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釋出了新報告“為城市轉型融資”。融資是解決基礎設施老化、水安全和人類健康等城市日益增加的壓力的解決方案。

隨著全球經濟城市化趨勢的加劇,人口增長給落後的城市基礎設施帶來了壓力,資源也越來越有限。

城市是世界的經濟中心,貢獻了全球80%的國內生產總值,其中近一半(44%)由於自然損失而面臨風險。

目前,全球城市基礎設施支出中僅有0.3%用於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2018年至2023年期間,多邊開發銀行(MDB)批准的專案支出總額中,用於城市自然專案的平均不到10%。2018年至2023年期間,城市自然支出有所下降,在世界500個人口最多的城市中只有37%制定了可持續管理和保護自然的具體戰略。

增加對自然的投資至關重要,但如果不同時處理對環境有害做法的投資,這是不夠的。全球每年有近7萬億美元投資於公共和私營部門對自然產生直接負面影響的活動。如果不糾正這一趨勢,城市就有可能失去自然所能提供的長期環境、社會和經濟優勢。在綠色債券等融資模式之外擴大對自然的積極行動,並探索改造和利用共同資金來源的新機會,這是一個重大機遇。這種方法提供了一種方式,可以推動對生物多樣性進行更可持續的投資,並建立持久的對自然有利的金融結構,以支援全球城市的保護工作。

隨著城市繼續投資於地方發展,它們必須同時將自然納入城市治理政策,並直接投資於生態系統保護,以確保有彈性的城市環境。

目前,城市的大部分自然資金都依賴於公共資源。目前的生物多樣性資金流動達到每年2080億美元,高於2021年的1660億美元。公共財政貢獻了其中的83%(1730億美元)。私人融資佔350億美元。城市利用發展融資作為催化劑,促進私營部門更多地參與城市發展優先事項,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機會。


​文件連結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