原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當然,也希望和大家進一步溝通交流,以方便我今後更好的實施專案。

1. 持續的產品開發與更新能力:軟體廠商,最終還是需要靠技術吃飯的。而企業對於軟體廠商的判斷,不再只是看用了什麼新技術,新平臺,而要關注是否具備持續的產品開發與更新能力。一個軟體系統成熟需要與企業的業務不斷磨合,不斷進行改進與完善,才能達到成熟系統的要求,而對於大型的ERP軟體而言,這個週期沒有三五年時間,絕對辦不到。這個時候,對於軟體廠商前期在平臺的架構能力、研發人力、財力的投入、根據客戶需求的持續更新能力就倍受考驗了。我想這也是產品為什麼在投入了近千研發人員,數億的研發經費之後,經過了企業在兩年的磨合之後,才逐步被企業所接受的原因吧。

2. 隨時隨地的服務與響應能力:企業在進行資訊化建設之後,由專案階段轉入到運維階段,由專案管理轉入到ITIL之類的服務體系,IT系統在進行運維階段就會最為關注軟體廠商的服務與響應能力了。而服務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隨需服務”,按照服務的緊急程度、專業程度、預算去購買企業所需要的服務,達到企業的服務要求,這個時候如用友之類的國內廠商眾多分支機構就承擔起了一線服務,特別是現場服務的職能,而其呼叫中心、技術網站等又構成了二線服務機構,構建一個完善的服務網路,提高企業對資訊化服務的滿意度。而最近用友偉庫推出的全程電子商務2.0概念,無疑也是隨需服務的表現與縮影。

3. 針對不同規模企業的覆蓋能力: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資訊化需求,年產值100萬、1000萬、1個億、10個億、100個億規模的企業對於資訊化的需求是絕對不同的,那針對中小企業,其企業的特點是什麼,資訊化的特點是什麼,需求是什麼,這就需要去專門研究了。用友從2010年起,把用友原有的小型事業部獨立成為控股公司進行運作,我想就有兩個目的:一來就是把用友這個品牌向高階運作,二來就是對這些中小企業有更好的覆蓋,這就是所謂的行業、戰略控局。

4. 最佳行業實踐與部署能力:隔行如隔山,隔山打牛在管理軟體行業完全吃不開。房地產企業與服裝企業的業務形態,肯定是千差萬別的,如果說想把一個軟體都套在這兩種不同形態的企業身上,肯定會被批評不懂行;而現實情況就是,可能這家集團公司旗下既有做紡織,也有做服裝,還有做房地產的子公司,你能怎麼辦?這就要求,軟體廠商針對不同行業提供不同的行業解決方案,並且是能夠提供最佳業務實踐的方案,同時這個方案不是天花亂墜用來吹的,而是需要可實現的。與NC產品,其事業部就專門根據行業成立了不同行業事業部,這使得資源得到了最最佳化配比。

當然,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來拍磚,在交流學習中我們才能共同進步!

轉載請註明來源: -  -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2367159/viewspace-103244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