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雲原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通關密碼?

danny_2018發表於2020-05-13

  2020年,受疫情影響,誰家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如果把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後者已被無形碾壓。為什麼傳統企業或者是行業壓力更大?受疫情的衝擊更多?如果非要求根尋源,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歸根結底是企業資訊科技跟不上, IT基礎設施及架構支撐能力不足,導致企業在數字化洪流中失去核心競爭力。所以,疫情過後,數字化轉型會成為企業的必修課,而云原生應用則會成為企業解開數字化轉型的通關密碼。那麼, 問題來了,什麼是雲原生應用?

  變化中的雲原生

  最早,很多人認為雲原生應用要滿足幾個重要特徵,比如:面向微服務架構,具有自服務敏捷特性,能實現基於API的協作等等。

  到了2015年,Google主導成立了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認為雲原生(Cloud Native)的定義應該包含三個方面,即應用容器化、面向微服務架構和應用支援容器的編排排程。

  2018年,雲原生生態的不斷壯大,幾乎所有主流雲端計算供應商都加入了CNCF基金會。這時,人們對雲原生又進行了重新定義,那就是真正的雲原生技術應該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執行可彈性擴充套件的應用。

  雲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宣告式API。這些技術能夠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和便於觀察的松耦合系統,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和可預測的重大變更。

  從這個角度來看,雲原生概念一直處於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狀態,未來如何演變,誰都無法準確定義。所以,不如我們跳出雲原生概念本身,多去想想雲原生能解決哪些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傳統行業之前在業務創新時,總提新制造、新零售、新物流、新技術,現在是新基建,其實本質是相同的,都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生產模式的變革,未來的企業將更強調個性化發展。而這種應用需求的改變,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IT基礎設施的調整,你的IT系統支撐能力是否足夠敏捷,這就是雲原生存在的重要價值,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讓萬物互聯成為可能

  “網際網路企業在雲原生方面的實踐,已先行一步,有很多落地應用。但是隨著雲原生技術的成熟,傳統行業企業,也開始嘗試使用雲原生應用技術,包括銀行、電信、能源、製造類企業,開始做相關部署,透過雲原生搭建核心平臺。”

  英特爾資料中心產品架構師許淵認為,雲原生之所以走向高速發展期,是因為幾個最重要的變化。第一,技術創新帶來的變化,包括AI技術、5G技術等等;第二,消費者的習慣和消費方式發生一些變化;第三,產業結構在變化。其實,網際網路行業應用雲原生最早,當初也是為了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對於傳統行業來說,要想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定要在重大變革發生之前就要做足技術準備。

  然而,如何跳出雲原生複雜的技術旋渦,找到更滿足企業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

  “首先,企業的技術架構和整個IT平臺,要適應雲原生技術;其次,要改變之前的組織架構,包括開發流程、運維流程以及組織構成和人才的培養、知識的積累等等,要滿足現代業務環境需求。”許淵強調,在雲原生時代,現代化IT架構和傳統IT平臺,有著天壤之別,要做大量細粒度的部署,包括會使用微服務架構。

  至於,雲原生和微服務架構、DevOps、容器以及K8S技術之間到底是怎樣一種關係?相應的基礎架構到底如何調整?戴爾科技集團售前系統工程部解決方案架構師林小引以及戴爾科技集團企業技術戰略架構師張利俊,從戴爾科技的角度分析了雲原生髮展現狀以及相關的應對措施。

  第一,在雲原生環境下,穩態IT和敏態IT呈現相互融合的趨勢。在很多人的過去認知裡,認為Oracle、微軟SQLServer、SAP ERP套件都屬於傳統的穩態IT範疇;但是現在,Oracle以及SAP等其實也在擁抱雲原生。Oracel資料庫已經跑在容器裡;SQLServer也不止跑在Windows下面,還能跑在基於Linux的容器裡;SAP 也在把ERP套件進行容器化的改造。

  第二,IaaS和PaaS相互融合。在傳統IT架構下,虛擬機器和容器屬於兩個獨立體,但是現在二者之間的界限正在被打破。VMware現代化解決解決方案可以讓Iaas和PaaS融合在一起,透過虛擬機器承載相對穩態應用,透過容器應對更多敏態應用,讓兩個世界的業務相互打通。

  第三,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界限正變得模糊。在原來私有云模式下,涉及非常多的軟體、硬體、服務,建設週期相對比較長;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商在推一體化解決方案,極大地加快了私有云的部署速度。從某些層面來看,更偏向混合雲解決方案。比如:AWS推出了 Autotools,微軟推出了AzureStack,國內的騰訊、阿里也有類似的解決方案。

  第四,之前的雲原生更多的是用在一些邊緣的外圍、非核心應用,用於非生產環境,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使用者把雲原生的應用部署在生產環境,而且把自己的核心應用慢慢遷移到雲原生方向。

  第五,混合雲、多雲逐漸成為一個主流趨勢。沒有一朵雲能夠主宰全世界,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有些工作負載可以放在公有云,但是有的工作負載更適合放在私有云,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可以互聯互通的多雲環境。

  雲原生和傳統應用的最大區別是,主要用於企業的非內部系統,是一種B2C模式的對外應用。所以,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依然會有一些業務跑在虛擬機器或者裸機上,這是一個融合共生的時代。

   雲原生落地的關鍵點

  那麼,落地到具體的業務場景,應該如何去選擇?企業要想切入雲原生賽道,應該從何處入手?其實並沒有統一路徑!有公司是從開發部門開始,有公司是從運維開始,而有公司則從整個平臺的架構設計端匯入,不同企業要結合自己的業務狀況,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以及業務特點來選擇。

  針對雲原生的落地問題,許淵舉了幾個例子。比如:金融行業客戶,有自己的開發團隊,一般開啟雲原生的方式會從開發部門開始,從微服務、容器化和Serverless開始匯入,然後逐漸推廣。再比如製造業企業,一般沒有自己的開發團隊,更多是從第三方軟體採購商那裡獲得雲原生應用。並且,除了應用外,還有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很多資料處理平臺,這些平臺本身已經雲原生化。就像在工業領域應用比較廣泛的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就有和kubernetes相結合的專案,叫做Kubeflow,很多客戶透過這種方式來落地。另外,還有一些政府類的客戶,在構建新的平臺的時候,直接按照雲原生的方式來實施和部署。

  總體來看,在傳統應用架構下,網路流量大多是南北走向,但是到了雲原生平臺時代,會變成東西走向,這對整個資料的傳輸、儲存和計算產生非常大的壓力。為了讓資料移動得更快,儲存得更多,適應更廣泛,幫助企業快速走向雲原生時代,英特爾、戴爾科技集團、浪潮集團等都推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以及相關產品。

  可以預測,在未來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雲原生一定會變成現代業務的基礎應用,其廣度和深度會遠遠超過當年的虛擬化,最終變成企業應用現代化之旅的堅實底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47898/viewspace-269171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