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激進、落幕再到追逐:美俄中的載人登月戰爭

naojiti發表於2022-04-23

近兩年,身處科技圈,最明顯的感受是造車熱和太空熱的風潮。從SpaceX成功回收火箭開始,太空熱的帷幕被迅速拉起。星鏈計劃顆顆衛星的不斷升空與服役執行,嫦娥探月系列探測器的成功發射與科研,天問、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羲和號探日衛星,商業航天富人們愉快的太空旅行等,將人類的深空探測夢加速推進。

商業航天與探月、火星探測儀的成功,也讓航天大國們將擱淺的載人探月再次提上了日程。近日,忙碌的俄羅斯在與烏克蘭膠著的戰爭空隙中,同時對外宣佈,要把自家的探月計劃重新拾起來,將和中國聯合起來進行多項登月計劃。

NASA在2019年底,也部署了最新的載人探月詳細戰略,阿爾忒彌斯探月計劃在拜登政府上臺後,被確認繼續執行,計劃將在2025年左右將NASA宇航員以及和NASA有合作關係的國家宇航員送往月球。

而我國的載人登月計劃,也在空間站的成功執行,北斗、嫦娥等重大航天工程接連不斷的喜訊中確認,計劃在2030年左右,透過兩次火箭發射任務,實現載人登月這一目標。

至此,中美俄三國的載人登月都箭在弦上,登月爭霸競賽正式開始。

登月計劃:激進與落幕

在航天領域中,美俄是技術實力強大的國家,早在60年前,我們還處於吃不飽肚子的時候,美俄就已經開始外太空的探索。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是來自蘇聯的加加林。加加林於1961年4月12日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成功升空最終在太空停留了108分鐘,載入了人類史冊。

加加林的成功讓蘇聯信心倍增,蘇聯開始設計了聯盟號系列飛船開始向月球進發。蘇聯在發展航天科技的時候,技術實力是作為全世界大哥大的存在。夢想很美好,但是登月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大量的金錢,創新的技術,無數次的測試,保證每個環節的安全無誤。蘇聯在準備載人登月火箭的製備過程中,出了很多的失誤與變故,導致其發射的3艘無人聯盟號飛船都試驗失敗。

在蘇聯的登月計劃的不斷挫敗中,美國也同時宣佈了載人登月的計劃,也就是廣為人知的阿波羅計劃。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與蘇聯幾乎同步,也起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直到1972年12月結束,歷時約11年,總共耗資255億美元。

雖然當時蘇聯的航天技術領先美國,但是在載人登月上,被美國捷足登先,搶了風頭。在美蘇兩國的載人登月競爭中,蘇聯的登月計劃落後於美國,隨著蘇聯的解體,經濟開始下滑,俄羅斯沒有餘力去發展燒錢的航天事業,其登月計劃就無暇顧及被擱淺了。

阿波羅計劃的終結和冷戰的結束,讓美國將經濟發展定為主旋律,兩個大國的航天事業進入了低谷期。

登月重新崛起:競相追逐

蘇聯時期,蘇聯作為大哥大,技術實力深厚,是航天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美國迴歸發展民生與經濟。隨著經濟與技術實力的倍增發展,美國一躍佔領了航天技術的山頭。在美國好管閒事,到處干預別國當“國際警察”分身乏術中,我們的航天事業一路猛進,逐漸有了起色。

等到引起其他航天大國注意時,我們已經一甩此前落後的基本盤,在航天領域成為佼佼者,開始與其他大國正面競爭。俄羅斯也在不斷後進的航天國家中感受到了危機,重拾航天科技開始了角逐。

在阿姆斯特朗登月50週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佈了阿爾忒彌斯計劃。美國計劃在2024年前重返月球,並最終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長期生存的基地。

其實早在2004年,美國就有載人登月的想法,但是這個被命名為“星座計劃”的任務因為代價太大而取消了。2017年6月,川普簽署命令,要求加快美國的探月步伐。2020年9月,NASA公佈阿爾忒彌斯計劃大綱,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拜登上臺後,美國政府確認將繼續執行阿爾忒彌斯計劃,重申將在2025年左右將NASA宇航員以及和NASA有合作關係的國家宇航員送往月球。

