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五步法與成功案例

qing_yun發表於2022-06-01

企業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是一個對企業資源進行有效共享與利用的系統,透過資訊系統對資訊進行充分整理、有效傳遞,使企業的資源在購、存、產、銷、人、財、物等各個方面能夠得到合理地配置與利用,從而實現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

華為提到的數字化轉型,更多的針對的就是ERP的數字化轉型,下圖顯示了一張典型的MSS(資訊管理系統)應用架構圖,其中ERP是核心,涉及人、財、物等的管理。

筆者今年開始從事MSS的相關工作,一方面驚詫於ERP業務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對於ERP數字化轉型充滿期待,因為場景實在是太多了,這些場景一旦轉型成功,就可以極大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

但ERP數字化轉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有同事從實踐的角度總結了數字化轉型需要經歷的過程,我聽了備受啟發,將其總結為五個階段,分別是線下,線上,線上,自動和智慧,公司裡很多ERP業務的數字化過程就是這麼演進過來的,今天就結合財務管理中的費用報銷這個業務來聊一聊。

第一階段 線下

大家一定都有差旅費報銷的經歷,我記得以前公司報銷是列印一張報銷單,寫上必要的出差資訊,比如出差事項、出差天數,貼上發票等憑據,然後找領導籤個字,最後由部門文書或自己交到公司財務部相關人員,財務人員稽核報銷單合規性和票據的合法性,比如報銷金額是否符合標準等,最後提交給出納打款。

可以看到,全部報銷流程基本都是線下操作,效率之低可想而知,自己以前還在公司分部,每次為了報銷都要趕到總部去,很耗精力,財務人員稽核單據工作量也巨大,因為需要人工逐個進行資訊稽核,耗時也很長,每年年底報銷單子會像紙片一樣飛向財務部,財務和出納人員的壓力可想而知。

我原來對財務部有那麼多人感到好奇,後來發現原來很多精力都耗在這裡。

第二階段 線上

資訊化的春風吹過來了,然後公司報銷流程也逐步線上化了,其至少帶來了三個好處:

第一,線上流程審批提升了效率,比如領導線下簽字換成了線上審批就很方便。

第二,線上流程統一了標準,可以防止線下操作過於隨意導致的風險,比如原來省公司和地市公司的報銷流程不一致,現在全省可以統一一套,管理成本降低了。

第三,線上化後留存了規範化的資料和文件,使得資料分析、審計和歸檔變得更加容易,這使得報銷流程的效能分析成為可能。

但線上化的不徹底也帶來了負面效應:

第一,流程間沒有徹底打通,報銷端到端流程涉及三個子流程,分別是報銷申請流程,財務稽核流程,資金付款流程,雖然這三個子流程都實現了線上化,但相互間並未打通介面,線上線下交織在一起降低了整體效率,比如報銷申請流程領導審批完後,員工還需要拿著審批過的紙質單子到財務會計那裡進行說明,財務會計稽核完單據後,還需要線下提交給出納打錢。

第二,流程的某個環節還需要線下支撐,比如財務稽核流程中還不支援線上電子發票憑據。

第三階段 線上

線上跟線上的內涵不太一樣,線上是從區域性的時空看問題,每個應用都可以聲稱自己線上上了,但如果應用之間沒有打通,這些沒打通的點就是線下,線上是從企業全域性的時空看問題,以端到端流程線上為核心。線上是資訊化的高階階段,也是數字化的起點,其主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

第一,流程間的貫通,即將報銷申請流程,財務稽核流程,資金付款流程三個流程打通,用以提升端到端的效率,同時具備了全流程端到端資料分析的能力,這是數字化最為核心的工作之一。

第二,適應移動化的趨勢,將報銷所有的流程遷移到手機終端上,報銷流程由於隨時隨地可以被處理而獲得效率上的進一步提升。

至此,費用報銷的數字化水平才算達到了1.0階段。

現實中很多流程是無法打通的,因為組織的割裂和機制的原因,現在有了一種折中的解決辦法,即透過數字員工來打通,可惜數字員工只能解決應用層面的銜接問題,但無法解決資料的融通問題,這限制了流程進一步最佳化的可能。

第四階段 自動

雖然流程貫通了,但每個流程每個環節的處理效率還存在提升的空間,這就是AI技術發揮作用的地方:

第一,在報銷申請流程中,有個環節需要員工填寫發票等資訊,以前只能靠人工錄入,現在透過RPA,NLP,OCR等AI技術的靈活組合,就可以實現發票等原始憑證資訊智慧識別和自動填寫。

第二,在報銷申請流程中,透過關聯出差申請流程資訊、政策資訊可以對填報的報銷金額等合規性進行自動稽核。

第三,在財務稽核流程中,透過獲取並解析報賬單據影像、附件等資訊與報賬結構化資訊在提交和審批環節智慧推送稽核結果,提示不合規、不一致資訊,可以實現檢查自動化、審批智慧化。

很多流程備受詬病不是流程不合理,而是流程某個環節的資訊錄入太過繁瑣,如果解決了資訊錄入問題,那麼費用報銷的數字化水平可以說算達到了2.0階段。

第五階段 智慧

雖然流程的每個環節都認為達到了最優,但區域性最優並不意味著全域性最優,那麼,如何才能達到全域性最優呢,那隻能靠融通後的資料分析才能發現全域性的問題並持續改進,這就是智慧化要做的事情,比如透過流程分析發現資金付款工單總是積壓,那麼流程需要能自動預警並給出最佳化的建議,這個過程如果還需要人工介入那就是半智慧,如果全部自動調優,那就是數字化最理想的狀態了。

數字化水平的3.0階段就應該是這樣吧,當然我們也沒達到。

最後,同一個企業各個領域的數字化水平大多也是參差不齊的,某個領域也許已經達到了自動化階段,但另一個領域可能還處於線下階段,比如某些網際網路公司營銷領域可能已經達到了智慧階段,但在ERP領域可能還處於線下階段,這是由企業的特點和優先順序決定的,但對於製造業來講,ERP數字化水平太低估計就難以忍受了。

我對於數字化轉型的認知也是漸進的,但入局後,發現還是能逐步清晰起來,高大上的方法論固然重要,但還是需要從身邊的所謂“小事”做起,報銷看似很小,但真的數字化了,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幾千人天工作量的節省,而這種數字化轉型的場景在ERP領域很多。

來自 “ 與資料同行 ”, 原文作者:傅一平;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b_XxWBOIHnNesytzf4fBq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