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頭or契機:多端協同遊戲的草蛇灰線
當Dota吃雞不再有趣,抽卡氪金趨於飽和,山海經的奇葩廣告都少見了——已經2021年了,手遊還能怎麼創新?
不久之前,我跟遊戲行業的幾位朋友聊到這個話題,發現大家還是有不少思路的。比如有人認為今天的核心機會在節奏音遊和悠閒親子游戲,這類東西好換皮,能氪金,多出幾款流水嘩啦啦的響。也有人覺得創新方向很明顯,抄《塞爾達》,不對,應該是模仿《原神》的成功模式就完事了,3A開放世界宮崎駿畫風大作,聽著就來勁。而偏技術流的一點的,就會告訴你各家都在推雲遊戲,這個東西能蹭5G熱點,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遊戲大廠自建平臺,都給雲遊戲非常高的補貼。
除此之外,我還注意到有人提起另一個關鍵詞:多終端協同遊戲。
這種遊戲的基礎思路,是把手遊投屏到平板或者電視上,從而完成手遊的大屏體驗。當然,手機投屏功能其實已經非常完善。多端協同遊戲的創新點在於,在投屏這個操作的基礎上加入更多開發能力。比如手機作為體感遊戲的感測器和手柄,大屏作為顯示器;又比如手機螢幕和大屏同時工作,但顯示不同場景和視角,組成螢幕矩陣。
如果說,雲遊戲的基礎功能是降低硬體成本,提升不同硬體裝置的相容性,解決更多是硬體問題。那麼多終端協同遊戲則更偏向軟體,針對著遊戲體驗本身,帶來玩法上的更多可能性。
用個不恰當的例子,雲遊戲的升級方向是次世代主機,那麼多端協同遊戲就更像swich。
並且從手機廠商的發展需求上看,隨著手機市場飽和、高階晶片供不應求,手機廠商走向售賣大屏、中屏近乎是不可逆的趨勢,多屏協同遊戲聯接起了不同終端,非常符合硬體廠商的打包銷售需求。
但這種聽上去很美的遊戲創新方式,為什麼在行業內與玩家間不聲不響呢?多端協同究竟是未來全場景遊戲的草蛇灰線,伏線千里?還是僅僅是個噱頭,前途渺茫?
讓我們從幾個角度掰扯一下。
手機加電視,有必要嗎?
早在2014年網際網路電視概念開始興起的時候,手機+大屏組成多屏遊戲的概念就已經出現。但當時手遊本身正處在高速上升期,多裝置技術創新很難成為遊戲開發者的關注重點;另一方面短途傳輸能力還不完善,大型遊戲的實時協同還有不少技術難度。
但在當時對多裝置協同遊戲的討論裡,已經直指這條賽道的關鍵:多個螢幕玩手遊,真的有必要嗎?
時過境遷,我們依舊不能把多端協同遊戲看作是一個被廣泛討論的大眾需求。但隨著各家手機廠商紛紛佈局電視、平板、PC等不同形態的裝置,強調系統與生態側的場景協同就成為了發展剛需。今天似乎已經沒有哪個終端大廠不講全場景與多場景,而場景化的核心就是應用與服務在不同裝置上的流動,遊戲的流動可能又在其中格外突出。
在終端廠商的推動和支援下,目前完美世界、網易、巨人、騰訊等遊戲大廠紛紛將多裝置協同遊戲納入佈局,推出一些旗下重要遊戲的多場景版本。在手遊市場高度同質化、模式創新很難出彩的今天,多裝置協同這種技術創新就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新希望,與AI、雲遊戲一道,變成了手遊言必談技術時的路標之一。
但即使場面又一次紅火起來,多端協同遊戲也依舊沒有解決那個問題:玩手遊本來就螢幕小,節奏快,真的有必要再加上一塊大屏來“搗亂”嗎?讓玩家一會低頭一會抬頭,確實有緩解頸椎疲勞的戰的術價值,但似乎在遊戲性上有點脫褲子放屁?
