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阿里巴巴釋出的4Q20財年(自然季度為1Q20)的財報資料,2020財年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GMV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年度活躍買家數量超過9.60億,其中中國買家數量7.8億人,海外買家數量1.8億人。

但受疫情影響,尤其是女性需要長期佩戴口罩,這減少了服裝、配飾、化妝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中國電商業務的增長。

但短期挑戰不改變阿里巴巴的長期投資價值,與看著國內電商的增長和競爭相比,我們更應該關注雲端計算、海外電商這些星辰大海的業務。

受疫情影響,1季度天貓實物GMV同比增長10%,使用者居家生活期間,快消品和消費電子需求強勁,這兩個品類合計銷售額同比增長25%,但服裝、配飾、家居、汽車配件等非必需類產品出現負增長。4月份開始,天貓線上實物GMV已經開始強勁復甦和增長,中國零售市場的GMV同比增速已經跟12月的水平類似,並在5月份進一步提升。

本地生活服務營收同比下降8%,主要是因為餐飲和本地商家的大規模關門,但社交隔離也推動了食品雜貨和其他日用必需品的增長。4月份開始,隨著疫情環節,外賣業務GMV開始轉正。

阿里巴巴過去幾年在生鮮和食品雜貨的投入,比如盒馬生鮮和淘鮮達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過去這個季度,兩者均同比增長超過100%。60%的盒馬生鮮訂單來自線上,同比增長10個百分點。

國際電商零售平臺Lazada和AliExpress年度活躍買家數超過1.8億,Lazada的訂單量同比超過100%。2-3月份,AliExpress的GMV增速因疫情導致供應鏈和物流中斷的影響。2020財年佔營收7%的國際電商業務其業務復甦時間仍然受各個國家和地區疫情發展不明朗的影響。

阿里雲繼續快速增長,營收達到400億元,同比增長62%。在疫情期間,因為視訊內容、遠端辦公和學習需求增長,公共雲業務快速增長。

釘釘在企業協作和遠端教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月份,釘釘工作日的DAU超過1.55億,即便復工復學後,釘釘的日活使用者數仍然維持在超過1億。

針對疫情,阿里巴巴踐行社會責任,截止到1季度,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一共捐獻大約34億元,用於捐獻、補貼和技術支援。

就3月財報季的財務資料來看,公司總營收為1140億元,同比增長22%。增長動力主要是中國電商零售業務,尤其是食品雜貨等新零售業務,以及雲端計算業務的增長。

分業務看,中國電商零售業務同比增長21%,客戶管理服務營收增長3%,主要是推薦資訊流和淘寶直播的增長。受疫情影響,佣金營收下降2%,其中包括訂單取消,服裝品類的疲軟,免除上半年的年度服務費等。

國際電商業務營收同比增長8%至54億元,增長主要是因為Lazada和Trendyol,部分被AliExpress 俄羅斯業務不再併入報表所抵消。

本地生活服務營收同比下降8%。

菜鳥營收同比增長28%至50億元。

阿里雲同比增長58%。

下面是成本和費用趨勢,受疫情影響具體不展開。

利潤方面,第三方市場核心電商調整後EBITDA為340億元,同比下降2%,但核心電商調整EBITDA同比增長2%至280億元。這主要是因為四個電商戰略創新業務虧損減少,得益於菜鳥網路的持續改善,盒馬生鮮更高的需求,以及本地生活服務更低的可變成本。

創新業務方面,調整EBITDA虧損為31億元,同比增長19億元,主要是因為遠端辦公和遠端教育方面的積極投入。得益於此,釘釘dau超過1億,峰值達到1.55億人。

GAAP淨利潤為為32億元,同比下降主要是投資公司估值的減少,Non GAAP淨利潤為250億元。

下面是2020財年的情況,核心資料為GMV突破1萬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35%至5097億元。核心電商業務仍然保持高速增長,雲端計算業務強勁。

面對未來,阿里巴巴看好雲端計算增長潛力,原因在於:1、IT上雲只是第一步,這也才剛剛開始;2、產業網際網路,雲端計算能力賦能傳統產業變革,不僅是IT基礎設施,而是更加深入和具體業務結合,所以雲和智慧放在一起。中國雲業務發展相對國外慢的原因在於中國saas的生態,開發者生態沒有國外成熟,中國才剛剛開始。