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CES 2025:這麼離譜的AI小玩意賣89美元,憑啥啊?

AI好好用發表於2025-01-10

AI好好用報導

編輯:楊文
到底是真創新還是搞噱頭?

我們已見過太多奇形怪狀的 AI 小玩意了。

比如掛在脖子上的「AI 項鍊」Friend:

圖片

別在衣領上形似胸針的 AI Pin:

圖片

還有各路科技廠商扎堆搞的智慧眼鏡、智慧手錶、智慧戒指……

圖片

在這屆「科技春晚」CES 上,更是不乏稀奇古怪的 AI 黑科技(也有可能是智商稅)。

舊金山初創公司 Based Hardware 就推出了一款名為 Omi 的 AI 可穿戴裝置。

它長得像個圓形小釦子,可以拴根繩套在脖子上當作項鍊,透過說「嘿,Omi」來啟用 Omi 的 AI 助手。

圖片這是大多數人佩戴像 Omi 這樣裝置的更正常方式。

也可以用醫用膠帶貼在太陽穴上,利用所謂的「腦介面」來判斷你是否在與它交談。

圖片雖然該公司表示 Omi 可以透過大腦介面模組讀取你的大腦,但它並沒有透露該系統如何工作。

這玩意到底有啥用?

據介紹,Omi 可以回答問題、總結對話、設定提醒、安排會議、翻譯對話以及建立待辦事項清單。

圖片

開啟後,該裝置就會一直監聽,並將你的對話透過 GPT 4o 進行處理,它還能記住每個使用者的相關上下文,以提供個性化建議。

雖然這聽起來有點侵犯隱私,但該裝置的軟體是開源的,這意味著任何使用者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資料去向,或者選擇將其儲存在本地。

直擊CES 2025:這麼離譜的AI小玩意賣89美元,憑啥啊?

Omi 的開源平臺還允許開發者構建自己的應用程式或使用他們選擇的 AI 模型。

目前開發者已經在 Omi 的應用商店中建立了超過 250 個應用程式。

圖片

它的續航時間較長,充滿電後可使用三天。

Omi 的價格也已出爐,消費者版本售價 89 美元,將於 2025 年第二季度開始發貨。

不過目前可以訂購開發者版本,價格大約 70 美元。


-1-

創新?炒作?

為了營銷這款產品,Based Hardware 下了血本。

該公司籌集了大約 70 萬美元的資金,但他們大手一揮,竟拿出 15 萬美元拍宣!傳!視!頻!

直擊CES 2025:這麼離譜的AI小玩意賣89美元,憑啥啊?

影片中,小哥腦袋上貼著 Omi,正坐在教室聽課,旁邊的漂亮小姐姐跟朋友用法語交頭接耳。

圖片

正當小哥一臉懵時,手機彈出兩條 Omi 資訊:

「那個女孩剛剛用法語說你可愛」

「回覆『謝謝,你也很可愛』」

圖片

Omi 還能幫你應付老師的課堂提問。

比如小哥突然被問到「什麼是條件刺激」,Omi 馬上搜尋資料並給出答案,幫助小哥對答如流。

圖片

在工作中,它能及時傳送電子郵件並進行各種訊息提醒。

圖片

不過,狠砸真金白銀拍攝的宣傳片有個大 bug。

影片介紹 Omi 可以隨時提醒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周圍一切資訊,比如身邊小孩的身份,他們的喜好等。

圖片

但是,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來說,要讓他們檢視手機以獲取上下文資訊,他們得先記得手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以及他們脖子上的那個玩意到底是幹啥用的。

不少網友表示:「這完全是騙人的把戲。」

圖片

「誰會把一個發光的燈泡貼在額頭上。」

圖片

「感覺像一個行動式竊聽器。」

圖片

為了展示 Omi 的「腦機介面」功能(即在不使用喚醒詞的情況下判斷使用者是否在與 Omi 交談),這家公司的創始人 Nik Shevchenko 還為 The Verge 的記者進行了演示。

「嘿,你覺得 The Verge 這個新聞媒體網站怎麼樣?」大約 15 秒後,Nik 的手機上就彈出一條通知,上面有一些 AI 生成的資訊。

圖片

記者並未親自嘗試過 Omi 這款裝置,但 Nik 聲稱,Omi 經過訓練,可以在使用者專注於與它交談時識別特定的腦電波,因此無需說出特定的喚醒詞,只需透過思考就能與裝置互動。

不過,這種透過腦電波與裝置互動的方式,僅在使用者想要主動與裝置進行交流時使用。

在其他時候,Omi 主要作為一個可穿戴麥克風,記錄使用者一整天的對話,然後完成翻譯、總結對話、設定提醒等任務。

-2-

擅長搞噱頭的創始人

這家公司的創始人 Nik Shevchenko 也是個營銷大師。

他曾在 X 發帖稱,如果沒人知道你的專案,那它的價值就是 0。

圖片

這也就能理解,他為何甘願拿出 15 萬美元,只為在洛杉磯拍攝 Omi 的宣傳影片。

他表示,「使用者基礎實際上是產品本身的驅動力。知道我們的人越多,產品就會變得越好,因為我們是基於這個開源平臺構建的。」

Nik 出生在日本附近一個偏遠島嶼上,他一直渴望接觸到他成長過程中所欽佩的科技領軍人物。

Nik 聲稱,多年來,他一直給像祖克伯和馬斯克這樣的人發郵件,尋求關於如何在科技界立足的建議和指導,但幾乎沒有得到回應。在沒有現實選擇的情況下,Nik 決定自己創業。

別看 Nik 只有24歲,他已是蒂爾獎學金獲得者,還成功賣掉 2 家初創公司。其中賣掉的上一家公司估值達 5200 萬美元。

關於 Omi,還有一段小插曲。

最初,Nik 在 Kickstarter 上推銷這款 AI 可穿戴裝置時,使用的名字為「Friend」。

圖片

不過,去年夏天哈佛輟學者 Avi Schiffmann 搶先一步,推出了一款名為 Friend 的 AI 產品,並以 180 萬美元買下該域名。

於是,Nik 只能將自家產品改名為 Omi。

為此,Nik 還在 X 上公開發布了一首 diss 歌曲,聲稱他的產品才是「最初的 Friend」。

直擊CES 2025:這麼離譜的AI小玩意賣89美元,憑啥啊?

今日話題:你覺得 Omi 是真創新還是純炒作?

參考連結:
https://www.theverge.com/2025/1/8/24338750/omi-ai-wearable-friend-companion
https://techcrunch.com/2025/01/08/omi-a-competitor-to-friend-wants-to-boost-your-productivity-using-ai-and-a-brain-interface/
https://x.com/kodjima33/status/18184528780186463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