為此,如今的多端協同遊戲也有了一些創新方案。比如在吃雞類遊戲上,可以讓玩家在手機上看第一人稱,大屏顯示戰場全域性。再比如讓手遊投屏到電視之後,藉助手機中複雜的感測器、陀螺儀,直接將手機變成遊戲手柄,從而達到類似主機遊戲的感覺。
但這些創新都難逃另一個難題,那就是在大部分玩家依舊侷限於手機螢幕的情況下,多終端協同遊戲算不算一種官方作弊?雖然說氪金變強天經地義,氪一臺電視也無不可。但對於競技性發遊戲來說,裝置始終是保證平衡性的基礎。
客觀來說,今天多終端協同遊戲雖然在遊戲行業內的討論逐漸增多,但更多算是大廠技術戰備的一部分,遠沒有帶給玩家實質性的遊戲體驗差異化。
但也就是因為多端協同遊戲幼稚但充滿可能性,才讓它具有隨著技術升級而不斷被挖掘的必要。
技術基建
對於遊戲開發來說,往往一種體驗的必要性不來自理論上的成立與否,而在乎技術能實現的遊戲上限。曾幾何時,我們也認為手機上玩遊戲螢幕小,效能差,缺乏沉浸感,但隨著手機技術能力的不斷外溢、通訊能力提升,手遊開始呈現了與端遊分庭抗禮的局面。
對於多端協同遊戲來說,今天還有大廠不斷投入其中的原因在於,隨著技術基建的升級,可以很明顯看到這種模式處在上升曲線中。
比如說,手機中的AI加速能力每年都在不斷提升,這就讓手機攝像頭處理AR、動態捕捉、體態分析的能力隨之加強。這就讓手機擁有了作為AI識別攝像頭,然後在大屏中完成遊戲的可能性。
再比如隨著5G、Wi-Fi 6、新一代藍芽等技術的普及,手機的綜合短程傳輸能力正在加強。這讓大型遊戲也可以完成實時化的多屏協同。這讓手機可以變成一塊擁有螢幕的手柄,與大屏、穿戴裝置、智慧音響隨時聯動,換一種方式增強遊戲的沉浸感。
而系統層面的跨終端遊戲相容性,也在帶給多端協同遊戲更多想象空間。比如玩家可以自定義遊戲操作方式和操作模組,定製化使用電視、手機、PC中的模組化遊戲能力。
其實,不管是AI、雲遊戲還是分散式計算、AR、VR,這些手遊圈熱議的新技術,往往需要通過更多硬體協同與人機互動方式來實現。這就導致多終端遊戲的可能性,會隨著其他主要創新點的推進而水漲船高。
想要給多端協同遊戲畫更大美好的大餅,其實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確實要呼叫不少屬於想象力,而非產業觀察的部分。今天的多端協同遊戲,雖然技術門檻在不斷下降,但產業制約依舊眾多。
產業制約
多端協同遊戲,在今天更多還處在“XX合作計劃”“XX創新體驗”的版圖裡,玩家只能體驗到某遊戲、某場景中有一點點多端協同遊戲的影子。充其量也就是在家裡恰好有這些裝置的情況下嚐鮮一下,難以變成玩家主要需求,更遑論驅動硬體消費市場。
限制多端協同遊戲發展的最大問題在於,它需要多硬體體系與軟體開發之間比較高強度的適配。往往需要硬體廠商根據手機、電視以及自身其他產品的特性,為特定遊戲開發者單獨打造一套開發入口。硬體體系的封閉與遊戲的獨特性,造成了多端協同遊戲在南北兩向都難以進行標準化。
這就導致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多終端協同遊戲變成了一些知名頭部遊戲IP與幾大主要終端廠商之間相互合作的模式,而不能讓更廣泛的開發者群落分享。即使遊戲開發者想要探索這片無人區,也要考慮受眾是不是具有足夠搭配的多終端。最終導致多端協同遊戲變成了大廠的小白鼠,小廠的禁飛區——然而對於頭部遊戲來說,是不是加入一個多終端協同能力影響可能也不是很大;小廠卻更有可能以此為跳板,帶來全力一躍。
無論如何,硬體產業喊了多麼多年的場景和生態。多端協同遊戲可能是手遊這個領域中,最符合場景生態所描述未來的軟體種類。
但無論再精美的未來描述,再複雜的技術探討,在遊戲這個領域都不如一個現象級的大作來的有說服力。多終端協同是中國硬體產業一點點擠出來的未來可能性。或許,這種可能性至少應該被視為中國遊戲開發者引領創新的某種伏筆。
讓我們一起期待,某一天我們會為了某款遊戲,全面更新家裡的電視、音響、手環、路由器。畢竟夢想還是要有的。《雙人成行》都那麼火了,難道還有比朋友更貴的遊戲外設嗎?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6960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華為帳號多端協同,打造美好互聯生活
- HarmonyOS跨裝置通訊:多端協同的RPC資料傳輸實現RPC
- 手機拍攝RAW格式 廠家噱頭還是體驗提升?