我們也在競爭的旋渦中逐漸積累了登上月球的實力。回溯近幾年我們的航天事業,可謂是井噴式發展,北斗衛星、嫦娥工程、火星探測、空間站等成功執行無一不展示著航天人這些年砥礪前行的成果。在載人登月方面,從嫦娥工程就開始,總共向月球發射了5次探測器。

2007年10月,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在繞月期間,嫦娥一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月表部分化學元素分佈、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學成果,為探測月球的後續工程奠定了基礎。

(嫦娥五號著陸器拍攝的月面全景圖 )

嫦娥二號、三號月球探測器也以平均三年的時間頻率陸續升空,2018年12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2020年11月,嫦娥五號向月球飛去,在 12月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在蘇聯1976年“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二十年後,人類獲得了新的月壤樣品。

嫦娥系列工程的成功試驗,為我們後續載人登月計劃奠定了基礎,載人登月的計劃程式開始加速。在一次科技分享會中,航天技術專家透露,計劃在2030年,透過兩次發射任務,實現我們自己真正的“嫦娥奔月”。

載人登月工程技術複雜,耗費鉅額資金,為什麼大國願意付出這些代價競相登陸月球?對於大國來說,航天領域的稱霸是技術與經濟實力的名片,同時在現代戰爭中,載人航天技術的遷移對於軍事領域具備較大的潛力。載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偵察和監視任務,例如在第1次、2次海灣戰期間,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對戰區進行了大量觀測活動,取得了許多有用的軍事資訊。

載人登月可以擴大國家在全球技術與經濟的影響力,升級現代戰爭的軍事實力,擴充與其他國家在深空領域的產業和國際合作。在這些重要價值驅動下,美俄中國家級別的載人登月競爭開始了加速。

向星際文明大躍進

從地球的維度看,登月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開展載人航天工程,也會帶動基礎科學研究和材料、電子、機械、化工等方面技術的發展。

載人航天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複雜的系統工程之一,涉及眾多高新技術領域,包括自動控制、計算機、推進技術、通訊遙感、新能源、新材料等。這些領域與學科,對推動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與科技進步有重大意義。

舉例來說,“阿波羅”登月計劃雖然耗費數百億美元,但也催生並壯大了美國液體燃料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等一大批高科技工業群體。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在執行的頭10年裡發現了10個稀有金屬礦和117個油脈,其價值遠遠超過空間站的全部研製和維護費用。

在我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據不完全統計,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20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部門。

事實證明,載人航天雖然投資巨大,但回報同樣不菲。根據美國、歐洲多家研究機構採用不同模型和方法得出的評估結果,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7元至12元的回報。

載人登月背後也並不只是大國競爭,毫無其他價值的吞金獸。如果將視野開闊到深空,登陸月球也是我們人類在深空探索的跳板。登陸月球,在月球部署建立科學基地,是為後續人類向火星逐漸遷移的鋪墊。

近兩年,美國毅力號、中國天問號、阿聯酋希望號等火星探測儀已經成功發射與執行,歐盟與俄羅斯的火星探測專案也在路上,火星探測已經順利開展。祝融號火星小車開始了巡視監測,毅力號小車也在火星上專注工作:識別和收集岩石樣本。希望號則致力於研究瞭解火星的氣候與大氣層變化。

如果進展順利,這些研究也會成為我們後續載人航天器登陸火星的基礎,長遠來看,後續的火星研究工作,載人登月等,都是未來火星星際移的民的可能鋪墊。

這些探測與控制技術的成熟,也會讓商業航天旅行更加普遍。富人們口袋裡的鉅額坐票會反哺深空探測的發展。未來從近地旅行到月球探索,再到觀賞火星,星際旅行可能會成為富豪中流行的度假方式。載人航天的技術在這些商業價值的激勵中,也會向更遠處深入。

古人云:“通天者王。”幾千年的文明更替,今人依然如古人一樣,對浩渺蒼穹充滿好奇與敬畏,不過我們已經實現了星際間探測器的往來。順利的話,載人登月也將在2030年成為現實。未來星際漫遊、星際移的民,這些深空探索,也不再成為想象與障礙,我們會實現古今人類的願望,通天成王。在浩瀚的星河中,人類智慧的熒光也會持續閃耀著,繼續向宇宙深處飛躍。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8837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