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打贏戰爭撰寫程式碼,AI演算法成未來戰爭的最強“戰腦”

AIBigbull2050發表於2019-11-18

我們可能會對未來戰爭的速度、混亂、血腥和激烈場景感到震驚,我們究竟該如何預見戰爭的發生?這隻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演算法。


撰文 | 奇點、湯圓圓
編輯 | 小LV
公眾號 | AI星球

自人工智慧浪潮興起後,AI正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生活 、娛樂、農業甚至是天文學、地質學等。未來診室、智慧學校、政務大腦、AI園區,AI解鎖了人們新的生活方式,也“走紅”於國際,但另一方面,其也可能被用來做“殺人”的利器。

狹路相逢勇者勝,“打的了Alpha Go”的AI又怎能與”殺的了人“的AI正面交鋒呢?

目前來看,“打遊戲、造假、算命、偽造‘高逼格人臉’甚至還能鑑別‘性取向’”這些可能只是AI的預熱,而生物識別技術、AI武器這些可能會對未來的“戰爭方式”進行大變革。

據外媒報導,美國國防部正在透過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來監視識別“非美國公民”,據悉該AI武器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自動生物識別資訊系統“ABIS”)。

其中包含數百萬張臉部資料,虹膜,指紋和DNA資料的影像,此資料庫中有740萬個身份,從活躍軍事區域中的可疑恐怖分子到與美軍一起訓練的盟軍。

透過此技術,美國僅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在戰場上 數千次準確識別“非美國公民”。



且ABIS還允許其軍事分支機構標記“可疑人員”,將其列入所謂的“啟用生物特徵的監視列表”(BEWL), 一旦被標記,軍事基地上的監視系統便可以實時戰場上識別監控這些人。

首次生物識別技術成為反恐利器?準確的說,這是一場關於新型的“AI演算法之戰”。


AI演算法戰: 打響“未來戰爭”第一槍

近日,曾被五角大樓任命為現代化指導人工智慧戰略的指揮官、聯合人工智慧中心(JAIC)主任的Jack Shanahan談到了關於演算法戰爭的未來: “我們可能會對未來戰爭的速度、混亂、血腥和激烈場景感到震驚,我們究竟該如何預見戰爭的發生?這隻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演算法。”

此前Shanahan在與谷歌前CEO“Eric Schmidt”和谷歌全球事務副總裁Kent Walker的談話中也曾提到: “如果一方擁有機器和演算法,而另一方沒有,那麼後者就面臨輸掉這場不可估量的高風險戰爭。”

藉助AI來加強軍事,為何“演算法”會成為核心。

如果說AI一場饕餮盛宴,那麼資料是食材,算力是外部燃氣,而演算法則是貫穿整個過程的解決方案:解題方案准確而完整的描述,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清晰指令。

事實上,將演算法應用於軍事領域並非新奇事物,自制導武器誕生後,演算法便一直髮揮著關鍵作用:坦克裝甲車輛的主動防護系統、軍用飛機的自主控制系統及“愛國者”防空導 彈的防空反導系統,演算法早已成功”入駐“我國主戰裝備。



此外演算法作為當前主流人工智慧三大要素之一,演算法享有人工智慧的“大腦”的美譽,所以演算法戰實質是AI的“智慧+”戰爭。

而“演算法戰”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羅伯特·沃克(Robert Work)於2017年4月首次提出 ,羅伯特·沃克慣以富有遠見、卓越創新而聞名,被譽為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的“設計師”。

當時“演算法戰”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很快美國國防部將理論結合實踐,於2017年組建了“演算法戰跨功能小組”,該小組以推動人工智慧、大資料及機器學習等“戰爭演算法”關鍵技術的研究為首要任務。

事實上,由於推進智慧演算法研究是變革戰爭關鍵的一步,美軍對此也不遺餘力。

據悉,僅2017年,美國財年國防預算中就有約120億~150億美元都用於人工智慧和自動武器的研發。

而且同年年底,成立約半年的美軍演算法戰跨職能小組便已研發了首批4套智慧演算法,此外“演算法戰”跨職能小組還明確了“演算法戰”的三個要素:針對特定需求的演算法、與實現演算法相匹配計算資源、基於演算法的各種智慧化軍事應用技術及系統。