- 上線3天同時線上超6萬,這款國產遊戲正悄悄搶走糖豆人的風頭遊戲
- 從聲優到名IP 噱頭為何成了媚宅手遊的必備之物?
- 場景共同體:儲存廠商的生態噱頭OR真理?
- 機械設計協同管理,設計協同管理解決方案
- 科學度量帶你洞悉遊戲營銷中“看得見”的品效協同遊戲
- 退款灰產,是誰在吸玩家和遊戲公司的血?遊戲
- 致同:國內醫藥企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 FC紅白機遊戲600合集 for mac(小霸王遊戲) 單機離線版遊戲Mac
- 前端智慧化:人機協同的程式設計方式前端程式設計
- 今日頭條的小遊戲戰術遊戲
- 黑鯊同騰訊共同推出的騰訊黑鯊遊戲手機3,遊戲實際表現如何?遊戲
- 這遊戲的看板娘居然重180噸? 《灰燼戰線》9月23日全平臺公測啦遊戲
- 智慧數字經營是什麼?是噱頭還是創新?
- 拳頭兩款單機遊戲《破敗之王》和《海克斯炸歡天》正式上線遊戲
- Steam推出遠端同樂功能 與好友線上玩本地多人遊戲遊戲
- 如何避免遊戲炸服——遊戲上線的RoadMap遊戲
- Python剪刀石頭布遊戲Python遊戲
- 三七遊戲為何“上頭”遊戲
- 拳頭遊戲陳偉雄:橋接文化與創新,拳頭遊戲如何塑造具有全球文化影響力的精品遊戲遊戲橋接
- 小企業抱怨谷歌援助是噱頭:幫不上忙還燒錢谷歌
- 朝夕光年——今日頭條的“遊戲據點”遊戲
- 亞馬遜新遊《新世界》爆火,Steam遊戲同時線上人數位居第二亞馬遜遊戲
- 理解線上集換式卡牌遊戲玩家的動機(上): 對兩款遊戲的調查研究遊戲
- 理解線上集換式卡牌遊戲玩家的動機(下): 對兩款遊戲的調查研究遊戲
- 解讀由隱私保護引發的IDFA震盪:遊戲圈的灰犀牛遊戲
- 《帕斯卡契約》:形神兼備,鋒芒畢露的移動「魂」遊戲遊戲
- ASP模式的機械產品分散式協同設計的研究模式分散式
- 遊戲音樂與影視音樂的異同遊戲
- “特立獨行”的沙盒遊戲:關乎遊戲巨頭未來的“賭局”遊戲
- 知乎李大海:AI不只是噱頭,滿足需求才是真落地AI
- 拳頭新遊《無畏契約》今日開啟全球公測,國服除外
- 網賺遊戲,什麼來頭?遊戲
- 遊戲巨頭“再探”3A遊戲
- 水墨西遊,魁字當頭!國風格鬥遊戲《鬼鬥》上線STEAM平臺遊戲
- HTTP協議和HTTPS協議的異同點?HTTP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