這一明確規定使得演算法戰的邊界更加清晰,美國不斷的以“超前謀劃”引領其軍事能力步步躍升。

正如我們所瞭解到的,隨著AI的不斷應用,戰爭也變成了一門科學,而“演算法戰爭”則在很大程度上會改變戰爭現有的形式, 它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之上: 作戰行動的發生速度將快於人類的決策能力。

不過Shanahan也表示,演算法戰爭也可能會對人工智慧系統產生依賴,不過他強調,在將人工智慧應用於戰場之前,需要進行嚴格的測試和評估,以確保它不會“自找死路”。

就此前谷歌與美國五角大樓合作的Maven專案來看,其涉足演算法戰和一系列人工智慧專案致力於推進AI向軍事的發展,但這卻引起了數千名攻城獅的不滿。


矽谷大樓成“AI殺人利器”的幫兇?

看過美國電影《天空之眼》(Eye in the Sky)都知道,電影中無人機監控目標時伴隨的一系列人工判斷真的是極其繁瑣,而美國國防部此前正想要借網際網路巨頭谷歌之手來加快實現智慧化。

去年,谷歌公司與美國五角大樓合作的AI專案被曝光,據悉,包括數十名的高階工程師及谷歌內部數千名的員工聯名簽署了一封抗議信,以此來抗議谷歌參與美國國防部的Maven專案。



當時那封聯名信在谷歌內部傳閱,共收集近4000個同意簽署,並且還有幾十名員工辭職抗議。

“我們相信谷歌不應該涉足戰爭業務”一位谷歌員工在給公司CEO桑達爾·皮查伊的信中這樣寫到。

員工們除了一致要求谷歌推出參與五角大樓的試點專案Maven專案,並且希望谷歌建立一項永遠不會為戰爭開發技術的政策。

那麼究竟Maven專案是什麼,會引起數千人的抗議。

據悉Maven專案是羅伯特·沃克簽發關於演算法戰跨職能小組的一份備忘錄,據美國國防部給出的答覆是:希望透過這一專案,加快國防部融入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的速度,將其海量資料實時轉換為情報訊息。

所以Maven專案的首要任務,就是特定的演算法透過節省人力,高效的幫助美國國防部處理由無人機航拍的海量影片資料,識別由無人機航拍的建築、車輛等物體。

美國軍方官員稱利用AI標記無人機鏡頭可以精準定位恐怖分子,並減少平民傷亡。

2017年在中東秘密試驗開始僅幾天後,計算機對人員、汽車等物體識別率的準確度便達到了60%,七天內提升至80%。次年,國防部計劃將專案的監控範圍擴大,與“死神”無人機搭載的高科技全景攝像機系列“戈耳工凝視”結合使用。

根據合約,谷歌將其開源的AI框架TensorFlow與五角大樓共享。但意想不到的是,國防部的野心不止與此,其預要打造一個類似“谷歌地球”的監控系統。



這樣監控的範圍不僅會逐漸擴大,而且其內部人員甚至是相關合約商們便能夠對“監控中的物體”實現點選,並能“檢視與之相關的一切”。

若此專案如期進行,則意味著作戰區首次使用先進的AI技術,將作戰武器“AI化”。 “不會在戰鬥中選擇目標,且可以隨時待命”Maven專案負責人海軍上校Drew Cukor曾這樣描述。

“毫無疑問,這會引起恐慌”曾幫助啟動Maven專案的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Bob Work這樣表示, “谷歌表示不想使用任何人工智慧技術來奪走人的生命,同時這也會對其自身造成一定的道德風險”

最終谷歌終止與Maven的“演算法戰合同”,在提及關於AI挽救生命的方面,谷歌也並未多做表示。

未來,在智慧化戰爭的時代,將會是演算法和資料的較量。隨著AI技術的不斷突破,類腦晶片的快速發展,演算法戰將與兵棋推演、AI等智慧化系統相融合,成為未來戰前預演、戰時感知與智慧決策的關鍵。

參考連結:



https://mp.weixin.qq.com/s/zDeObMu8UIbi5Ns6RVMJCg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6223/viewspace-266458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